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名言 夕阳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夕阳的名言53条
元·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其一。渡:指渡口。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下,山外有山,山山相接;春水旁,渡边有渡,渡渡相望。这两句的构句法比较新颖,面面富有层次感。可用来描写春山春水。
元代散曲家 薛昂夫 《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怜:怜爱。这两句大意是:新雨之后的竹子最可爱,夕阳西下时的青山最美丽。雨后新竹,青翠欲滴,长势尤为喜人,透过字面,我们可以想见雨后竹林的清新,翠竹的挺拔;夕阳西下时,满天彩霞与青山相映,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两种景色,都惹人喜爱。此二句对仗工整,意境有别,前句小巧,后句壮阔,用语不多,诗意深远,可以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唐代诗人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唐·马戴《落日怅望》。微阳:指夕阳。乔木:主干和分枝有明显区别的大树,如松、柏、杨、柳等。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余辉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新隐没在山的后面。前句写夕阳落山之景,由近而远,层次分明。近处是夕阳从树梢沉落,光线灰暗;远处是落日的余辉返照秋山,通红如燃。这对比鲜明的画面表现了夕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呈现的不同景观。然而它毕竟是沉落的夕阳,一个“入”字,写出了夕照由明亮逐渐暗淡的变化。这种夕阳西下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思,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怀。诗人这种利用光线色彩的变化,有层次地描绘落日而又融情入景的方法值得学习。
晚唐诗人 马戴 《落日怅望》唐·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这两句大意是:早晨清亮地吟唱在沾着露水的绿叶之下,傍晚愁苦地噪鸣在洒着夕阳的树枝之上。诗人在清晨和傍晚不同时间的蝉鸣中,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清晨凉爽,露珠莹莹,诗人由此而感到蝉的鸣叫也是清丽悦耳的,像是在歌吟一样。夕阳西落时分,经过太阳一天的暴晒,天气已经很热,令人烦躁,而太阳却仍然在照射着,不减余威,诗人由此而觉得蝉的鸣叫也充满着愁苦烦躁,像是在杂乱地吵嚷。这种融主观感受于客观事物的描绘方法应借鉴。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唐·李商隐《乐游原》。这两句大意是: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怎奈黄昏接着临近了!这是赞美,是感慨,是遗憾,又有几分倒惆怅。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这两句诗成为具有哲理性的千古名句。后人常借用来说明自然规律的不可更移,比喻人的晚年虽然幸福美好,但好景毕竟已经不长;也有借其意境。把老年人再婚称作“黄昏恋”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暂时旺盛,但衰亡将接踵而来的局面或景象。
唐代诗人 李商隐 《乐游原》唐·白居易《秋思》。蓝:蓝草,可作染料,其色碧绿。这两句大意是:夕阳比火烧还红,嚼晴空比蓝草还绿。以火焰与夕阳类比,以蓝草同晴空类比,突出“红”和“碧”,而“红”和“碧”又互相映村,画面的色调十分鲜明。可用来描写火红的夕阳及蔚蓝的晴空。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秋思》宋·陆游《东村》。这两句大意是:正要回家,又稍立片刻,因为爱看血红的夕阳。这首诗是陆游公元一二○○年闲居山阴时的作品,当时作者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傍晚时分,绚丽的夕阳吸引了“欲归”的老诗人,使他情不自禁地停步小立,注目凝望。他为什么如此爱看这红红的夕阳?是在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见李商隐《乐游原》)?还是在想“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见李商隐《晚晴》)?从作者的处世态度看,也许更接近于后者。就在两年以后,他又以七十八岁的高龄被朝廷起用了。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东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卷词。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依旧屹立在那里,夕阳不知多少次为它抹红了山峰。~是《三国演义》开首词中的两句。全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全词表现了人生多变,世事沧桑的感叹。在古往今来的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多少历史人物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活剧,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受人尊崇者,有被人唾骂者……但无论成败兴亡,功过是非,都已是过眼烟云,成了后来人的笑谈资料,只有作为历史的目击者和见证者的青山、夕阳,依旧为这社会人生的历史大舞台涂青抹红,长存不衰。依据琼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把~写进它的主题歌中,大大提高了这一名句的知名度。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宋·王寀《浪花》。浪花:此指浪中夕阳倒影如花,不是指水浪之花。这两句大意是:在万里寒碧的波心绽开的奇花,谁个能够折得?那凋零摇碎的千瓣落红,是秋日夕阳在江波里投下的倒影。这首小诗是:“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写秋江夕照,晚霞铺江,那染红了的荡漾着的江波,宛如皱折千层的花朵,又似纷谢飘落的残红,想象奇特,意境不凡。可用以表现夕照下的江上景色。
北宋词人 王寀 《浪花》唐·杨凝《秋原野望》。这两句大义是:夕阳已滚落天外,浮云也全已归去,天空中一片苍茫的暮色,惟见远方的青山杂乱地耸起无数峰峦。诗人以他洒脱的笔触,绘出一幅残阳、青山的日暮图,境界开阔而肃穆,色彩对比明晰,可化用以描绘秋原夕照景色。
唐代诗人 杨凝 《秋原野望》唐·吴融《红树》。横浦:遍布水滨。这两句大意是:经常忆念洞庭湖畔那成千上万火红的枫树,在夕阳的余辉下,光彩映山红,丹影染水滨。千万枫树与夕阳余辉相映成趣,红光一片,夕阳可“照山”,红枫也可“照山”;晚霞可映水,丹叶也可把湖水染红。可用来描写夕照中洞庭湖畔的枫树林。枫叶千枝复万枝。
唐代诗人 吴融 《红树》唐·韦庄《独鹤》。红蓼(liǎo了):植物名,生于水边,花淡红色。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孤鹤在夕阳映照的河滩上时而伫立,时而徘徊,接着便在红蓼丛中迎风展开雪白的翅膀起飞。以“立”、“徘徊”、“雪翅开”写其动作,以“夕阳”、“红蓼”映衬“雪翅”,孤鹤的形象色彩鲜明,富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水滨孤鹤。
唐代词人 韦庄 《独鹤》唐·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这两句大意是:友人的离帆随着夕阳一起消失在千里之外,眼前只剩下一片连接天涯的秋水。这两句诗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景写情,富于含蓄,可用来描写水边送别的情景。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宋·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岫(xiù秀):山峰。这两句大意是:烟云缥缈中耸列着无数青峰,空中飞过一队大雁,它们的背上是被夕阳照红了的天宇,暮色即将来临。诗人描绘山景,画面开阔,赋色浓丽。一行归雁使阔大的空间变得充实,同时也使画面的意境显得更加高远。这两句可用以描绘群山日暮景色。
北宋词人 周邦彦 《玉楼春》宋·张耒《和周廉彦》。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降临,飞鸟归林,新月已从飞鸟以外的东方天边升起;夕阳下沉,晚霞一直映照到夕阳以西。东有新月升起,西有夕阳下沉,再以飞鸟与落霞来衬托,黄昏景物便构成了美丽的画图。
北宋文学家 张耒 《和周廉彦》宋·杨万里《苦寒三首》其一。可人:宜人。这两句大意是:冬日的夕阳并无多少暖意,但它把淡淡的光亮映照在西窗上,也使人感觉到温煦宜人。这首诗写冬天的感受与叹惋。全诗是:“畏暑长思雪绕身,苦寒却愿柳回春。~。”一抹淡淡夕阳虽不能给苦于严寒的人们带来多少暖意,但那斜日映窗的暖色,却也给人以温暖的心理享受。这两句作为表现冬日夕阳之美的写景佳句,常被后人化用。
南宋诗人 杨万里 《苦寒三首》宋·杨万里《湖天暮景》。这两句大意是:夕阳一寸一寸地缓缓西沉,一转眼忽然全部没入地平线以下,分明是落入水里去了,可是再寻觅时却已找不到它的一点痕迹。作者对夕阳下落、没入水中这样短暂时刻里的变幻着的景象,观察得很仔细,所以表现于诗中也就显得形象真切。可用来描写夕阳下落的情形。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湖天暮景》宋·徐积《渔父乐》[水曲山隈]。山隈(wēi威):山的弯曲处。水曲山隈,形容山水的曲折幽深。这两句大意是:在山水的曲折幽深处.散居着四五户人家。放眼夕阳之下炊烟袅袅处,远隔着茫茫一片芦花。此名句意境优美。夕阳红,芦花白,山青水绿,水曲山隈,盘旋纤曲,可谓色美线畅,有如图画。四五户渔家坐落其中.自是其乐融融。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景色。
宋代诗人 徐积 《渔父乐》宋·李觏《忆钱塘江》。好是:最好的风景是。涵:容涵。返照:夕照。水仙:水中仙子。着:穿。这两句大意是:最好的景色是夕阳映照下的钱塘江,满江容涵着红溶溶的江水,像是水中仙子一齐穿着淡红的衣衫。用美丽的想象写夕照下的江水,令人神往。此句可用于写夕阳映照下的水色。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忆钱塘江》宋·孔平仲《禾熟》。粗了:粗粗了结。这两句大意是:在谷物登场,禾黍飘香的季节,粗粗了结了一年耕耘债务的老牛,卧在夕阳斜照的坡头啃着枯黄了的野草。这首诗全文是:“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确实传神。~两句赞赏了老牛精神,抒发的却是自己胸中的郁闷。作者仕途坎坷,官场辛劳,何异于终年耕耘的老牛。他何尝不想像“粗了耕耘债”的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散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言外之意,应仔细体味。
北宋诗人 孔平仲 《禾熟》见唐·白居易《暮江吟》。瑟瑟:据明代杨慎《升庵全集》,瑟瑟本是一种碧绿色的珍宝的名称,这里是指碧绿的颜色。这两句大意是:一道夕阳映到江水里,半江碧绿,半江绯红。这两句描写夕阳余辉映入江中,江面闪烁着美丽的波光。作者观察细致,描绘传神。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半江秋水,画面中红绿相间,十分优美。可用来描写夕阳残照时的秋江晚景。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暮江吟》宋·周邦彦《瑞鹤仙》[悄郊原带郭]。敛余红:指落日收敛余辉。这几句大意是:斜阳映照在山头上缓缓下落,它对城楼上的一角栏杆恋恋不舍,迟迟不忍收去自己的余辉。词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夕阳西下的景象,使落日也同人一样具有主观感情。作音这样写的目的在于抒写自己送人时的依恋之情,奇特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产生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手法具有借鉴意义。可用来描写夕阳,或者通过这一景象表现依恋的心情。
北宋词人 周邦彦 《瑞鹤仙》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这几句大意是:傍晚时分,斜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蓝的天空与秋水相连,芳草向远处伸展,一直伸展到连夕阳也映照不到的天边。作者在这几句词中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羁旅思乡的心情。“芳草”是一种蕴蓄着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作者对它寄予着深情,然而芳草却是那么“无情”,“更在斜阳外”。以如此委曲婉转的文字抒发思乡之情,是很有特色的。可用来描写傍晚夕阳西下、水天相接的景色,也可以用后两句抒写思乡或怀人的心情。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苏幕遮》宋·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横:这里指横越天空。南浦:西南的水边,常用来指送别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芳草似有情意,夕阳默默无语,雁从南浦横空飞过,人在西楼独倚。这是状写离愁的千古名句。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每一种景物都蕴含着深深的离愁。芳草有情,追随游子远行天涯,闺中人却不得相伴;夕阳斜照着楼头凝望终日的思妇,同情她内心的忧伤,却无语可以告慰;雁从送别的南浦横空而去,带不走思妇愁苦的心声;人在西楼伫立倚望,望断芳草天涯,不见行人何处。此时此地,真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见温庭筠《望江南》)。王国维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几句表现得非常典型,写离愁可以化用。
北宋文学家 张耒 《风流子》唐·可朋《登滕阁咏西山》。洪州:州名,治所在豫章,唐代改称南昌。太白方:太白星(又称“金星”、“启明”、“长庚”)出现的方向。积翠:指山色。穹苍:天空。遮新月:意谓月落西山。这几句大意是:在洪州太白星出现的方向,苍翠的山峦倚靠着青天,高耸的膝王阁万古以来在这月落西山之时,傍晚时分半条赣江都看不到夕阳。第一句写滕王阁所处的地理方位;第二句以山峦和对照物,比衬滕王阁的高峻。王勃《滕王阁序》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句,可作注解。第三、四句用夸张之笔直写滕王阁之高,万古以来,月落西山,半条赣江,傍晚没有夕阳。原因何在呢?因为滕王阁太高大,晨曦晚照都被它遮断了。
唐代僧侣诗人 可朋 《登滕阁咏西山》清·尤侗《闻鹧鸪》。陌上:路上。古代称田间小径为“阡陌”。征人:出门在外的行人。首低:低头,伤心难过的样子。行不得:鹧鸪鸣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这几句大意是:在鹧鸪的啼叫声里夕阳渐渐西坠,路上行人听到那啼声全都把头低垂。遍地都是险阻的关山,确实“行不得也”,你为谁不辞辛苦尽情哀鸣让人听得心碎?鹧鸪啼呜本出自然,与游子、征人的离乡背井并不相干,只因为其声近似人言“行不得”,故而古往今来惹起多少话端。这首诗情调缠绵悱恻,明为咏鹧鸪,实则抒发游子征人思乡之感。可用于描写鹧鸪,也可用以表现思乡、怀人的感情。
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 尤侗 《闻鹧鸪》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几句大意是:干枯的藤条缠绕着老树,黄昏的乌鸦在老树枝杈上凄叫;小桥旁,溪水边,住着几户人家;在那条行人稀少的古道上,一个客子冒着瑟瑟秋风,骑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写秋景的小令,末二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三句中,作者选取了九种极富特征性的景物,把它们巧妙地安排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苍茫凄凉、衰飒孤寂的画面。三句全是景语,同时也全是情语,在这些物象中。已融汇着天涯游子的哀伤之情,只待末句“断肠人在天涯”一笔“点睛”,就境界全出,整首小令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在语言上,~三句十八个字,全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中间不用一个动词,但毫不妨碍人们的想象和理解,既简洁、精炼,又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这首小令由于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故被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它还作为锤炼语句和情景交融的范例被人们传诵。“小桥流水人家”也常被单独引用,已转化为一种清新、优美、亲切的意境。
元代戏剧家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88111704.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夕阳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