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名言 丈夫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丈夫的名言137条
“雕虫”本指雕刻虫书。所谓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古代的虫书这种篆字,即以纤细曲长的笔画所写的字体,多由鸟虫形体发展而来。现在仍有“雕虫篆刻”一语,说的就是这种雕虫鸟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扬雄在《法言·吾子》一书中自问自答说:“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翻译成白话的大意是 “有人问我扬雄:‘你少年时喜欢写辞赋吗?’我回答:‘是的。只不过是孩童写写画画的小技能罢了。’稍停一会儿我又说:‘大丈夫是不会干那小玩意儿的啦! ’”显然这里把填定辞赋比作小事、小技,“雕虫篆刻”是令人看不起的儿童画图般的“小儿科”呢!此后,李白说过“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的话;《北史·李学界专》还有“雕虫小技,吾不如君”的谦词。这两处用了和今日一样的“雕虫小技”,虽也指微不足道的小文字技巧,却用于自我谦虚了,意思是“我这点写作小本事,绝对不如你呀!”因此,现在既可用于贬斥他人的小技能,也可以用于自我谦虚之辞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吾子篇》《诗经·君子于役》。如之何:如何,怎么。这两句大意是:丈夫服役离开家,叫我如何不想他?这两句中,“如之何勿思”的反诘句要比运用叙述句表达感情的效果强烈得多。可用以描写思妇对征夫的强烈怀念,还可学习运用反诂句式加强感情表达的写作方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君子于役》唐·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二。临:近。渭水: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流经陕西省会泾水入黄河。著(zhuó酌):接。辽西:今河北省与辽宁省相连的广大地区,唐初这里常发生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妾家临近渭水之滨,梦境却总与辽西相接。身在渭水,梦飞辽西,可见思妇魂牵梦绕的刻骨相思,亦知征夫兵役在外的遥遥无期。
唐代诗人 沈佺期 《杂诗三首》见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平:平定。胡虏:古代对北方边境少数民族的贬称。良人:指丈夫。这两句大意是:哪一天能平定胡寇,使我的好人儿结束远征。这是表现思妇对远戍丈夫深切思念的诗。子夜歌向来是四句,李白创造性地扩充为六句,~是最后两句,直表思妇胸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让丈夫回到家中。如此结尾,慷慨天然,虽然直露,益见情切。它是思妇心灵里发出的呼喊,不娇揉,不吞吐。因为情真意真,所以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唐代诗人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见唐·李白《江夏行》。这两句大意是:眼看着丈夫乘的船扬帆远去,我的心也追着江水伴船而流。这是一首写商妇忆念丈夫的诗。~两句回忆去年江边送夫时的情景。依恋之情,缠绵之意,都包含在“眼看”、“心逐”之中。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行》唐·张仲素《春闺思》。这两句大意是:提着笼子忘记了采桑叶,想着昨夜梦里渔阳的那个人。全诗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画出了一幅桑女怀远图:一位采桑女子,手提着盛桑叶的空笼,斜依垂柳,面对柔桑,神情恍惚,若有所忆地在凝思着什么…原来她又回到了昨夜的梦境里,到丈夫的征戍所在地渔阳去了。“提笼忘采叶”一句,把采桑女子凝思失态,忘其所以的神情,写得宛然若见。至于她昨夜梦境中梦见了什么?此刻又在怎样地品味昨夜的梦境?都留给读者去推想了。
唐代诗人 张仲素 《春闺思》唐·陆龟蒙《别离》。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汉并非没有眼泪,但眼泪决不轻易在离别的时候洒落。此名句可用以激励别者慷慨地击建功立业,做出一番成就。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 陆龟蒙 《别离》唐·李益《江南曲》。潮有信:指潮水涨落有定期。弄潮儿:熟悉水性,随潮进退的渔人舟子。这两句大意是:早先如果知道潮水涨落有定准儿,就该嫁给那弄潮的健儿了。全诗是:“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写一个商人之妻抱怨夫婿失信不归,而产生了悔不“嫁与弄潮儿”的奇想。其实,这正是她对丈夫思念至深,抱怨之极时说的气话、痴话,并非真想改嫁他人。这话看似荒唐,却很真实,反映了商妇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心理状态。
唐代诗人 李益 《江南曲》唐·李白《长干行》。蝴蝶黄:据说秋天的蝴蝶多黄色。这两句大意是:季节变换,八月秋高,黄色蝴蝶在西园草际翩翩双飞。《长干行》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西园双飞的八月黄蝶,作为商妇感情的诱发物,更加触动了她的离情。八月,意味着青春不再,蝶黄象征着人老,蝴蝶双飞更显得自己形单影只,虽是景物描写,却有力地烘托了商妇的情怀。
唐代诗人 李白 《长干行》唐·贾岛《客喜》。这两句大意是:鬓边虽有青丝,但无法织成寒衣寄给征人。写思妇怀念远戍不归的征人,但写法很别致。先以鬓边之青丝(头发)非丝帛之“丝”,故不堪织寒衣以寄远;进而又以鬓边之“丝”喻心中苦苦思念的情“丝”,此“丝”(思)更不堪织成寒衣送到征人身边。这样写诗味多了,感染力也强了。
唐代诗人 贾岛 《客喜》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比:近,挨着。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有四方之志,即使相隔万里,也感到就像近邻一样。黄初四年,曹植与任城王曹彰、白马王曹彪到京师洛阳朝会。进京后,曹彰暴薨。后曹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而行,以叙契阔之思,但监国使者不许二人同行,曹植愤激之下写下了这首赠别的名作。此条直抒胸臆,于豪放之中蕴含无限离别之痛,旷达之外凝聚自慰之心,表情达意,不落俗套,为后人称道。“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即从此化出。
三国文学家 曹植 《赠白马王彪》见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九。安可:怎么能够。固穷:固守其穷,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有四方之志,怎么能因穷困而改变其操守!《论语·卫灵公》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之语,杜甫此二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杜甫认为,对待“穷”的态度有君子、小人之别。固守其穷,不以其穷而改变人生哲学及品行操守,是君子之为;不甘守其穷,为改变环境、地位面卖身变节,投靠权贵,是小人之为。君子有四方之志,决不可图一时之快。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应”风物长宣放眼量”,不为一时之得失而改变节操。
唐代诗人 杜甫 《前出塞九首》见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这两句大意是:如玉的容颜随着岁月的变化而衰老,男子们则多厌弃旧妻而喜爱新人。红颜不长,青春难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男尊女卑,夫妻不平等的社会里,白发老翁不妨再娶朱唇皓齿的少妻,而年老色衰的妇女却往往要遭到“秋扇见捐”的厄运。~两句典型地概括了在女子成了男子附庸和私有物的社会里,广大女性无端遭弃的共同命运。可用以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宋·晁端礼《清平乐》[朦胧月午]。幕:门帷。这两句大意是:最可恼的是轻风吹动门帷,使闺中人误以为丈夫归来,多少回赶到门口去迎候。这首词写一个思妇白天听到灵鹊报喜,将信将疑。明知远人归来的消息未必真实,却还彻夜期待。在月色朦胧的午夜,她眼巴巴地望着门口,倾听着丈夫归来的脚步。微风窸窣作响,轻轻吹动挂在门上的帷幕。每听见一次响动,她就以为丈夫回来了,赶紧到门口去迎候,但每一次带来的都是失望。于是她不禁怨恨起那“误人几度迎门”的“细风”来。这两句把一个痴情的妻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心理、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宛然如见。
北宋词人 晁端礼 《清平乐》五代·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鸟:喻传递信息的使者。丁香:一名鸡舌香,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这两句大意是:不见青鸟传送远在天涯的亲人的音信,惟见春雨中丁香空结的花蕾,令人愁怅。这首诗写思妇的伤春恨别之情。~两句一写鱼沉雁杳,远人不归;一写雨打丁香,空自悲愁。那雨中时丁香结无疑就是思妇心中的幽怨“结”,“雨中愁”不过是思妇心中愁的外现而已。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摊破浣溪沙》唐·王昌龄《闺怨》。这两句大意是:(少妇春日登楼观赏景色,)看到陌头杨柳青青,翠色一片,忽然间心有所动,一个过去不曾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变得强烈的念头袭上心来——当初真不该让丈夫外出去寻求功名。诗的全文是:“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为什么少妇从“不知愁”而“凝妆”赏春,忽然间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了呢?这一心理变化是由“杨柳色”的诱发而产生的。“杨柳色”使她想起折柳赠别经年未归的丈夫,使她由蒲柳易衰联想到青春难驻的自己,顿时若有所失,悔恨不已,一股莫名的懊恼强烈地震撼着她的心灵。作者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却深刻地表现了生活,写法之妙,值得玩味。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闺怨》唐·施肩吾《望夫词》。卖卜人:为人算命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听不见自己丈夫回家的消息,却恨透了那个桥头算卦的人。夫婿不归,却恨卜人,知道她曾偷偷到桥头卜过卦,并且卜得夫归的“好音”。于是心里充满希望,苦苦等待。不料卜中归期早过,仍不见夫婿消息,满腹怨愤之情无处发泄,便在心里骂起卖卜人来解恨。诗句充满生活气息,写出了儿女情态,还带有戏剧性情节,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这种生动而又深曲的写法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道学家 施肩吾 《望夫词》唐·沈佺期《独不见》。砧(zhēn真):捣衣用的垫石。辽阳:在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塞,唐代有重兵驻守。这两句大意是:树叶在九月的寒玷声中纷纷摧落,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征夫,令思妇耿耿长忆。霜秋九月,砧声阵阵,木叶萧萧落下,妇女们都在纷纷赶制寒衣,而少妇的丈夫远戊辽阳,已经十年未归,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久久相忆呢?作者把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余韵袅袅,情味无穷。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唐·沈佺期《独不见》。白狼河:又名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南部。丹凤城:指长安,因唐大明官前有丹凤门,故用以代称长安。这两句大意是:远在白狼河北的丈夫久戍不归,音讯断绝,长安城南的少妇牵肠挂肚,忧心如焚,品尝着秋夜耿耿不寐的滋味。少妇身在长安,心已飞向辽阳。她辗转反侧,不能入寐,孤独、寂寞、思念、盼望、担心、忧虑,种种不安汇聚心头,愈感到秋夜的漫长。两句把“思而不得见”的离情写得十分深刻。
唐代诗人 沈佺期 《独不见》唐·李白《上蔡邕》。宣父:对孔于的敬称。这两句大意是:孔子尚且敬展后生,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此名句用《论语·子罕》中的典故,阐明应该重视少年有为的后生。孔子在《论语》中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者之不如今也”。此条引经据典,为自己立论找到了一个坚实、有力的依据,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反映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宗经”、“征圣”传统的久远影响。
唐代诗人 李白 《上蔡邕》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唐代诗人 寒山 《诗三百三首》唐·高适《别韦参军》。歧:岔路。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不应像凡俗儿女那样在岔路口分别时哭哭啼啼,使眼泪打湿衣巾。这是诗人离梁宋就试于京师,与友人分别时写的诗。一般离别诗,多抒悲愁之情,作儿女之态,此诗乃发豪放之语,写离别可为借镜。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别韦参军》唐·陈玉兰《寄夫》。这两句大意是:写一行书信就洒下千行眼泪,严寒到了边塞,给你寄去的寒衣可收到没有?全诗是:“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以“一行”与“千行”强烈对比,极写纸短情长和思念之苦;又以虚拟、揣想的问话语气遥问丈夫,表现了对丈夫的关怀体贴和思念之深,情真意挚,感人肺腑。
唐代诗人 陈玉兰 《寄夫》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wú吴):平旷的草地。这两句大意是:平野草地的尽头是春山,远行的人儿更在春山以外。这两句写思妇对远行人的思念。她登高望远,柔肠寸断,伫立终日,仍然不见远行人的踪迹。于是她强自宽慰,嘱咐自己“楼高莫近危阑倚。~。”意思是说:别再上楼去靠着那高高的栏杆痴望了,草原的尽头有春山挡住了视线,而远行人还在春山以外,怎么能够望得见呢?写思妇的情态心理,入木三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踏莎行》宋·贺铸《杵声齐》[砧面莹]。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这里指代西北边地。戍(shù述):防守;戍人即守卫边防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征衣寄到玉门关就有万里之遥,戍守边地的亲人还在玉门关以西更远的地方。这是一首写闺中人思念远戍边地的丈夫的词。她将衣料捣洗干净,缝成征衣,洒泪题词,遥寄边关。她想到玉门关相距万里,而征人的驻地还在玉门关以西,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寄到,不知他是否来得及用这征衣抵御边关的严寒,更不知征衣到时,他还是否健在。种种忆念,种种忧虑,都蕴含在这两句之中。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首先极写边关的遥远,然后进而写征人驻地更加遥远。这种写法,把女主人公伤离怀远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充分。
北宋词人 贺铸 《杵声齐》明·杨仲年《失题》溅血:流血牺牲。姓氏书:即名垂史册。
明代学者 杨仲年 《失题》见明·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经国:治理国家。衽席:寝处之所,这里是安居乐业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志在把整个国家治理好,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海瑞是明代刚正不阿的清官,~表现他一心为国,志在天下的爱国精神和远大怀抱。写爱国抱负时可以引用。
明朝清官 海瑞 《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汉·马臻《前结交行》 不丈夫:不是男子汉。 金尽失颜色:钱财散尽就遭到冷落。
东汉水利专家 马臻 《前结交行》《诗经·伯兮》。伯:古代妻对夫的称呼。之;往,去。首:指头发。蓬:一种丛生的野草,干枯后,风一吹就团团飞舞。膏沐;润泽头发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发油。适(di敌):悦,喜欢。为容:整理容貌,即梳洗打扮。谁适为容,“为容适谁”的倒装,言梳洗打扮取悦于谁呢?这几句大意是:自从丈夫出征到东方,一任我的头发散乱得如风卷蓬草一样。难道说没有油膏梳洗化妆?可是妆扮起来又有谁来欣赏?这几句表现了思妇对征夫的强烈的思念之情,但没有明白地说出,而是用自从丈夫出征以后便再也无心梳洗,来反衬这种深切思念的感情。特别是通过“首如飞蓬”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她内心的痛苦。这几句除了可以直接引用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外,其运用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手法尤其值得借鉴。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伯兮》唐·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这几句大意是:思念悠远深长,愁恨悠远深长,等到丈夫归来,愁思才能中断。明月高悬中天,离人斜倚楼上。这是这首词的下阕,在上阕写景寓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现了对长期不归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此时,月明中天,人倚妆楼。她望着悠然东流的汴水,思念着远在吴山的丈夫,心里充满了离愁别恨,这种愁恨要到丈夫归来才能消歇,可是丈夫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呢?正因为归期未卜,所以她“思悠悠,恨悠悠”。末句“月明人倚楼”以剪影式的画幅,传达出思妇无穷无尽的愁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长相思》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捣衣:妇女把衣服或布帛放在砧石上,用棒槌把它捣平。玉关:玉门关。这几句大意是:在秋月朗照下的长安,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声音;那摧折草木的萧瑟秋风,却总也吹不断怀念玉门关外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前二句实写眼前景物,秋月秋声,声色撩人,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后二句虚写心中深情,意浓情长,秋风难断,是情语也是景语。四句把思妇念远的心绪生动地描摹出来,故王夫之赞曰:“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诗的最后二句是“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唐代诗人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唐·杜甫《佳人》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唐代诗人 杜甫 《佳人》见宋·李清照《点绎唇》[寂寞深闺]。阑干:即栏杆。望断:向远处遥望直到望不见。这几句大意是:我靠在这个阑干,又转到那个阑干,转来转去,只是没有一点情绪。不知道我所忆念的人在何处?我望啊望,一直望着那连接天边的芳草地,望断了他回来的那条道路。这是一首抒写离愁的词,所引几句是词的下阕。在古典诗词中,“倚阑”总是为了遥望,而遥望往往与愁绪相连。这几句一开始就披露了作者愁闷烦乱的心境。倚阑而至于“遍”,可见伫立时间之久,转换方位之多,这正是遥望不得、心烦意乱的表现。抒情主人公在望什么?为什么如此“无情绪”?后三句巧妙地作了回答。“人何处”一问揭示我们,她是在望一个不知踪迹的人。正因为此人不知去向,所以作者无法正面作答,只在后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巧妙地为我们提供了答案:那萋萋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天边,我望断了这条远人归来的道路,却看不到他的踪迹。原来,作者“倚遍阑干”,是在盼望丈夫归来,正由于望而不得,她才心烦意乱,无情无绪。“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意境何其美!寸心何其苦!古人盛赞这首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又说它“泪尽个中”,实非虚誉。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点绎唇》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君:尊称,这里指妻子称丈夫。妾:旧时女子在丈夫面前自谦之称。这几句大意是:想给你寄冬衣,怕你有了冬衣不回还;不给你寄冬衣,又怕你衣服单薄受风寒;是寄还是不寄,叫我实在千难又万难。天寒寄征衣,这似乎是一件无须犹豫的事,但它牵涉到了夫妻的团圆,触到了思妇内心的隐痛,因而使她“千万难”。这几句展示了闺中思妇的矛盾心理。闺中思妇如此,边地征夫又怎样呢?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了思妇、征夫的痛苦生活。我们要学习这种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的方法,以小见大,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意义。
元代文学家 姚燧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偏西的阳光。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后多用以寄情思。白苹洲: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洲。 白苹: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苹花赠别。 意思: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唐代诗人 温庭筠 《梦江南》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227013092.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丈夫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