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平
二下“习惯篇”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两个主题各有侧重。“勤查字典”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主动识字”则侧重于思想意识的培养。但是,两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紧密关联的。学生是在主动识字的过程中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形成能力的,“勤查字典”又有效地促进了“主动识字”。
一、编排“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目的和意义
1.与本册教学目标紧密相关。
本册教材的识字教学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一,识字仍是本册的教学重点。下学期学生将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其二,本册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课文仍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而到了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第一学段所学的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本册教材共安排了373个生字(其中只识不写的90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3个)。由此看来,本学期识字教学的任务较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更显重要了。
2.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所形成。语文的素养指的是对语言文字有兴趣,思维非常活跃,语文积累甚多,能说会道爱写。勤查字典、主动识字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人文教育的载体,是祖国优秀文化的结晶。它自身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中华民族的许多民风、民俗都与汉字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学生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汉字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他们学习各门功课的工具,引导学生在各门功课的学习过程中随机识字,不仅使识字变得轻松、自然了,而且对于促进各门功课的学习,无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就好比找到了开启知识宝库、提高语文素养、开发学生潜能的金钥匙。
3.是儿童主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今天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可谓生活在一个“万花筒”之中。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学习汉字,无人不能。那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瓶瓶罐罐的填鸭式的、注人式的识字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导孩子主动识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于识字本身,而是通过识字的过程,让学生主体得到更主动的发展。识字是终身的。早识字,早阅读;多识字,多阅读,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从引导学生识字开始,逐步达到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二下“习惯篇”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关注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教材中分别安排了生动形象有趣,揭示构字规律的象形字、形声字等。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提供的信息,掌握汉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达到学一知十、一通百通的教学目的。这对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在“习惯篇”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有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动手翻一翻,看看其中千姿百态的汉字,再了解字典的编排体系,并告诉同学们字典的功能和作用,告诉学生它就好比一位不说话的老师,是我们学习上的朋友和好帮手,以唤起学生爱字典、用字典的意识。平时要在课堂上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学习查字典,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和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不论是“勤查字典”,还是“主动识字”,都要在课堂这块教学的主渠道中不断提供信息,强化训练,全学期一以贯之,形成习惯才有可能。
2.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了汉字,如何巩固?死记硬背效果不好,而且会使头脑僵化。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一种好办法。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汉字后,已经不满足于听故事、看动画片了,自己读书意识强烈了。我们教师在教好、用好现行的语文教材之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童话故事、古诗词、儿歌、谜语、绕口令、脑筋急转弯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应不失时机地推荐给学生。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外促课内,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阅读。课内课外,识字阅读相得益彰。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去请教那位“不说话的老师”—字典,从实用中感受字典的功能和魅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汉字是一种工具,一种符号,一种媒体。学生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汉字,处处需要汉字。这种汉字的文化环境,是学生主动识字的好课本。路边广告牌、公交站牌、购物指南、报纸、包装纸、网络……真可谓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小学生顺其自然识字。鼓励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文字,做学习的有心人,把学生的接触汉字变为有意识的识字,再变有意识字为无意识字,从而达到主动识字的目的。老师则要为学生的课外所得提供一个可交流的时空,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要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不懈,“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
4.重在识字,不求甚解,轻松愉快,只识不写。
课外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读出字音。至于理解,只要求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顺其自然地、初步地、朦胧地了解就可以了。写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依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课外认识的字一概不要求抄写。这就可以把学生的小手解放出来,轻松愉快地多识字,识好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不会把识字当作负担,相反,感到是一种乐趣。因此,学生主动识字我们不能规定指标,否则学生会感到压力。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把识字当作一种追求识字数量的活动。
5.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方法。
对于教材中要求能认会写的字,我们要有效地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训练学生活学活记,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对那些有创意的记字方法要大加欣赏,大力表扬。
学生形成了查字典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学生识字越多,阅读的兴趣就越浓,识字能力的提高也就在识字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相关知识积累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