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名言 自然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自然的名言399条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宋·刘过《襄阳歌》。本句大意是:人要与自然作斗争,而且一定可以征服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与荀况的“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之争。荀子反对“天命”说,并且提出了“戡天”即征服自然的光辉思想。他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不如把天作为物质看待来制服它。刘过说的~即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想已成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勇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强大的精抻武器。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襄阳歌》唐·刘禹锡《天论》务:致力。人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制服自然的。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天论》见宋·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丘壑:指山水幽深的处所。本句大意是: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道沟壑,都有着无限的韵味。辛弃疾遭到投降派排挤,离开官场闲居江西上饶农村,对那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句以大笔总写山林风光,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绿箍(xiǎ0小):嫩绿的细竹。媚:妍美。此处用如动词,有献美以表示友好之意。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天边的白云环抱着清幽的山石,嫩绿的纽竹频频向清澈的水波献出妩媚娇柔。诗文着一“抱”字和“媚”字,使自然山水富有了人的灵性和美好情感。这种以拟人手法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方法,不仅形象鲜明突出,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使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与情趣美。很值得今天写作时借鉴。
东晋末年诗人 谢灵运 《过始宁墅》战国·庄周《庄子·天道》。朴素:朴,原义是未经过加工的木材。素,原义是白色的生绢。朴素,指事物保持原来的本色,不加任何人工的文饰。莫:没有什么。本句大意是:朴素,是天下没有什么能够与之争美的。战国·庄子哲学是最崇尚自然的。它认为天然的东西或保持了原始面貌的东西具有质朴的本色,因而是最美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山光水色,花草树木甚至一块卵石、一只贝壳等等自然之景或自然之物,往往独具天然的风韵,比经过人类加工的东西更美。这句可供论述自然生成之美无与伦比,也可供论述保持质朴本色的重要性。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天道》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兰花和艾草不同的味道,自然很难和得来。形容好人和坏人不能在一起相处。
唐代诗人 孟郊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唐·李峤《桂》。这两句大意是:茂密的枝叶映出无限月光,繁花开满时已到了秋天。桂花为我国传统的观赏花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它有岩桂、木犀、九里香等许多别名。关于桂树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其中以吴刚伐桂最为著名。因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又称月中桂。桂花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名列第九。每当秋风送爽季节,桂花飘香十里,令人心醉。这两句写月光下桂枝的美姿和秋日盛开的桂花。金秋之夜,桂下望月,透过浓密的枝叶,姣好的月色如从枝头生出,映下斑驳的桂影;秋天,百花渐次零落,桂花却迎着飒爽的金风盛开,四下飘溢着袭人的香气,独占秋色,点缀着大自然。诗句~意境优美,可用来描绘月下的桂树。
唐代诗人 李峤 《桂》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大道:常理。自然:事物的自然之理。这两句大意是:喝下三杯酒,便通晓事物的常理,若喝下一斗洒,便全部掌握了事物的自然规律。一般人认为酒能助兴,酒能解忧,而李白则认为,洒能帮助人理解常理,认识自然。诗句以戏谑的态度耍弄了儒家的经典,表现出李白豁达、开朗的性格及嗜酒的程度。可以此二句描写饮酒人的得意神态。
唐代诗人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晋·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一。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此处泛指音乐。这两句大意是:并非必须有乐器才能演奏妙乐,山山水水自能奏出清朗悦人的音响。这一名句反映了魏晋人在发现山水自然美时的难以描摹的喜悦之情,历来为后人传诵。至今仍可以用来讴歌自然美的奇趣。
西晋文学家 左思 《招隐诗二首》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此处喻壮宦。这两句大意是:脱离官场重归田园,如同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兽重返大自然一般,欢自由,扬眉吐气。此名句表现诗人初近田园时的强烈感受。上句以“樊笼”作比,暗喻现实社会禁锢思想扭曲人性,没有人身自由,比喻贴切。“久”字既点出时间之长,又写出置身“樊笼”的深切体验。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厌恶之情。下句写返朴归真的心愿了却时的欣慰。“复”字用得极妙,其间有渴望,有欢愉,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感。诗句不言欢乐而欢乐之情贯通笔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充分体现出陶渊明用平淡自然的语言抒写无限纯真的心情的艺术风格。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韵:气质,品性。本:本来。这两句大意是: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就喜爱山水林壑的自然风貌。此句通过一反一正即对“世俗”的否定与对“本性”的肯定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官场尘俗及山水自然的态度,一憎一爱,一抛弃一追求,主观情志豁然自出,诗句平淡质朴,内蕴十分丰富,故而千古流传。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园田居五首》见唐·杜牧《送友人》。这两句大意是:青春是挽留不住的,白发到时候就长出来了。此二句主要抒写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青春对于每个人也是如此,谁想把青春留住,永不衰老,都是不可能的。这一切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句充满了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可用以劝人慰己,不要因青春已过,双鬓花白而伤心。
唐代诗人 杜牧 《送友人》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这两句大意是: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瑾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习贯:习惯。这两句大意是: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存在决定意识。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瑾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天论》庸·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这两句大意是:一点一画都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健秀美。古代书法家大都强调写字要有“风神骨气”,以“瘦硬”为贵,并认为“筋骨不乏,肉何所附”,可见“筋骨”之重要。如果一点一画都有筋骨,不仅力透纸背,“肉”也有了依附的着落,字体的雄健美观,自不待言。
唐代书法家 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天:天体,自然。行:运行,运动。常:规律。尧:传说中上古贤明的帝王。桀:夏朝末年的暴君。这几句大意是: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体现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荀子认为: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动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围。天无意识、无情感,对尧对桀均无爱憎。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干预、主宰人事;人可以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无法改变天的客观规律。荀子的这一精辟思想激扬千古,启迪后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天论》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这两句大意是:天地不会说话,但不影响四时的运行,也不影响百物的生长。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无法逆转,也无法阻止,这就是自然。可用以说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唐代诗人 李白 《上安州裴长史书》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旭日晴空,飘拂着几片淡淡的春云,勃勃的春草,点点的杨花,不时牵拂游人的衣襟。“惹”字、“拂”宇用得很妙,写出了春色依依,春意撩人的意境。应该学习诗人这种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更要学习诗人热爱自然的高尚情趣。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首》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其五。这两句大意是:敢用平常的语言作诗谈何容易,只有千锤百炼,工夫纯熟,才能达到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宋代的李涂在《文章精义》中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挫……不难于华而难于质”,这是深有体会的创作甘苦谈;张问陶的这两句论诗之作,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这首诗的全文是:“跃跃诗情在眼前,聚如风雨散如烟。~”。确实,工巧华丽的文字,闭门雕琢犹有可碍,而要把“聚如风雨散如烟”的跃跃诗情”用平常的语言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来,没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千锤百炼的工夫是达不到的。在评论作品时,切不可因诗句平易而忽视了作者的艰辛;在创作中,一定要在“百炼工纯”上狠下工夫。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论诗十二绝句》春秋·老聃《老子》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虽然不与别物相争,却能取胜;虽然不说话,却善于应答。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聃 《老子》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宠辱:得宠受辱。这里是偏义词,着重指“辱”。偕(xie鞋):一同。把酒:端起酒杯。这几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开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遗忘,临风举起酒杯,内心喜气洋洋。这两句写“迁客骚人”(被贬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阳楼见到周围大好风光时的愉快心情,神情毕现。原文是:“登斯楼也,则有~者矣。”写人们陶醉于自然风光时可以化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岳阳楼记》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40713583.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自然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