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名言 思乡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思乡的名言35条
唐·罗隐《皇陂》归心:回家的念头。
唐代诗人 罗隐 《皇陂》《诗经·陟岵》。陟(zhì志):登上。岵(hù户):多草的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那高高的山岭啊,遥望我远在家乡的父亲啊!原诗是写远地服役者怀念亲人的,这是第一章的前两句,叙述诗人登高望父。下二章开头的两句分别为:“陟彼屺(qǐ起,光秃的山)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写望母、望兄,实际上这六句互文见义。诗人登山远望家乡、亲人,反复咏叹,反映了行役者思家念远时深情。可用以描写流落异域的人怀乡思亲的心情。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陟岵》无名氏《后庭宴》[千里故乡]。低迷:绿荫浓重的样子。扑簌(sù素):花坠落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绿荫低垂,万树葱茏,一庭飞花,遍地残红。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贵家歌女的暮春思乡曲。全词都在抒情,末二句“~”以景语作结,写出一片暮春景象。叶盛花落是暮春特有的景色,大自然以这种独特的标志揭示了事物的消长关系,本词作者又把这种关系以凝练的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来,对后来的作者颇具影响,唐人韩琮的“绿暗红稀”,宋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就是对这种手法的借鉴和发展。描写晚春景色可从中得到启迪。
《后庭宴》 《后庭宴》唐·马戴《灞上秋居》。这两句大意是:异乡的树上黄叶飘落,寒凉的秋夜独对孤灯。前句写白天室外所见:秋风瑟瑟,落叶萧萧,最易触动人们悲感的季节到来了。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却羁旅他多,有“根”而“归”不得,怎不令人触景伤怀呢?后句写夜晚室内所感:一灯如豆,青光独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觉得孤独寂寞,寒夜难捱。从白昼到黑夜,从室外到室内,从所见到所感,两句诗酿造出浓重的羁愁旅思的氛围,在这氛围中的诗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唐诗人 马戴 《灞上秋居》唐·卢照邻《昭君怨》。逐:跟随。三秋:秋季三月。一度归: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一年一度,故称。这两句大意是:我愿跟随南飞的大雁,一年一次回到汉朝故国。秋天,汉地还是遍野绿草,而胡庭已经漫天飞沙。和蕃的昭君不禁触景生情,动了乡关之思。她羡慕大雁还能一年度返回南国,而自己却无还家之日。这就是卢照邻《昭君怨》的构思:“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诗句在人不如雁的对比中,表现出女主人公思乡怀土的深情和身不由己的愁怨。
唐代诗人 卢照邻 《昭君怨》唐·柳宗元《零陵早春》。这两句大意是:凭借明媚的春色寄托我殷勤的思乡之情,希望能早日回到梦寐思念的长安。这是柳宗元贬官零陵(在今湖南省,唐时为永州)时作的诗:“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江南春早,作者看到春临江南便联想到春也要到江北去的,心想寄情春色,让它把万里乡思捎回京华,但不知它几日才能到达秦原(陕西一带),于是发出了问春的话。作者先把春色拟人化,再问春、托春,借以寄情,这种抒情手法十分巧妙。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零陵早春》唐·李白《秋浦歌》其十。这两句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不要到秋浦去,免得听到猿声后心碎肠断。因为“秋浦多白猿”,而猿呜声凄厉,所以李白用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勾起乡愁,这种写法正是为了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以劝告渲染情景事态,也是写作中常见的笔法。
唐代诗人 李白 《秋浦歌》唐·杜甫《江汉》。永夜:长夜。这两句大意是:心情像空中的白云飘向远方,身体像长夜的月亮一样孤独。此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归之情。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永夜孤悬的明月,联想到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日就是片云,就是孤月一样。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造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以此二句抒写久客的情绪,形容心地的纯净,十分恰切。
唐代诗人 杜甫 《江汉》唐·岑参《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渭州:唐州名,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流经过里。秦川:关中,今陕西中部地区。凭:请。这两句大意是:请在渭水中添上我的两行眼泪,寄托着我的思乡深情流向故乡。这是诗人离京西行途中所作。诗的前两句是:“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接着,诗人洒泪渭河,托水寄情,人过渭州去,泪向故园流,人离故乡愈来愈远,心向秦川越来越近。诗句匠心独运,构思别致,这种写乡思的方法不落俗套,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 岑参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宋·真山民《渡江之越宿萧山县》一个人在千里之外客居他乡,在一个秋夜伴着他的只有一盏青灯,孤枕难以成眠。表达一种思乡的感情。
宋代诗人 真山民 《渡江之越宿萧山县》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之:到。天际:天边。归舟:指驶向京都的船。江树:指京都方向江岸的树影。这两句大意是:离开京城,越行越远,从天边云中回首远眺,看到的是回京的船只和江岸的树影。通过对这种开阔而迷茫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京邑的依恋之情。可用于抒写旅愁。
南朝齐诗人 谢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元·白朴《天净沙·秋》。这两句大意是:孤零零的村落笼罩在落日的残霞中,缕缕轻烟,棵棵老树,点点寒鸦,交织成一幅凄凉的图画。此条写村野日暮凄凉之景,与“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那落日中飘着炊烟的孤村,那夕阳下投宿老树的寒鸦,都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净沙·秋》宋·贺铸《清平乐》[小桃初谢],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夜里做着回家团聚的梦,才忘记了自已远在天边。这两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笔法。从字面看,写的是“夜来归梦”,抒情主人公在梦中与亲人欢聚,“不知身在天涯”。加上“惟有”二字,欢意尽扫,怅恨顿生。原来,这位浪迹天涯的游子,日日乡思萦怀,愁苦不堪,“惟有”在梦中才有片刻解脱,梦醒后形单影只,自然强加惆怅。这种笔法让读者从反面领略词的意境,体察言外之意,抒情婉曲深沉,与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宋词人 贺铸 《清平乐》无名氏《杂诗》这两句大意是:今夜家乡又该是梨花满树,明月一溪吧?可惜我在他乡无缘领略了。如此良辰美景不知有没人去欣赏,可不要使佳宵空度,辜负了良辰美景啊!这是一首怀乡诗。全诗是:“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当是一位滞留长安,暮春未归的读书人,想到故多春夜的美丽风景而写了这首诗,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怀念故乡月夜风景之美却无缘回乡时,可借此名句表思乡之情。
无名氏 《杂诗》唐·赵嘏《长安晚秋》。塞:边塞。这两句大意是:晨曦初现,西天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边塞上一行到南方避寒的秋雁横空而过;忽然传来一声幽怨的长笛,寻声望去,在那高高的楼头,有一个人正倚着栏杆吹奏。归雁引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寥落的残星给人以清冷的感觉,令人心境凄凉;而那朦胧曙色中传来的哀怨笛声,更使人黯然神伤。诗句以秋夜将晓时最具特征的景象烘托出羁旅之人的满怀愁绪,在景物的安排上,“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耳闻目见交错,动势静态结台,结构颇见匠心。加上造句的巧妙,韵味的清远,使这两句诗深得后人的欣赏。可用来写边塞秋晓及征人旅愁,其遣词造句,创造意境的方法,都可学习。
唐代文学家 赵嘏 《长安晚秋》唐·徐凝《忆扬州》。无赖:在原诗中有可恼、可怨之意。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分而为三,那么扬州那可恼的月色就占有二分。《忆扬州》本是怀人之作。诗人忆念远在扬州的知己,却不直说怀念其人,而只委婉地说其地令人怀念;写其地令人怀念,又唯以“明月夜”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明月普照天下,而扬州的月夜最能牵动作者的情思。诗人忽发奇想:如果将天下的“明月夜”析而为三,扬州得天独厚,占有其二。这里以数量来形容扬州月色之美,对如此美好的月色以“无赖”二字来形容,本为抱怨明月撩人愁思,可恼可气。这种深婉含蓄的表情手法,足资借鉴。后人由此激赏扬州明月的美丽形象,就离开了作者的原意,而把“无赖”二字作为极度喜爱的呢称,~也就成了赞美扬州月色的名句,致使人们常以“二分明月”代指扬州。可化用以描写明月或以明月寄托怀人、思乡之情。
唐代诗人 徐凝 《忆扬州》唐·司空图《漫书五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离家越远,越感到异乡人的语言与家乡的语言不同,但异乡的莺啼声却和故多山林中的鹫啼相似,令人恼恨。“乡音异”增加了他乡作客之感,“莺声似”勾起了游子思乡之情。诗人本自有羁旅之愁,却无端迁怒于莺,更见他思乡怀土之情深。此与王维的“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园声”(《晓行巴峡》)意境相似。
晚唐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 《漫书五首》唐·卢纶《晚次鄂州》。三湘:湖南有湘潭、湘乡、湘阴,合称“三湘”,这里指湖南境内。这两句大意是:在悲凉萧瑟的秋色里,我两鬓如霜向三湘走去;离家万里,心驰故乡,面对着明月,我思归之情更加迫切。安史之乱中,诗人被迫浪迹异乡,这首诗是他由鄂州(湖北武昌)往湖南去的时候写的。诗人的故乡在蒲州(山西永济),而今只身一人飘泊三湘,又逢秋色遍地,明月对愁的夜晚.万里乡思怎么能以自禁呢?于是情来笔至,写下这借景抒怀的思乡名句。
唐代诗人 卢纶 《晚次鄂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匝(zā扎):圈。遭:围。这两句大意是:崖州的青山好像要挽留人们,不许人们离去,所以一重又一重地绕住郡城。诗人因党人构陷面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他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怀念京师和欲归不得的苦闷情绪。诗人借景抒情,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对党人的愤慨。以景写情,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委婉含蓄而有情致。可用来描写城外青山,表达思乡之情,也可用来表达留恋之情。
唐朝政治家、诗人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宣城: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因每年春末杜鹃鸟啼鸣时盛开,故名。蜀国:此指蜀地,即四川,为李白家乡。子规鸟:即杜鹃,蜀中最多,相传古代蜀帝杜宇让位于其相,归隐后化为杜鹃.因此杜鹃也可称为杜宇。此鸟春暮而鸣,鸣声凄切,其谐音为“不如归去”。这两句大意是:我以前曾在四川听惯了子规鸟的啼鸣.现在又在宣城见到了杜鹃花。这两句写作者由宣城的杜鹃花想起家乡的杜鹃鸟,耳边仿佛又听到杜鹃鸟“不如归去”的悲鸣,于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的后两句是:“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诗歌触景生情,联想自然,把杜鹃花和杜鹃鸟的关系.杜鹃鸟的鸣声及其和蜀国的关系都涉及到了。
唐代诗人 李白 《宣城见杜鹃花》宋·张咏《雨夜》怀着乡愁沉重的心,作着万里的还乡梦。梦欲醒时心欲碎。惆怅难于排遣,只好怪空阶夜雨,无端滴到天明。
宋代官员 张咏 《雨夜》宋·王安石《葛溪驿》。这两句大意是:有病之身最能感受到早秋风露的寒意.回乡的梦魂不觉得离家路程的漫长。公元一0五0年,王安石从临川(今江西抚州)往钱塘(今浙江杭州).中途染病,路经葛溪驿时,独宿孤馆。写下了这首诗。这两句写思乡之情。时值早秋,一般人也许还感觉不到凉意,可是作者体弱衣单,孤馆独寝,在这凄凉的环境中,寂寞的氛围里,病弱之身自然最早感受到寒气的侵袭,这种寒气不仅袭上肌肤.仿佛还沁入心间,人在有病时,最容易思家念远,何况是在这孤馆、秋凉时节染病。所以作者一闭上眼睛,就在梦中回到了家乡、亲人的身边。作者不写梦中家人团聚的欢乐,独写那梦魂一下子就飞越了高山长水,丝毫不觉得归程的漫长。从这个角度着笔,正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离家遥远,他一梦醒来,想到亲人远隔山水.自然倍增惆怅。而作者所要抒写的,也正是这种梦醒后的感伤。这两句以曲笔抒写离情,情意真挚.韵味深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葛溪驿》宋·李觏《乡思》。这两句大意是:人们都说日头落下去的地方就是天涯,我望到天的尽头.却还是只见落日不见家。这两句极言家乡的遥远。天涯已是极远的地方,可是“望极天涯不见家”,可见家比天涯还远。这里以“人言”为衬托.以“落日”为媒介,巧妙地写出了一种极为遥远的距离。正因为距离遥远.思乡之心更为深切。诗的后两句是:“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连在一起来读,就可以体察到一种极为浓重的乡愁。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乡思》宋·范成大《邻山县》。东川:四川东部地区。这两句大意是:有鸟啼鸣一夜劝我归去,谁说东川没有杜鹃呢?范成大曾在四川做过制置使,后来因爱国之志无由施展,产生了思归之念。他在夜里听到杜鹃啼叫,因杜鹃又名“催归”,便想到杜鹃也善解人意,知道我有欲归的念头,也“一夜劝归去”。诗人因景生情,景物与心情结合得很巧妙。可用来咏杜鹃鸟,表达思归之情。
南宋诗人 范成大 《邻山县》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这两句大意是:鸟儿到了将近黄昏的时侯都要绕树而飞准备归巢,人到了年终岁暮的时候必定会起思乡之情。诗句以黄昏而鸟归巢,来比兴岁暮而人思乡,抒发鸟尚恋巢,人更思家的心情。这种以鸟兽的生活规律来比兴人的心境的方法值得学习,也可直接用来表达岁暮思乡之情。
清代官员 崔岱齐 《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明·杨基《鹧鸪》。行得:意谓把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声改变为“行得也哥哥”的啼叫声。消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这两句大意是:即使教鹧鸪的叫声改成“行得也哥哥”,也不会减轻客子极度悲伤的心情,请看哪一个行人不是因客愁而白发满头呢?作者虽然也认为鹧鹅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声是哀伤的,而且会增添行人的乡愁,但对客子来说,愁苦主要来自内因而不是外因,行人们浓重的客思多愁与鹧鸪的啼声关系不大。两句以议论写诗情,借为鹧鹅翻案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与刘基的《山鹧鸪》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末明初诗人 杨基 《鹧鸪》明·刘基《山鹧鸪》。“行不得”:据说鹧鸪鸟的啼鸣声与“行不得也哥哥”谐音,故古人诗词中多借鹧鸪啼鸣抒发客愁哀思。这两句大意是:游子客愁只不过是行人自己的伤感罢了,(它本与鹧鸪无关)不要白白地恼恨鹧鹊的啼叫。古老的传说使鹧鸪声成了抒发乡思悲愁的传统题材,而刘基的《山鹧鸪》诗:“黄茅垅上雨和泥,苦竹冈头日色低。~”则反其意而用之,作了一篇为鹧鸪鸟翻案辨诬的文章。在同类咏鹧鸪作品中蹊径独辟,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但全诗的归结点,依然在抒写和强调客愁,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山鹧鸪》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贻:赠。鹧鸪:一种产于我国南部的鸟,其声极像“行不得也哥哥”。这里指唐时流行的《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曲调哀婉清怨。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赠给歌者的。这两句大意是: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南国人乡思的《鹧鸪曲》了。自称“江南客”,已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又请求歌者莫唱《鹧鸪曲》,更见他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现在请人不要提及令别人伤心的事情,可以借用此名句。
唐代诗人 郑谷 《席上贻歌者》清·金志章《鹧鸪塘》。鹧鸪塘:塘名。这两句大意是:忽然听见一声“行不得”的声音,原来是鹧鸪塘边的鹧鸪在那里鸣叫。游子行于外,内心不免孤单凄楚。这时忽听一声“行不得”。怎不怦然心动?四顾无人,叫声何来?原来是鹧鸪悲啼。作者触景伤怀,思乡之情倍增。这两句语言浅近,意味深长,耐人寻思。可用于描写鹧鸪,也可用于表现游子、征人的思乡之情。
清代诗人 金志章 《鹧鸪塘》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聒(guō锅):声音嘈杂,喧扰,此处谓扰乱。乡心:思乡的情感。这几句大意是: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的声音扰碎了我的思乡之梦,我的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作者离开生长他的故乡,离开温暖的家庭而出使边塞,自然产生思乡之情。在现实中故园归不得,连作一个思乡之梦也被阵阵袭来的风雪之声聒碎。和故园相比,仅仅是风雪之声就够令人讨厌了,更何况它打碎了自己的思乡好梦。作者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界的风雪之景,化作无穷的烦恼皆于词中倾出。这是《长相思》的下半阙。这首词虽是作者抒写自身的思乡之情,在客观上也表达了戍边士车的乡关之思,感情真挚而朴实,故广被传诵。可用来写边塞士卒的故园之思,也可以用以写客旅之人在狂风雪雨中的多思。
清代满洲词人 纳兰性德 《长相思》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次:途中暂驻。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扛市以北,三面临江。这两句大意是:夜已残,朝日从海上缓缓升起;岁已暮,春天悄悄进入江面。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展现出自己开阔爽朗的襟怀,“海日”和“江春”仿佛具有不可抵御的力量,马上就要驱走“残夜”和“旧年”。可用来描写扛海春意始萌、红日初升的景色,也可以用来象征新事物即将取代旧事物。
唐代诗人 王湾 《次北固山下》清·张远《开笼行》。山麓(lù路):山脚。落日衔山:太阳落在山间,远远望去,仿佛众山衔着落日。这几句大意是:无数鹧鸪在山脚下悲啼,一声两声纷乱得如诉如泣,在落日衔山的傍晚时分,这叫声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厉。鹧鸪啼鸣是自然现象,本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就因为其鸣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历来都认为这声音悲凉哀戚。诗人在这里用“如泣”、“渐急”来形容,就是基于这种传统观念。可用于描写鹧鸪的啼声,也可用于表现游子思乡、征人怀归等题材。
清代学者 张远 《开笼行》清·尤侗《闻鹧鸪》。陌上:路上。古代称田间小径为“阡陌”。征人:出门在外的行人。首低:低头,伤心难过的样子。行不得:鹧鸪鸣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这几句大意是:在鹧鸪的啼叫声里夕阳渐渐西坠,路上行人听到那啼声全都把头低垂。遍地都是险阻的关山,确实“行不得也”,你为谁不辞辛苦尽情哀鸣让人听得心碎?鹧鸪啼呜本出自然,与游子、征人的离乡背井并不相干,只因为其声近似人言“行不得”,故而古往今来惹起多少话端。这首诗情调缠绵悱恻,明为咏鹧鸪,实则抒发游子征人思乡之感。可用于描写鹧鸪,也可用以表现思乡、怀人的感情。
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 尤侗 《闻鹧鸪》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67810980.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思乡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