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也是一线教师困惑最多的地方。长期以来,学生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烦恼,教师为苦觅方法指导而彷徨,花费时间却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参加作文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结合市第三届作文(口语交际)比赛优秀作文课例的思考,谈谈如何激活习作教学之“导”,让丰富的体裁、有效的情境、具体的指导、多样的评价成就精彩扎实的作文课堂。
一、丰富资源导体裁
作文写什么?怎么写?这是小学生写作的瓶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亲身实践体验,多观察,多积累,多看书,但是到了作文课或者考试上看到作文命题,脑子便是一片空白。这跟记叙文写作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其内容大多为回忆性的生活事件,需调动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感悟力和记忆力,对于那些缺少生活经验、记忆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以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这从现实层面反映不能一味用记叙文来束缚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让文章体裁多样化,注重写作之前的实践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的精品研发时,我们特别考虑了在教材《给老师写一封信》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资源的重组利用,丰富了写作的体裁。
首先,这篇习作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对学生的素材积累要求比较高。以此为基点我们通过扩大要素的外延,将之升华到《别了,母校》这一散文主题,学生可调动各种想象的资源,虚实结合,体裁的可选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其次,习作前一个星期,我带领学生细致的参观了校园,采访曾经任课的老师,学生亲手制作毕业相册,同学间互赠纪念卡,口语交际聊话别等活动,让他们置身于愉悦的情感体验中。第一次作文同学们写得简直陶醉了,他们将自己对母校的眷念、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平时作文最差的同学提起笔来也是神情激昂。有了第一次作文的铺垫,我要求学生用信纸给老师写一封信,并将这封信寄出去,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兴趣盎然。
接下来的成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作文教学要想让学生收获一缕春风,教师应给他整个春天!
二、创设情境导源头
情境教学是作文课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作出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加深体验,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一般说来,我们可以运用音像、图片、语言、游戏、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此外,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如何让情境创设有效开展,为学生素材的积累提供源泉活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体现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情境创设不是简单的重复相加,而应体现出层次性,或纵向上的深入,或横向上的对比。多种情境创设如何联系,如何达成目标,需要教师预设时有一个精准的把握。
比如:在《月夜情思》作文教学中,教师设置了两个情境:首先观察月亮神、形的情境,之后由月亮引发一段故事,一件往事的情境,让两个情境串起“景——情——悟”这样一条主线,活灵活现而又扎实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的作文充满诗意,充满想象。在《写人,从绰号开始》的作文教学课例上,多才多艺的教师用三个情境让学生投入其中。
第一步:出示《商报》的名人征稿启示;
第二步:让学生在老师的快板表演和亲身实践中认识到打快板的不易;
第三步:老师献上精彩的快板表演,学生以此为素材,写出“快板张”这个名人的事迹。情境的逐层推进对学生素材的丰富积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