南方网讯 董存瑞牺牲地址在隆化县城北旱河南岸,旱河入伊逊河口以档大约500米,董存瑞烈士陵园西南200米处,董存瑞牺牲后在此先后立过2个标志,均为防雨式木制碑。
六十年代后期,又修建一石座木板制做的尖顶塔形牺牲地标志碑,碑身有许益智书写的”董存瑞烈士牺牲地址”9个大字,四周用木板围栏。1972年因木质碑风化干裂,围栏年久尽毁,决定修建永久性牺牲地瓢志碑,新碑落成于1973年,是隆化县人民在经济紧张。生活贫困的情况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造的。
1971年,陵园整体布局基本上规模已定,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传遍了祖国各地,从部队到地方来隆化的人都要到烈士陵园谒陵,而在英雄英魂永垂的地方仅有一个约2米左右高木制三棱塔形标志,不能体现烈士的光辉形象,隆化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建生存瑞牺牲地标志,这一标志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文化馆。文化馆负责美工的孙学诚同其他人一起商量研究并请示各方面领导产生出两种方案,第一,恢复历史原貌,在北旱河建一座桥型暗堡,以此来表现董存瑞为国捐躯的壮烈场面;第二,建一烈士牺牲地标志碑,铭文说明烈士牺牲经地。围绕这两个方案,县里产生了争论,在当时政治气氛较浓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建成炸毁桥型暗堡的形状,坚固程度是否都应是原状,建得不坚固不能体现英雄的精神壮烈,建得坚固又有为国民党守军树碑之嫌,况且桥型暗堡上书写的”固若金汤”大字标和国民党标志还要不等这些都给当时的领导人出了一个难题,一时难以决定。
为此,县革委派民卫组长曲德昌和当时任存瑞陵园管理处负责人景文臣专程去锦州某炮兵师征求董存瑞生前战友老英雄郅顺义的意见,郅顺义同意第二方案;他们又到吉林省磐石县存瑞生前部队所在团和存瑞班征求意见,回来向县领导做了汇报,决定采取第二方案,并于秋天开工。建碑开始,建什么样的碑,由谁来设计,用什么样的材质,县里同民卫组(民政、卫生)、陵园有关人员计论研究。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决定就地取材,用我们自己的能力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石碑设计现存一草图,是由坐标圆珠笔画成的,此图出自陵轩资料员沈文斌之手。设计投资约8000余元。为了节省资金,在原设计基础上做了部分修改,标志碑采有县内白云山石料形体规则,便于砌筑,更重要的是节约资金。但书写碑文的大理石板仍需到外地购置。民卫组派人到北京房山石材厂购买,房山石材厂承担着出口任务,告诉他们不能及时供应他们大理石板材,他们将山东掖县,石材厂介绍给隆化。隆化派去的人又到山东掖县,购得了8块板材,每块长0.9米,宽0.65米,路途遥远给运输带来了困难,购物的人从山东装气车至龙口乘船到天津,隆化县专门派车将这两块理石板运回了隆化,一路之上,运送的人倍加小心,使石材安全抵达了隆化。此标志碑于1972年秋动工,当年完成了基础建筑,构筑长宽各为10米的钢筋混凝土平台,此平台有6级台阶,每级石阶高0.02米,平台表面由水泥灌浆,四周0.3米圈边,中间为棱形图案,1973年竣工。碑身建筑由三部分构成,底座、上檐和铭文碑石。底座砌三层石料,第一层长3块石料,两边石料0.85米,中间一块0.7米,宽2块,每块0.9米,高0.45米;第二层长2块石料,每块1.3料,宽3块每块0.6米,高0.45米。第三层石料高0.175米,长3块,每块0.35米,宽2块,每块0.8米。顶檐分四层,从上往下,一层长三块石料每块0.75米,宽3块,每块0.6米,高0.4米,第二层收檐高0.3米,凿成3级,中间一级为圆棱,长2块,每块0.71米,宽2块,每块0.55米,第三层檐高0.175米,长2米,长块石料宽1.2米,3块石料为第三层檐。铭文部分上盖一层高0.1米,长2.2米,1.60米宽的石料为第四层檐。底座与檐的中间是铭文部分,由9层3.5米的石料组成,共37块。南两面各镶嵌4块长0.9米,宽0.65米的大理石板材,石碑南面额书“董存瑞壮烈牺牲地址”,每字长0.3米,高0.25米,北面书有纪念碑文,原文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同志于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时半,在解放隆化战斗中,为我军前进开辟道路,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彻底革命精神,手托炸药包,炸毁同蒋匪军在隆化中学据守的桥型碉堡,壮烈牺牲,为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时年十九岁。此碑铭文由存瑞中学教师项树堂书写。
董存瑞牺牲地标志碑建成后,在隆化县委的支持下,烈士陵园向隆化镇征地2亩,四周焊成铁围栏,围栏外栽植杨树和松柏树。标志碑建成后在此接待了数万参观、祭灵的人,英雄牺牲的辉煌瞬间,在人们的心中回响;五十多年前曾经架在旱河上的敌桥早已成为历史,人们缅怀英雄的同时,更能感受到那声巨响给予人们的心灵震撼。(编辑 阮志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