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良
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有好心情,好成绩,好身体!还是那句话,谈不上什么辅导,就是把我对这本教材的感知和认识与大家交流和汇报,盼望得到思维的共鸣。感谢领导信任,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交流长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假期中,通读了教材,认真思考了有关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的呈现方式,在没有太多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不乏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有些个人的观点和认识,盼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修缮。
六年级二期,《课标》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是: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请大家自查《课标》,不做详谈。
本册教材和上册教材一样,依然是十一个板块,体现着“革命精神,文化积累,生活启示,壮志雄心,祖国河山,英雄形象,名著导读,美好憧憬,诗词熏陶,多维思考”等特点。它既是前几册教材编排的延续,又是学生理解和积累的深化。基于本册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落实学习目标,强化精读和积累,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积淀学习方法。当然,知识与能力是需要并行的,只有二者相得益彰,才能让知识促进能力的增长,能力促进知识的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需要很多,我们需要在高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探究能力、概括能力、搜集和整理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动起来,加强课外搜集与课内知识的联系,强化引导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搜集、整理、理解、归纳等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语文味。本册教材,在注重了文化品味的同时,从多视角选材:依然是既有历史的,又有现代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名篇名著,又有文言文精选,使整册教材饶有兴味,视野开阔。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翻开教材,领略一下本册教材的魅力。
本册教材共十一个板块,分别是:第一板块:“革命岁月”由一篇文章、一首自由体诗和一首七律诗组成。第二板块“汉语家园”,由一个近代批阅故事和一篇知识性很强的叙事文构成。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是由从科学研角度出发的三篇写动物的文章组成的。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是由三篇从生活中得到触动的文章构成。第五板块“胸怀壮志”,由曹操的乐府诗、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构成。第六版块“黄河泰山”是由两首五言诗和一首自由体朗诵词组成。第七板块“丰碑”由三篇典型的英雄人物故事组成。第八板块“不同的思考”是由一篇渴望得到大人理解的文章和一篇寓言故事组成的。第九版块“《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是由这两部名著中章节节选构成的。第十板块“为学”是由《论语》和《列子》节选的文言文构成的。最后一个板块“走向明天”,是由一篇坚持梦想、鼓励成就梦想和追忆童年梦想和老师见面的三篇文章构成。共二十九篇课文。认真读了全册书后不难发现,这十一个板块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给予了丰厚的保障。下面我们就逐个板块、逐篇文章来赏析一下本册教材。
第一板块“革命岁月”。首先说明一下,学习本板块内容,需要了解文章和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一些革命精神和气节,总之,需要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才能使学习更有效率。第一篇是《井冈翠竹》,课文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讴歌了井冈山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文章比较长,重视了描写、记叙、抒情等写作手法,教学中应引领学生细心体会。比如文章的第二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景色的描写;第五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翠竹在历史斗争中的记叙;第八自然节侧重了对井冈山人民革命精神的抒情。不但要让学生感悟到这些写法的魅力,更要让他们学习积累这些写法的优美词句,所以,文章最后要求背诵二、五、八自然节。同时,课后还安排了有关井冈山的资料以及积累内容,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丰厚积淀。第二篇是《延安,我把你追寻》。这是一篇自由体诗,通过对延河、枣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歌第一小节使用了两个比喻,第二小节使用了排比,而且使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亲切,这两个小节是诗歌的第一部分,写出了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都使用了对比,不但说明了火热的斗争生活不能忘,而且说明了延安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脊梁,这两个小节是诗歌的第二部分,突出了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小节使用了假设,第六小节使用了递进,两个小节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这两个小节,也是诗歌的第三部分,道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课后还安排了很多有关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学习中可充分利用。同时,课后还安排了《南泥湾》这首歌,有条件的可引领学生学习。第三篇是《七律、到韶山》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阔别家乡三十二年后,与1959年6月,重返故乡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中国现代革命史,赞颂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七律诗的第一联是概述,写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家乡后引起了无限的回忆;第二、三联是具体的回忆,追溯了中国人民在三十二年间通过了革命斗争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最终换取了革命的胜利;第四联是诗人又回到现实,讴歌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真正英雄。全诗环环相扣,句句豪迈,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中多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本诗中时间上的今昔对比,色彩上的红黑对比,情感上的咒请对比等等。通过对比,在总体格调上形成了从灰暗凝重到明朗欢快的旋律,使诗歌的境界大为开阔。课后仍安排了与学诗有关的资料,教学中可好好利用。这一板块的表达内容是“讲话要看对象”。这个表达的内容似乎和本单元的学习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细细品味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不都是在面对不同的对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吗?对井冈山的翠竹、对延安、对韶山,不同的对象说出了不同的革命胸怀。本次表达要引领学生明确表达要求,积极调动表达情趣,应该不难完成。可以大体设计三部:1、确定讲话对象。2、设计讲话内容。3、模拟讲话过程。这样,再加上师生的评改,应该不是什么难点了,再次不在赘述。
第二板块“汉语家园”。这一次的汉语家园,不再以对联等固定的模式呈现知识了,而是采用了灵活的手段将汉语的魅力展现出来。第一篇课文《妙语批试卷》。本文讲述了康有为妙语暗讽不学无术之徒的小故事,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康有为的才学和机敏,更能感受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中国式幽默的表达魅力。文中的阎锡山、康有为是学生所不了解的人物,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强化对人物的认识,同时,文中还提到了维新变法,这样的史实应该引领学生了解和感知。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语文功底还不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确会有些吃力。因为文章的语言,很具有文言的味道,而且有的语句就是文言文,教学中,多读,多交流、多搜集也许会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后“思考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文言的学习,“拓展与运用”,进一步强化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以幽默的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多彩。第二篇课文《词语的变迁》,课文从地域性、舶来客、新宠儿、农民口中的新名词以及动物世界里的语言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词语变迁的时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词语的发展,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总分写法。就是先总写,再分述。运用这种叙述方法,可以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内容紧凑,突出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在文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中心句,使段与段之间形成了并列关系,让读者更清晰的把握了文章的结构和脉络。这种写法在上学期已经有所体现,再次就不详谈了。课后的“思考与交流”能从文中找到举例的答案,但是,结论却不容易被发现。我们的结论可以得出:汉语家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词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脚步。“拓展与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具体安排。本板块的表达是“创编故事”。这个表达是学生在搜集整理新名词的基础上的又一次思维风暴。因为这是根据四个词语,发挥逻辑思维及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完成的作文,特别注重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明确了本次表达要求后,可安排他们自由选择词语,合理发挥想象,充分自主表达,集思广益讲评,精益求精修改,作文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第三板块“科学家眼中的动物”这里有三篇文章,虽然都是写动物的,但是,却以科学家的角度来写,是学生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第一篇课文《天鹅》,课文描写了美丽、尊贵和自由的天鹅,借对天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对和平、自由等美好理想的追求。文中使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本文中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等等,以体现天鹅的美好形象。这种手法,可在学生的学习中,引领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作者眼中,面目优雅形状妍美、航行术最美、具有自由美德、弥留时歌唱的天鹅,是那样久久不能忘怀,它们是美的,大自然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和平、自由和美好的,我们要爱护动物,呵护大自然,呼唤和平和自由是科学家的心声。第二篇课文《蜘蛛》课文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结网的过程及斗敌的本领,告诉我们,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课文是以总分的结构方式展开叙述的。第一自然节是总写蜘蛛是独居昆虫中最聪明的,第2~8自然节是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在具体表达中,作者通过写蜘蛛的身体结构、结网技能、斗敌方式来具体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本文,要训练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就抓住了蜘蛛外形的特点、结网的特点、捕虫的特点,使全文的重点突出、清楚自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课后题没有难点,看下一课《大孔雀蛾的晚会》,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直刚破茧而出的雌性大孔雀蛾扣进了网做的圆形笼子,结果出现了一群偌大的碟蛾闯进房间的现象,作者称这是一次难忘的大孔雀蛾的晚会,表现了作者对昆虫喜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本文节选自《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还是一部科学百科。本文通过对大孔雀蛾的外貌,晚会的具体经过和晚会形成原因三个方面,首尾照应的写出了晚会的难忘。课后安排了思考、表达和积累内容,使文章的知识面得以拓展。本板块的表达是:回忆那一刻。这次表达是在学生领悟了科学家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在动笔前,让学生观察和精细的回忆是本次表达的前提。不再赘述了。
在这一板块后安排了综合学习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外国名著”。这次活动不妨这样做:准备阶段——选择名著,制定读书计划。实践阶段——阅读名著,关注读书方法。交流阶段——读书汇报会。也就是一汇报会的形式共同展示。
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这是一个令人回味的板块,更是一个深刻育人的板块。每一篇文章中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第一篇课文《落花生》,这是一篇经典的课文。本文通过对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来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内在美,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借物喻人,重点是理解父亲的话,学习花生的品质。本文是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由于这是一篇大家都熟知的课文,从人教版到长版都有,我就不再赘述了。第二篇课文《风筝》这是一篇回忆兄弟之间往事的散文,写了鲁迅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误解和冲突,内心一直充满愧疚的事,表现了作者善于自我反省和自责,善于自我解剖的精神。鲁迅的文章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比较难懂的。这篇也不例外。文章不太好读,如:“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教学中,读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课文中的通假字也将是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课后的注释,帮助学习理解通假字。文章在写作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插叙的手法。比如课文的三、四自然节,作者就在叙述中插叙了儿时的往事。这种写法应该让学生认知并掌握,如果能应用更好。课后安排了有关风筝的资料,还有一系列的思考,在学文后,都不是难点了。第三篇课文是《因小失大》作者叙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为了买一只哨子付出了四倍的钱。长大后发现,许多人都了一个类似哨子的事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作者由此得到启示:不要为类似哨子的事情花费太多的金钱或精力,不要因小失大。作者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告诉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这也是本文一个最明显的写作特征。这五个事例分别是:渴望得到青睐放弃自由;争名夺利忽视本职工作、敛财致富不顾友谊;寻欢作乐忽视健康;修饰仪表、债台高筑。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基本明白珍惜自己的光阴,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珍视“自由”“美德”“朋友”“一切舒适”“一切与人为善的快乐”“别人对他的尊敬和友谊”,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板块表达内容是:“生活的启示”在本板块的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够认真的学习每篇课文,认真领悟其中的道理,对于这篇习作的完成并不难。只要学生选择事件和所获得的收获是有道理的,就值得欣赏。
第五板块“胸怀壮志”这一板块都是名家专著。第一篇是曹操的《龟虽寿》,这是一首四言诗,作者列举了神龟。腾蛇等事物,说明世间万物最后都有消亡的一天,来慨叹人生的有限;又用老骥自比,慷慨高歌,抒发了自己对宏伟理想的不懈追求。这首诗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对于这种只有喻体而没有本体的比喻手法,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教古诗,老师都有自己的经验,我就不多谈了。课后安排了思考交流和积累的内容值得我们重视,在学习了古诗后,积累成语、名句,了解曹操的其他作品,这对丰富学生的视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二首《十六字令三首》这三首小令通过写山的高度、气势和险峻,咏物言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万丈豪情,表达了本人及红军的胸怀和抱负。第一小令以夸张的手法写书了山的高度——“离天三尺三”,第二小令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气势宏伟——“万马战犹酣”第三小令通过夸张和通感写出了山的险峻——“赖以拄其间”。短小精悍的三首小令,合起来却描绘出了一幅壮美辽阔的图画,表达了极为深远的意境。这首诗是借物咏志,本文中,作者借山来抒怀,表达自己喝红军的胸怀和抱负,来赞美红军不畏强敌、奋勇拼搏的战斗精神,按时了红军在中国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学文中,对于小令的理解不难,对于小令的形式、结构仍需在教学中予以指导。课后的诗词朗诵会是本节课学习的延伸,更是学好这三首小令的升华之笔,值得重视。第三篇课文是《少年中国说》的节选。通过梁启超激昂的文字,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景,对肩负着建设中国重任的少年给予了无限的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旧中国的战斗中去。课言句段工整,含义深刻,通过排比说明了少年和国家紧紧相连;通过四言韵语、比喻,说明灿烂的少年是中国的前程;最后用对偶和典故说明少年和祖国美好未来的关系。这篇文章虽朗朗上口,但是却不容易读流畅,因为还是文言文的内容太多了。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只有读的到位了,背诵全文才能不吃力。使用典故是本文写作的一大亮点!如“其道大光”“伏流”“八荒”等,教学中应指点学生了解这些典故。全文使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对偶等表达方法,教学中,也应引领学生体会。
本板块过后是又一次综合学习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语文学习方法探究”。不妨这样尝试:1、准备阶段——确定探究问题。2探究阶段。3、交流阶段。4、整理探究成果。最后开展共同展示会。
第六版板块“黄河泰山”这一板块是诗歌板块。第一首诗歌是《望岳》。本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峰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诗歌以设问开头,突出表现了泰山的气势宏伟,又以联想插入,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就是诗人的想象之词。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的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掠过的归鸟也会收入眼底。最后一句是诗歌名句,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虽然是《望岳》,却没有一个“望”字,然而却句句写“望”。认真品味不难发现: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仰望,尾联俯望。学习中可引领学生体会。课后安排了对泰山增进了解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第二首是《使至塞上》这首诗是诗人出使察访路上所触之景,所生之情,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忧伤、苦闷和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作者描写了许多景物,比如单车、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其中都寄托了自己的孤寂情绪。教学中,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联系诗人的情绪,深入体会景色所寄托的诗人的情感,来进一步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也值得向学生推荐和学习。第三首是朗诵词《黄河颂》这首歌词借赞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作者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如“黄河滚滚”,“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等等。诗歌的第一小节,揭示了黄河精神的实质——伟大而又坚强。第二小节,交代本文目的,引出下文。这两个小节是诗歌的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三小节是写黄河的伟大气势。第四大节具体赞颂黄河。三四节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诗歌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体悟。本板块的表达内容是“中华文明赞”,是继本板块学习内容之后的又一个升华之笔。可引领学生先确定写什么,明确自己要怎么写,再进行演讲展示,师生评议,一定会写好本次作文的。
第七板块“丰碑”,是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第一篇《军需处长》,本文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红军队伍中的一位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章通过总——分——总的课文结构形式,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将这位军需处长的形象刻画得感人至深。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中曾叫做《丰碑》,在长版教材中叫做《军需处长》,内容相同,也是一篇大家熟知的课文,在此也不多谈了。课后安排了句段的体悟和诗词的积累,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积累,更能使文章情感得以延续。第二篇是《雷锋的故事》,课文通过讲述雷锋为灾区寄钱、去火车站做好事、冒雨帮助母子三人这三个小故事,集中体现了雷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文章很好理解,故事情节很具体,学生学习难度并不大。如果学生在学习前能对雷锋同志生平资料进行搜集,一定会对学习课文有极大的帮助,也一定能唤起学生积极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意识。本文的写作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体悟和学习,并尝试使用,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三篇课文是《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邓稼先,表现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文章以四个小标题的内容构成了全文,这种结构方式叫做“横式结构法”。“横式结构法”就是在文章中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加起来,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板块并列的结构,充分地从多角度表现人物、记叙事件、描写景物,表达情感。文章以“两弹”元勋、与奥本海默、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四个部分构成,表现了邓稼先现身科学,丰碑不朽。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只是部分术语和词语不太常见,需在教学中适当点拨。提到邓稼先,在此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我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进一步体会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这个板块的表达内容是“我心中的英雄”。这个表达的设计,既是板块学习的延续,又是板块学习升华。这篇作文,只需学生选择英雄、搜集事迹、描述人物、表达敬仰就可以了。可利用本板块课文的机构来行文。
第八板块是“不同的思考”这个板块是充满了趣味性的。一篇是孩子眼中的事件,一篇是众人眼中的事件。先来看第一篇《蛇肚子里的象》,文章是一篇回忆录,这篇课文讲了作者画了一幅“蛇肚子里的象”的画,可是却无法让大人们理解,而当作者不再和他们研究图画,转而谈论大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都高兴。通过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对“缺乏同情心和理解力、不可理喻的大人们”给予了委婉的批评。课文里的蛇是指蟒蛇,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口大。象,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四肢粗大如柱。蟒蛇能否将大象吞入腹中呢?答案很明显,不能!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不可能的事件来检验大人们对孩子思考的关注程度。结果是:大人感兴趣的就兴致勃勃的谈论,不感兴趣的,就丢弃不理,这是作者对大人进行委婉批评的依据和理由,并呼吁大人要唤醒童心,与孩子们相互理解,交流沟通。本文选自《小王子》,课后进行了书目的推荐,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读一读。第二篇文章是《不留余地的狼》本文作者用寓言的手法叙述了一只狼在四天内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自己的不留余地,导致被送入虎口,最后借各界人士之口,表达看法,从而看出:由于职业、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文章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1~5),另一部分是评说(6~12)以寓言为载体,表达出了绝人者必自绝的道理。文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运用了很多成语,对于成语的理解和积累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重点。课后的积累很丰富,值得重视。板块的表达是“与众不同的联想”,这个表达的内容很灵活,也很宽泛,只要学生联想到的事物自然、贴切,所写的故事或感受完整、具体即可。
第九板块是“《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个板块就是名著欣赏和学习。第一篇《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课文写了孔明智谋过人,设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使周瑜输得心服口服,表现了孔明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这篇文章是以前所学习的《草船借箭》的原版,内容大家都知道,只是语言选用了原著的风格,学生读文也许会受到阻碍。这篇文章的主要写法是反衬。文中,孔明叫吃惊的鲁肃“只顾酌酒取乐”,反衬出偶那个命的沉着镇定,对周瑜的描写,也是为了反衬孔明的智谋。文章可分两部分来学习,1~3写了借箭成功,4~5写了周瑜称羡。问题中的借字,有着深刻的含义,敌我双方怎能借箭?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认真体会。课后安排了大量的可操作的练习,这部分的内容如果用好,不亚于课文给我们的收获。第二篇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文章主要描写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凤姐和鸳鸯拿她取乐逗笑,闹出了笑话,惹的全场大笑不已的场面。文章极其短小,却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文章最显著的写法是白描。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任务的精神面貌。本文,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群笑图”,八位主子不同的笑态,每人仅用一句,没有烘托描写,但却各具情态。眼下,白描手法正是学生作文中所缺乏的,可借助这篇文章把白描手法细细引导学生学习,力争在学生的文章中也能见到令人满意的白描手法。文章中关于刘姥姥的话题就两个,一个是“食量大如牛”惹得众人笑,另一个是“蛋俊且小巧”再惹众人笑。其主要笔墨都在群笑图上。这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思路,也值得探讨。这个板块的表达是“假如我是名著中的人物”这个表达的内容是极其宽泛的。只要学生能正确选择人物,选取故事,并能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这篇文章就基本没有什么难点了。
第十版块“为学”是文言文学习和欣赏。第一篇《论语》四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语言简练,用意深远。第一则告诉我们要经常温习、广交朋友、理解宽容。第二则是告诉我们学习与思考并行。第三则是告诉我们虚心求教。第四则告诉我们要反省自己。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悟文言文言简意赅的语言魅力,还要受到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文中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可在教学中进行训练。课后还增加了指导学习方法的名句供学生积累,应引领学生好好体悟。第二篇是《列子》三篇中的《薛谭学讴》,记叙了薛谭学讴的过程,赞扬了秦青高超的教育艺术,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贵有恒的道理。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不难理解的。关键是让学生从这样的小故事中获取道理,并让这样的道理指导自己的成长才是关键。课后的“思考与交流”是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训练点,“拓展与运用”应引领学生深入体会和积累。第三篇文章是《纪昌学射》,讲的是飞卫教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在学习的道路上百折不挠的前进,才能获得成功。文章的理解不是难点,文章的写法才值得关注。本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如纪昌学射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一些细节都写得很生动。但对他的老师飞卫却处处虚写。第一段,对甘蝇的射箭技术写实,飞卫的技术虚写,反衬了飞卫的技艺高超。虱子小是实写,大如车轮是虚写,等等,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对于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很多白话文中也有,可在教学中作为参考,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第四篇是《两小儿辩日》。课文记叙了古时候两个小孩辩斗的故事,说明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通过语言描写,两个孩子分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终导致了“孔子不能决也”的现实,一方面说明了学无止境,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品质。教学中,可结合课下注释来理解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课后习题丰富,值得探讨。板块的表达是“感悟名言”。引导学生选择名言,悟出道理,选择事情,回想体会,巧妙构思,紧密联系,本次习作基本就能得到解决。
第十一板块是“走向明天”这个板块的每篇文章都与梦想有关。第一篇《追随梦想》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将伟大志愿的报告交给老师,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及格的成绩,而他告诉老师即使仍旧是不及格,他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多年后,这个男孩终于梦想成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才会心想事成。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自然节是第一部分,介绍蒙提罗伯茨的情况。第二~九自然节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叙述了男孩坚持梦想,并获得成功的过程。整篇课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增强的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对于这种记叙的方法,在教学中,值得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第二篇文章《每个人都是天才》,本文写了三件事,并在记叙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激励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是天才,并应不断努力,最后就能有所斩获。文章共27个自然节,1~8为第一部分,写摄影家陆沙舟的成功经历。9~13为第二部分,写作者自己所经历的一个故事。14~21是第三部分,写作者改变一个学生的故事。22~27为第四部分,在三件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观点,给读者以鼓励。本文有明显的过渡语,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和学习的。如第九自然段和地十四自然段,它们是独立的自然节,这两个过渡段把三件事连接起来,既揭示了三件事的联系,也使文章行文自然、流畅。第三篇文章是《我的老师》本文回忆了儿童时代有关蔡老师的几件小事,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慈爱、公正、关心学生的美好心灵。课文首尾呼应,可掐头去尾分为三个意义段。第一段,难忘蔡老师。第二段,对蔡老师的美好回忆。第三段,离开蔡老师。文章中,蔡老师有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都那么使人感动,我们也再一次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感人的魅力呢?那要归功于文章的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本文作者把自己对蔡老师的浓浓深情蕴含在平平实实的叙述中,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间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打真爱”的场面。利用“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在、轻轻地敲”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及时再生气的时候也没有真打。细节描写是文章传神的一个根本条件,这种写法也值得学习学习和借鉴。教学中,应引领学深入体会和尝试,力争把细节描写学到手。课后“思考与交流”的表格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要根据课文,引领学生认真完成。本册的最后一个表达是“老师的故事”这个题目,对于已经很了解老师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帮助学生确定写哪位老师,写这个老师的什么故事,应该怎样利用细节描写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和具体,那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了。
以上是我对本册教材的浅析,盼望得到各位的指正和批评。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总结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