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guī ju dà chén gān jú qiú fàn xiào xī xī
( )( )( )( )( )( )
二、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凡是读音完全相同的在括号里打“√ ”,不完全相同的打“× ”。
1.乘机 呈现 大臣 城门 ( )
2.栽培 赔不是 胚胎 陪同 ( )
3.必定 敝国 毕竟 蒙蔽 ( )
4.枳子 造诣 指示 只好 ( )
三、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辱”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然后查音节( )。“辱”在字典中有几种解释:①羞耻; ②使受到羞耻; ③玷污;④谦词,表示承蒙。“侮辱”中应选( )
2.“矩”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同音字有( )、( ),可分别组词:( )、( )。
四、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
1.晏子使楚
①使用。 ②假若,假使。 ③派遣,出使。
2.敝国有个规矩
①破旧,破烂。 ②衰败。 ③谦辞,旧时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3.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①医生。 ②一种古代官职名称。 ③年长,排列第一。
4.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
①兵器的总称。 ②拿着。 ③凭借,倚仗。
五、写出下面句子中隐含着的三个成语。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这三个成语分别是
( )( )( )
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
1.“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句子中的“大夫”念“dài fu ”。( )
2.“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是个疑问句。 ( )
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是想显显楚国的威风。 ( )
4.课文最后一句话改成“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更准确、精炼。( )
七、理解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这句话的意思是
a.晏子在齐国是个很无能的下等人。( )
b.晏子为齐国有这样的外交规定很难为情。( )
c.晏子说自己无能,是下等人,有资格访问的只是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其实是贬低楚国。( )
八、课文内容精彩回放。(阅读文中片段,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从上面这段话中找出成语写出来。
( )( )( )
2.文中前一个带点的词“水土”是指( ),后一个“水土“是指( )。
3.这段话写了楚王第( )次侮辱晏子。楚王嘲笑齐国人( ),想借此机会( )。
4.晏子的话妙在不但生动形象地点明了( ),而且回敬楚王:( )。
5.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晏子( )的才能和( )的精神。
九、课外阅读。(读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接受一名美国记者的采访。那位美国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答道:“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他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1.请找出短文中的两个表示礼貌谦称的词。
( )( )
2.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 )。
3.周总理的言外之意是( )。
4.美国记者借 ( )恶意挑衅讽刺,周总理机智善变,既( ),又( )。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十、下面这些故事哪些是关于“战国七雄”的?选一选。(多项选择)( )
a.晏子使楚 b.负荆请罪
c.桃园三结义 d.武松打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