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习作7激活习作之《导》建设心得(二)

新学网 > 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 习作7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习作7激活习作之《导》建设心得(二)

2、唤醒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情境创设从何而来?不是教师凭空虚构,也不是随意拼凑。而是根据课堂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让生活的意象牵动学生的情感,让自然界的景物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

刘勰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出声有足引心,况春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在《别了,母校》的作文课例中,我采取了四个情境创设,全部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

首先播放学生自己制作的毕业相册,勾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点滴回忆;接着分别出示老师、同学、校园场所的图片情境,引导他们说排比句,由于情境创设的真实和生活性,学生说起来历历在目,感同身受。而在《筷子翻书竞赛》的习作指导课上,师生将筷子带上了课堂,饶有兴趣的组织了用筷子翻书的比赛,看着同学们兴致盎然的神情到最后水到渠成的写作,让他们的内心再次感受到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情境创设更要融入生活。

三、指引内化导方法

作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按一定顺序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

概括为:输入——内化 ——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输入即观察,观察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内化即思考,包括联想、猜想、想象。输出即运用,运用表达,有序的写出来。我们平时的作文课为什么会枯燥、单调,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教得艰难,那是因为平时老师们都忽略了“内化”这一环节。也许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去观察,去生活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可是如何指导学生想象、思考,我们并未研究过,或者说涉入太浅,于是直接由“输入——输出”,相信别说是小学生,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笔者经过借鉴反思和亲身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指导方法。

1、细致入微观察法

观察法是我们一线教师用得最多的指导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最容易忽视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以至于学生看过、听过却总记不住。观察方法可以分为动态、静态、方位、时序、远近、主次、整体与部分观察。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这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指导。

比如:在一次《写一种植物》的作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中的夹竹桃。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夹竹桃这棵树,再深入到局部观察,重点观察夹竹桃的花和叶,在这一环节,又让学生采取远观和近看的方法,了解夹竹桃花叶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运用眼睛看,动手摸的方法观察夹竹桃花的色彩和质感、叶子的形状以及叶背的特色。通过一节课的研究观察,学生笔下的夹竹桃如同活生生的一棵树跃然纸上。

2、例文引路示范法

例文的示范指导犹如一把双刃剑,指导得当,则锦上添花;指导不正,则千篇一律。教师指导时应明确例文只是让学生从中习得一种方法,而不是全部模仿抄袭。在《别了,母校》作文指导中,教师在如何把一人一事一特征详写的时候出示了例文,引导学生评析为什么文中的人物形象如此丰满,原来是运用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让之生动起来,在这里,学生真切的学到了怎样刻画人物形象。

又如:湖南的赵娟老师在香港上了一节《我喜欢的动物》作文指导课,在指导写具体时,赵老师通过一长一短的写壁虎的两段文章对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比中得法,让学生由此得到了这样的认知:把壁虎的五官、四肢、皮毛等部位的形状、颜色、大小写出来,就是具体地写出了动物的特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