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枫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取主题板块的结构,其内容安排了现代文8 篇,现代儿童诗8 首,古诗6 首,幽默2 则,口语表达5 次,综合性学习活动2 个。通过这些内容构成了有机联系的11 个板块。依次是:1 、快快乐乐学语文;2 、汉字家园(一);3 、我们学拼音;4 、汉字家园(二)5 、有趣的夜空;6 、家;7 、童趣;8 、伙伴;9 、幽默;10 、小小的希望;11 、在冬天里。
教材后面有四份附表:1 、汉字书写笔顺规则表;2 、部首名称表;3 、汉字书写笔画名称表;4 、400 音节表。
二、教材特点
(一)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板块内容,整和语文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声母yw 和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一课,出现的词语是衣服、乌鸦、窝、蛙、鱼,这几个词不但起到提示读音、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蕴含着一个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这样就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选文典范,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
1 、选文语言典范,文质兼美。
2 、内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贴近儿童生活。
3 、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三)活动与练习设计。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
2 、重视积累语言。有古诗(62 页)、儿歌(35 页)、成语(7 页),这些内容或者只要求读,或者只要求读读背背,在教学中不要提高要求,不要进行烦琐的讲解,要求背诵的古诗,只要学生能够读流利,背正确就可以。
3 、问题设计具有弹性与开放性。本册教材设计了12 个开放性的话题。如:78 页、87 页、89 页等。问题既联系课文内容,又不拘泥与课文内容。教学中,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可以穿插到课文的拓展延伸的环节),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的空间。
4 、练习形式丰富多彩。体现学科间的沟通(87 页);体现与生活的联系(43 页、60 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4 页、69 页);体现情境性和趣味性,增加文化含量。(如44 页十二生肖,智慧小龙、老师、儿童等形象。活动方式:涂色、填画、圈点、连线、游戏、谜语、走迷宫等。引导儿童积极实践,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的任务。
5 、呈现方式富有新意和亲和力,导学特色突出。
(四)自主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学生刚刚进入学习,还不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当的传授和示范是必要的。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本册教材要求认识347 个字(人教版为400 字),写其中159 个(人教版为100 个);46 个字理识字图;一个“火”的字理故事;4 个拆字:工—项、女—妈、父—爸、力—边;22 个偏旁部首;23 个笔画。要求认识的字分别编排在:⑴入学教育要求认识4 个字。⑵学习汉语拼音要求认识56 个。⑶汉字家园8 课要求认识82 个。⑷课文20 篇要求认识205 个(情境识字、幽默)。要求写的字,编排在:⑴汉字家园中45 个字; ⑵课文中114 个字,平均每课写5 —6 个字。
1 、教学目标: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1600 —1800 个,其中800 —1000 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要求:(1 )识字写字要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愿意学习汉字,爱学习汉字,学会识字方法。感悟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过程。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识字写字要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附表)】
年级
要求认识的字
要求会写的字
识字能力
1—2 年级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3—4 年级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5—6 年级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 、识字写字特点:
(1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所谓认写分开,指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会认的字”读准字音,本课会读,换个地方也会读;认清字形,认识字的整体字形,而不要一笔一画地分析;了解字义,知道字的基本意思和在本课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如:“伞”读准字音“s ǎ n ”,通过字理整体认清字形,(人字头,像伞的顶盖,中间的部分像伞撑和伞把。)了解伞是雨伞的伞。与要求写的字只是不要求书写而;已。课标中要求“在本课中认识,放到其他的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不考,不考书写,检测的方式是认读。如看音节连线、读字看拼音写词语。等)
(2 )识字的形式多种多样。
①看图学拼音识字。本册教材将汉语拼音和汉字融合在一起,在同一幅情境图中同步学习。如:b p m f 一课的情境图是小朋友听广播(b ō);小朋友上山坡(p ō);小朋友玩摸(m ō)人的游戏;;老爷爷看大佛(f ō)。在学习b 时,首先看图了解图意,引出“广播”识记“广”字;在读“广播”一词中引出“b ō ”的音节,由“b ō ”的音节提出要学习的声母“b ”。这样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记住声母、音节和生字,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拼音,学习汉字避免单一的拼音教学或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看图会意识字(字理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如:46 页汉字家园(二)中的第二课,通过“马、牛、羊、鸟、虫、鱼”等字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象形字都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通过读《西江月》这首词,进一步认识8 个生字,会写6 个生字,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意境,积累语言。(教学设想:看字理图—识字—还知道那些有关的知识—组词—奖励学习出色带来一首宋词—读词—词中有字圈画出来认一认采用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完成连一连—巩固识字猜谜语写字指导重点“鸟“的笔顺—积累词语(记一记)。再如:第一课(46 页)教学设想:做相反动作的游戏—看图说反义词—表演图中小朋友的动作—认识字—完成47 页比一比说一说—猜谜语—读古诗找出反义词—写字重点指导“多”—读词语练习(两课时)
③情境识字。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如:快快乐乐学语文2 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并根据各学校不同的情况,把了解图意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班级、校园、同学,了解课堂常规。对读书、写字姿势的指导,可以模仿图画,实际做练习。再如61 页《用餐》第一幅图是中国人习惯的用餐方式,主食多以米饭,水饺等为主。第二幅图是西方人常用的用餐方式。主食多以蛋糕、面包等为主。第一课时教学中先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用餐食物及餐具、调料。然后看第一幅图进入课文的情境中,谁在做什么?餐桌上有什么?出示词语“筷子、勺子、水杯、米饭、汤、香油”认读。采取实物与文字对应的识字方式识记。提出生字“杯、勺、香、汤、饭”进行识字教学。(插入识字方法、扩词)指导写字抓住重点,“杯”认识“木字旁”字形左窄又宽,木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香”上大下小。“勺”放手自学。注意最后一笔是点。巩固练习完成课后连线,比一比。第二课时完成第二幅图内容。教师准备好有关西餐的资料,如图片。介绍西餐的餐具用法。让学生了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转变,用餐习惯也发生着变化。在观察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
④韵语识字12 页⑤谜语识字(50 页)⑥随课文识字。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不要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增强汉字的复现过程。识字写字是重点不等于一课只做一件事情,要想办法分散难点,不要过于集中在一节课中完成识字任务,字量大的要分步走,每节课突出解决一个重点。要注意揭示规律,如形声字、相同结构的字,要通过分析比较,重新排列组合,提高识字效率。
(3 )写字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学生每一个字、每一笔画都要尽量写好。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不容易写好的汉字。②运用好写字的工具。虚宫格确定了笔画的起止、长短、走向,笔画间的距离,合体字的比例与分界线,确定了字的大小。写字时,指导学生观察虚宫格中的字,一看整体的形状,二看分界,字有几部分,各占几分之几,三看笔画起止,再照着写。③写字练习关注儿童已有的基础,体现弹性。觉得写得好的会写的可以少写几个,写得不好的可以多写几个。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执笔和坐姿以及本面的整洁(低年学生要求写字规范、端正、整洁)⑤写字指导必须在课堂中进行,不能作为弹性的内容去做,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精。开始学习写字时要慢,逐一指导,有写字的经验,基础后在放手自主识写生字。⑥处理好书写与默写的关系。本学期是写字的初始阶段,重点是扎扎实实打基础,在书写上下工夫,逐步做到脱离虚宫格写字,不要急于在学生照写都写不好的情况下,大量地听写,默写。默写可以和拼读音节、看图写词语联系起来。
(二)汉语拼音教学
1 、教学目标:
(1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抄写不是默写)。
(3 )、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4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 )、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会拼读音节是难点)
2 、教学策略:
(1 )以歌激趣(儿歌工整、压韵、琅琅上口)教材中的儿歌既能提示和引导发音,又有复习巩固音节的作用,还可以用来积累和发展语言。教学中要以拼音为重点,这些内容首先是为学拼音服务的,要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所配的儿歌只要求读读,不要讲解,或像课文那样先读再画出要学习的音节,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挤占了学习拼音的时间。如:34 页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图中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词语“儿童、空中、跟着、妹妹、风筝”认读词语,了解“中”的字理。这些词语的音节中有些拼音朋友的名字需要我们记住它。仔细看是什么?师出示“ei en eng er ”告诉学生这些是韵母。然后进行拼音教学(比较识记字形、指导发音、音节拼读、练习书写)。巩固韵母(春天真美呀,有一首儿歌讲的是图中发生的故事。听师读、跟读、自读儿歌,注意红色的音节,多读几遍。再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两课时)
(2 )以图激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p20 图与学习声母、识字结合,用图引导发音,记住声母的外形,同时读词语认识汉字。这些字只要求认识,不分析讲解,不要求会写。21 页拼读音节讲故事,主要是练习拼音,复习巩固音节,使学生知道学习拼音的作用。(3)以动激趣(动手、动口、动脑激发兴趣)如:28 页做一做、39 页完扑克牌、41 页玩一玩、教材最后一页的字母拼读盘;(4)以境激趣(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情境);(5)开放性空间(创设学习氛围,用拼音标识事物)。
3 、关注儿童已有的基础,学习汉语拼音不是零起点。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关注基础差的学生,注重辅导。
4 、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要让它帮助识字、正音、要强调运用。本册教材全文注音,每课都要让学生自主拼读,容易读错的字音,如平翘舌、轻声、儿化、音变要让学生通过汉语拼音学会读。
(三)关于阅读
1、突出朗读能力的培养
(1 )、重视教师的范读和领读。学生学习朗读是从机械的模仿开始,到认识朗读,学会朗读,应该篇篇文章要范读。低年级教学中模仿是最快捷、最高效的方法,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示范。加强领读,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氛围。从一个字开始示范朗读,到示范朗读句子,把这种直观的感觉呈现给学生,这很重要。
(2 )、结合重点句、自然段,有针对性地指导。加强重点的训练,不要贪多。
(3 )、听读。读不出来的文章可采取听读的方式,感悟文章大意。从一年起就加强“听”的训练
(4 )、结合标点符号,读出语气。对于一年级上册的四种标点“,。!”,加强感性的认识。尤其是一句话的朗读要力求做到“准确”。
(5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同一篇文章或人物,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6 )、纠正学生唱读,指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的读书姿势和集中精力读书的习惯。也就是要求学生能端好书来读,从读一个词语开始,就教会学生如何拿好书,如何看词、看句子,如何集中注意力,不溜号,这样坚持下来就能有效地抑制学生指读。
2 、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1 )、理解不要求深透。
(2 )、多种方法的借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涂色、画画、运用、换词、说与之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语、看图、上下文、想象……
(3 )、教师该讲的还是要讲。
3 、尊重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想法
4 、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 )、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带领学生虔诚地走进书里去,研究品评语言文字。不要课课如此,不要以讲解代替读书。
(2 )、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材的序不一定是教学的序,内容可填充,答案不唯一,课后提示了学习的方式和过程,可选择、创新。
(3 )、注意积累背诵好的词语、成语、句段、篇章。
5 、处理好几个关系
(1)、把握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在低年段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识字这个重点进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就是要让儿童大量地识字,主动地识字,为阅读和协作打好基础。一切不利于儿童识字和增加儿童学习负担的做法都应该摒弃的。
①、阅读巩固认字。在反复的阅读中巩固识字。
②、阅读利于增加识字量。结合课外的阅读扩展识字,提高识字的视野。教师要有耐心,要激励。
(2 )、阅读和积累的关系
(3 )、阅读和口语交际的关系。在阅读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口语训练,要注意:把话说完整,克服方言,不说土话,不带口头语。
(四)关于口语交际
1 、本领域的重要性。
对于一年级教师来说,教学任务很多。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忽视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 )、是考试不考,没办法量化。(2 )、是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可以彰显出来,不能很快的收到成效。但是如果教师长久如此,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实现一种口语和书面的综合表达能力。因此,基础学段的“表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生活中,你也许不会写字,也许不能成文,但你不能不会说话,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21 世纪人的基本素养。本套教材,鉴于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与“写话”的特点,便于形式的统一,在编写的过程中,将“口语交际”与“写话”整合为“表达”,当然,在低年级以口语交际为主。
2 、如何理解“口语交际”。理解口语交际,我们重点应抓住这样几个词:倾听、表达、应对、文明。
倾听,指的是听别人讲话。
表达,指的是说自己想说的话。
应对,指的是对话与交流。
文明,指的是交际的素养。
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仅涵盖了听和说的功能,而且也凸现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课程性质。这样我们就不难感受到,口语交际不等于说话,也不等于说话+ 倾听,如果一定要用公式这种方式来表示的话,那么口语交际约等于对话。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强调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体现信息传递活动的双向或多向互动的对话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文明素养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
3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的基础上,细化一年上册的阶段要求:
(1 )、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2 )、在说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认识逗号、句号、问号。
(4 )、学说普通话,课堂上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5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
(6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简单的复述大意。
(7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三、本套教材“表达”领域的体系建构及主要特点。
总体安排
第一册共有11 次大小不等,要求不同的表达练习。其中集中体现的是5 次,其余的都在不同课文的课后扩展中。有的是用词语说话,有的是和文中的人物对话,有的是交流学习心得……这些都是相机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真正的认真对待。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1 、贴近生活,创设情境。
在本册教材中,有两次口语交际活动比较明显,《打电话》、《说说我的家人》。这两次交际活动都是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打电话、介绍自己的家人。要将口语交际寓于情境之中,要增强他们的仿真性,不要过多的强调技巧,要注意激发学生交流与对话的欲望。实现要求的梯级过渡,如《打电话》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打电话,传递一则消息,可以通过打电话直接找到本人,然后不要生硬的告诉孩子要文明、有礼,可以直接的把“请、你好”等可能用到的词语直接给出来,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再和孩子们进行情景再现。随后可以渗透如果是妈妈接的我们应该怎样说,如果小朋友不在家我们怎么办等等。通过模拟,使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2 、形式灵活、重在激趣。
本册教材中《小熊过河》一课,刚刚接触教材时,你很容易直观的以为这是我们以往的看图说话大体相同,但虽有相同之处,但其中的韵味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起注意:
①在以往的教学中,凡是涉及到看图,就要强调“顺序”,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这些在我们这套教材的教学中不是不要讲,但是它决不是我们口语交际课堂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教会孩子从整体入手,看看这几幅图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中有几个主要人物。然后在指导孩子具体的看每一幅图。
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刻意的引导孩子说说天空有什么,远处有什么等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说一句完整的话就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而且这句话一定是整个图画的中心和重点,大家想一想,我们到了高年级抱怨孩子习作重点不突出,语句罗嗦,是不是就影射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呢?
③2 、3 、4 幅图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人物不同,有些模式化,旨在实现“教、扶、放”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但是这个“教”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互相教。和身边的同学学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
④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内容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教学内容为对话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小猴子会怎样对小熊说?小熊又会怎样回答?救上来之后小动物们又会对小熊说些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通过演一演,采访等形式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拉近距离。另外,在救上来之后小动物们又会对小熊说些什么也是交际的重点,此时,小熊的内心一定有些懊悔,那么此时的小动物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交流才适度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求全,不要求深,重要的是学生想说、爱说就可以了。
3 、学说普通话,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我们要学会用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比如:学生说,小熊,你干啥呢?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可以这样说,小熊,你在做什么呢?使其在课堂上学会如何说话,使孩子在具备童真的同时也日渐规范。但是我们规范的是学生的语言,不是模式,不要教给孩子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样就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教师要学会实现从消极的语言向积极的语言转化,去激发学生的语言,用孩子的思维帮助认识。但是我们在指导和纠正的同时要注意方法和方式,要先肯定再纠正,先鼓励再建议。多用正面的引导和发挥榜样的作用,少批评,不打击,多鼓励,要坚持说就比不说强,说是要求,说好是高要求。
4 、鼓励应用,强化提高。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通过几堂课就可以收到成效的,要想真正的形成能力就要坚持,就要鼓励学生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以及生活中,积极的应用,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第一册教材中有一课是《我想对你说》,其中有对老师说的,有对归来的爸爸说的,有在妈妈过生日的时候说的……,那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应对,才是真正的“学会”,从而使他们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人际文化交流素养”。
此外,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这样几个词:互动、真动、实动。
互动——强调听与说(感官上的交融)、你与我(角色上的转变)。
真动——口语交际一定不是爱说、会说的孩子的舞台,我们一定要调动更多的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尤其是不爱讲话、不会讲话的孩子,要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就是能让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因为你而喜欢学习了。那么同理,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课是好课,就是能让不太会表达的孩子乐于表达,会表达了,这就是优质的口语交际课。
实动——就是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所学真正的发挥作用,学在课堂,作用于生活,这才是口语交际领域的真正魅力。
(五)综合实践活动
本套教材根据板块综合主题的内容和儿童的兴趣爱好,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大小36 个语文综合活动内容。低年级每册安排1-3 次主题活动。这些活动设计,均体现由课内到课外、由语文到生活、由生活再落实到语文的设计理念。为儿童创设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氛围。
1 、活动主题安排。
一是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而引发的活动主题如“我心中的大海”“书的探索”“成语研究”“马的研究”等,意在把课内的文本学习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引向某种儿童感兴趣的领域;
二是依托教材板块主题,从儿童的课内语文学习中引发话题,拓展学生视野,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如“感受家乡”“美丽的夏天”“春天博览会”等;
三是从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事件、节日及阶段学习回顾需要等生成的主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如:“我们了解的中秋”“奥运与中国”“语文学习的回顾”等。
2 、主要类型。
本套教材安排的综合活动大致有四种类型:
(1)多学科整合类。此类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主题,或采用多种方式,或与其他学科整合。例如,二年级在春季开学不久,设计“春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力图把各科教学组织起来,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春风”、“春晓”、“春雨”;科学课上学“种子”等等,融各科知识为一炉,使学生获得较综合的学习效果。
(2)专题探究与讨论类。
此类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自我生活中选择确定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二年级《我们都来研究姓》就试图引导学生联系身边事物学用语文。
此类活动还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问题由学生去发现,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研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的:有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等方法解决可以合作完成,也有让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允许学生间争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我们周围的声音》《热点关注》就是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观察身边事物中学习思考,学习思辩,并学习发表看法阐述自己观点。
(3)社会实践类。
此类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教材引导学生参加游览活动,访问名人,进行社会调查等。如:《走进图书馆》《家乡人说普通话的小调查》《身边的人》等,都在引导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历练语文能力。
(4)游艺活动类。
此类活动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等有趣的语文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办报办刊、编演课本剧等。
3 、突出特点。
(1)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力求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的兴趣和爱好,让儿童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
(2)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以板块内容为依托,关注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用语文,边学边用,在用中提高。
(3)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索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验合作与探究学习的乐趣。
(4)注重探究方法与过程的指导,36 个(12 个小型活动)综合活动的设计都有方法的指导,更有过程的指导,并安排了成果交流展示,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交流自己的体会,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与快乐。
(5)多种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综合指导。每次的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都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提示如:①观察性学习:观察→表达(书面或图文);②体验性学习:活动→观察或体验→表达;③实践性学习:实践活动→用语文中学语文;④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提出见解→共同讨论。
4 、正确认识一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诞生的新事物,面对这一新的领域,对于已实施课程改革的我们并不陌生,但有的老师却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模糊认识,有时甚至认为它并不重要,也不考,教学中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拼音、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有的在教学中蜻蜓点水式的完成,甚至于有的把它闲置在一边,不予关注。我们教学生学拼音、汉字、阅读等等,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会合作,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们就乐于参与,在活动中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既巩固课内所学,又成为课外有益的补充,因为它实在是培养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一条最佳途径,我们每位任课教师都应给予重视。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不等同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体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由语文到生活,由生活再落脚到语文的设计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重点在于孩子们利用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又获得生成新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出发点在语文学科上,落脚点也应归于语文的听说读书写能力的培养上,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5 、一年级语文综合活动应达到的目标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6 、实施策略
(1 )、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准备阶段(选择确定主题或课题);问题情境阶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
(2 )、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般原则。
①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排斥教师指导,也不是推卸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教师不能“教”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②努力开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本土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
③强调学习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活动的实践过程,获得问题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3 )、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将综合性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过去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十分个性化。
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开展科学研究,要注意避免语文综合性学习“绝对科学化”倾向。
③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少数优秀生的专利,教师的工作就是将所有的学生都引导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来。
六、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2 )在活动中学生能否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 )学生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 )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程度,跨领域学习的程度;
(5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是否充分。
2. 对教师的评价
(1 )能否激发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2 )是否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来;
(3 )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帮助;
(4 )是否摆正作为学习促进者的位置;
(5 )是否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的收获。
七、活动设计举例
第一册:《我们了解的中秋》
一、教材分析
这次语文综合性活动,是依托语文第一册教材第6 板块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即时性生活事件所创设的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这个活动包括“找一找”“说一说”两个层面的内容。
“找一找”是为儿童查阅和搜集而创设的活动情境。通过查日历、搜集月饼包装商标、请父母讲中秋故事、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歌曲等活动途径的提示,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说一说”是以几幅反映儿童汇报交流活动的画面来提示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为儿童自主活动提供样例。使儿童在参与一系列的展示、交流、汇报的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综合性活动的办法。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活动的初步经历,能让儿童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儿童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 通过一般的“找一找”活动,让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实践学习的体验,初步掌握一定的搜集、查找信息的简单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3. 通过“说一说”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整体的检验与锻炼,并且学会在分享他人成果的同时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4. 通过简单的综合性学习尝试,了解语文的学习途径不只是在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
三、活动过程设计
1. 设计主题谈话。
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可进行这样的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吃月饼、赏明月、抒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你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再把了解到的情况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吧。(通过谈话动员儿童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
2. 精心做好准备。
(1 )调查学生需要,了解学生基础。可问:你想了解中秋哪些知识?等等。
(2 )梳理儿童不同的探究需求,把儿童要求探究的问题分类,再按需求编组分配任务,指定探究的方案(儿童力所能及的)。
(3 )明确各组的调查要求,尊重儿童自己的调查意见,帮助其修改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让学生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庭作业,而是很重要的一次独特尝试,要千方百计做好。
3. 搞好交流汇报。
(1 )各组交流“找一找”的结果,推选一名或几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2 )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请教了哪些人,查到了什么?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图片、资料,一边向大家介绍。
(3 )介绍听来的传说故事,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图片。
(4 )演唱中秋歌曲、背诵中秋诗篇、表演中秋节目。
(5 )总结延伸。
4. 布置后期活动。
中秋节是团圆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的节日,世界华人都过这个节,虽然人们所处的地域不同,欢度节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中秋的“团圆”之意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识。在我们这次活动的过程当中,同学们能够运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向家长请教,向图书馆请教……总之,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有的制作了卡片,有的装订成了小“书”,还有的自办了很有特色的“手抄报”……大家的汇报很有创意,特别显现了你们的合作精神。老师非常高兴要向你们学习。
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家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都汇报出来,就请同学把自己最得意的内容加细整理以后再展示。
四、应注意的问题
1. 要以人为本。据当时当地的实际,从儿童关注的焦点出发设计活动
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去学习,让儿童了解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的问题要大家合作解决;让儿童知道:与他人共同面对挑战,与人和睦相处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2 )体现工具性。以活动为载体,让儿童在活动中用语文探究,在探究中学习语文,促使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运
用,又在运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4 )体现开放性(时间、空间)。在书本、在课堂、在游戏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用语文。
(5 )体现儿童性。“童眼看世界,童心写真情。”
2. 要加强过程指导。
(1 )对一年级上学期儿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应半扶半放,有重点地指导,随机进行检查,适时地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活动任务。
(2 )文本上提供的图片只是一些活动提示,各地各校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查找活动作业。
3. 重在评价激励。
学生首次的综合学习活动,是一次创造性的尝试,他们一定是既兴奋又自豪,教师应保护儿童的积极性,无论是查找、访问还是整理、汇报,重在过程的参与,不要以查找的知识多少论成败,而要以激励来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评价要贯穿在实践的过程始终,对学生每一步活动的收获和进步都要点评,以激励其再探究的热情。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