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着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以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旅日期间,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着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创建颇多,影响很大。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着《奴隶时代》等书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有《郭沫若全集》行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于1982—1992年陆续出版。
二、关于郭沫若的散文
既为杰出的诗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散文自然不同凡响。从早期的《小品六章》和震动海内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到中年时期的宏文《甲申三百年祭》,直到暮年的颇具唐宋大家之风的《〈鲁迅诗稿〉序》《黄钟与瓦釜》,以及逝世前夕写下的那篇诗情澎湃、大气磅礴、感人肺腑的《科学的春天》,无一不表明郭沫若是真正的大手笔。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你无法不着迷。
…………
这恐怕是杰出诗人的气质与才气使然,杰出学者特有而别人无法企及的深厚学养使然,杰出社会活动家一生的非凡经历使然。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够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
关于《石榴》一课的资料
石 榴
夏季,石榴花破蕾怒放。她繁花似火,凝红欲滴,点缀于绿叶丛中,使满树生辉,为庭园增添了热烈欢乐的情趣。
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地带。汉代时,张骞出使西域,得到种子并带了回来。从那时起我国开始栽植石榴。石榴的果实非常奇美,在浅黄色隔膜分开的内部,有许多排列整齐、倒卵形的种子。红的如玛瑙,光彩夺目;白的似水晶,莹光透亮;如果取几粒放到口中品尝,则美味多汁,清甜可口。
石榴不仅供观赏和食用,而且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石榴根皮、果实、叶、花都可以入药。
我国医学界认为:石榴皮味酸涩温,有涩肠、止血、驱虫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疥癣等症。石榴皮含鞣质10.4——21.3%,还含有蜡、树脂、甘露醇、糖、树胶、菊酚、粘质、苹果酸、果胶、草酸钙等成份。其中石榴皮碱对绦虫的杀灭作用非常强,常用来驱绦虫、蛔虫和蛲虫。石榴皮配陈壁土,加少量白矾,浓煎熏洗,可治疗脱肛。石榴皮炒炭研末,加香油调成稀糊状,涂搽治疗牛皮癣,有一定疗效。石榴皮炒焦研为细粉,吹入耳内,可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石榴花可治中耳炎、创伤出血。石榴子煮汁含漱,可治疗口臭和扁桃体炎。
石榴观赏、食用、药用皆佳,真是不可多得的果树
枣庄
枣庄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的群山之阳,东西长45华里,南北宽6华里,面积达12万亩。该园区有榴树530余万林,48个品种,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素以历史之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基尼斯之最”,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
《石榴》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好:
一、朗读中感知: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
、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第二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达中领悟: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课前思考:
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 甜津
齐读这一自然段。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出示桔子,观察外皮。(黄澄澄的,有一个个小小的疙瘩,要是不仔细,很难看出来。)
、剥开外皮。(桔络------ 颜色----- 整体看像------ 撕下一瓣细看像-------- 把它送到嘴里尝一尝,酸酸的,甜甜的,汁水
课后反思:
《石榴》一课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编者的意图: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展开。
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如果看课文讲解,对于石榴的形象学生还不能很直观地理解。对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尽可能多但又精当地欣赏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的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形象的感官促动下来欣赏课文,理解课文,达到了认识与理解的目的。在教学石榴树与石榴花中这一断中,深入地去让学生挖掘字里行间的美,在指导学生读上,真正读到心里。另外,教学时不能忽略对作者的介绍,这也是开拓学生知识点的好机会。
课后反思: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我把全段分成三层来讲。第一层阅读时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热闹”一词。第二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其中“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些关于石榴皮颜色的词,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皮颜色的变化。第三层写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我通过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和让学生说说吃过的石榴的样子,然后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的扒开”、“张望”、“报告喜讯”等词,帮助学生领悟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