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读后感

反复读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对“发愤”二字,对司马迁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文本区区数百字,是写不尽司马迁的“发愤”的。

一、天时地利人和,决心努力

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鱼跃龙门”传说此地鱼儿逆流而越,如果能翻越龙门山,那么便成为龙;如果碰壁而返,则只能成为平凡的鱼。司马迁从小受到此地传说的影响,怎能不立下“龙志”呢?

生在龙门,立下龙志,此为“天时地利”。他饱览山河名胜,听到父老乡亲讲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心里很激动,为中华民族的众多的传说故事,为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而“激动”,加上“史官”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历史,酷爱历史,这不能不说是“人和”。

所以年少的司马迁朦朦胧胧地有了写史决心,此为“发愤”的第一个动因。

二、受父命于弥留间,立志努力

回到当时的场面,根据《上下五千年》的描写,司马谈紧紧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热泪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周王朝的太史,再往上追溯,前代祖先还曾经在虞夏之朝有显赫的功名。后世竟然中衰,难道要在我这一代中断了吗?现今天子封禅泰山,是承接千年绪统的重大举措,而我却不能从行,是命运这样决定的吗?我死之后,你必然任太史。任太史之后,不要忘记了我有心完成的论著……当今大汉兴起,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我任太史而没有记载,废天下之史文,令我内心十分惶恐,你应当时时想着这件事!司马迁低着头,也禁不住泪流双颊。他说:小子不敏,愿意详细论说先人所记录的史事,不敢遗漏。司马谈就是这样在“悲愤”中嘱托终身遗愿的。所以“泪流满面”“临终”“嘱托”刻画的是一份重于泰山的职责,“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这是希望之光,“千万不要忘记”——这是责任如山,“平生想要”——这是门族之任,是历史之命。司马迁看着泪流纵横的父亲,怎能不思绪万千,立下重志呢?

所以受父命于弥留间,承受着家族、国家重任的司马迁下定决心立志写史,如果说年少时是懵懂的,此刻的他却是立下重志,发誓要写。此为“发愤”写史的第二个动因。

三、受酷刑于直言时,忍辱负重

司马迁直言为李陵辩解,遭受酷刑,饱受肉体折磨,还丧失去了人格尊严,怎能不“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呢?但他又想起: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所以他认清了生命的意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段段历史故事,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促使他“发愤”完成父亲遗愿,还历史以清白。

个人的耻辱和痛苦全都化作了奋笔疾书的力量,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此是“发愤”第三动因。

四、耗尽毕生心血,矢志不渝

“整整13年”完成“52万字”的巨著,为什么却说“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呢?读着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司马迁就“努力读书”,“四处游历”,“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父亲死后,“每天”“忙着”“研读”“整理”资料;入狱后“克制”自己,“埋”下痛苦,“摊开”竹简,写下隶字;出狱后“发愤”写作……这些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司马迁“一生”都在努力,小时候决心努力,长大了发誓努力,入狱后忍辱负重,出狱后矢志不渝,所以《史记》司马迁是用生命写成的,是“发愤”努力的结晶。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