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诗歌创作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诗歌创作的名言

诗歌创作名言 诗歌创作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诗歌创作的名言16条

晚节渐于诗律细。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句大意是:老来对于诗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心精细,力求其工杜甫的诗歌在语言的锤炼科音律的运用上,都是下过苦工夫的。他曾说:“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新诗改罢自长吟”。正是通过反复的推敲、吟咏,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才使他的诗歌艺术迷到高度精美的程度。

唐代诗人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创作名言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本句大意是:语言完了而意味却无穷无尽。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含蓄的诗境,言虽尽而寓意无穷,耐人思索,耐人寻味。刘勰《文心雕龙》所谓“情在词外”,所谓“物色(风物景色)尽而情有余”,“辞已尽而势有余”,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美。无论写诗作文,都应追求一种深度和厚度,避免因过于直露而流于浅薄。

南宋诗论家、诗人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
诗言志,歌永言。

《尚书·尧典》。志:情志,思想感情。永:同“咏”,咏唱。这两句大意是:诗用来表连人的思想感情,歌是通过咏唱的语言,抑扬顿挫地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诗言志”概括了诗歌抒情达意的基本功能。“志”是属于人们主观范畴的东西,但人们的“志”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并由一定的客观现实所激发,才不得不“言”,因而“言”了的“志”也就反映了社会现实。这一诗歌理论的提出,对我国历代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产生过积极影响,它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常为人们所引证。

《尚书》 《尚书·尧典》
诗要避俗,更要避熟。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这两句大意是:诗歌要避免粗俗,更要避免滥熟。诗歌的文词以清新含蓄为贵,语言粗俗则流于肤浅,破坏了诗意;如果出之以陈词滥调,读后味如嚼蜡,实为作诗之大忌。~两句,学作诗者应该切记。

清代文学家 刘熙载 《艺概·诗概》
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

唐·释寒山《诗》。旭日:早晨的太阳。嶂:高耸如屏障的山峰。这两句大意是:初升的朝阳被青峰遮住半边,好像衔在山峰的口中;晴空的白云倒映在绿潭里,好像被洗得更加明净。远处有山,山外有日。近处有潭,潭内有云。青峰衔红日,绿水洗白云,色泽鲜明。一个“衔”字,一个“洗”字,赋山水以灵性,给物态以动感。整个画面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活动的,绚丽多彩的。这是诗,也是画。应吸取作者以画笔、画意、画理写诗的经验。

唐代诗人 释寒山 《诗》
句句夜深得,心从天外归。 关于诗歌创作的名言

唐·刘昭禹《风雪》在深夜里苦吟推敲才得到的佳句,心思有突然从天外归来的顿悟的感觉。

唐代诗人 刘昭禹 《风雪》
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

清·叶燮《原诗》内篇下。胸礤:抱负。这两句大意是:诗歌的根基,是作者的胸襟抱负。作者的胸襟抱负,思想品格,在作品中有直接自反映,对作品格调的高下往往起决定作用,所以叶燮称为“诗之基”。论述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时可以引用。

清初诗论家 叶燮 《原诗》
律诗要法:起、承、转、合。

元·杨载《杨法家数》。律诗:又称近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的诗体,分五律、七律等。起:开头。承:承接。转:转折。舍:收束。本句大意是:创作律诗最重要的法则是要求各句在结构上依照起、承、转、合的次序。律诗是一种很难写作的诗体,除内容、语言及字音、形式上的诸多要求外,诗句的结构顺序也必须符合固定的模式,这句便是主要强调律诗在结构上的普遍法则的。律诗每两句为一个单位,四个单位的意思在顺序上要分出起、承、转、合来。元代范椁的《诗法》说:“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可为这句作注脚。本名句可供论述律诗的创作法则时引用,也可用于强调诗文在结构上要注意起伏趺宕、曲折变化与整体照应。

元代诗人 杨载 《杨法家数》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赋:诗经三种表现方法(赋、比,兴)之一。敷陈:铺叙,详细地叙述。这两句大意是:赋就是对事物进行铺叙,直截了当地把它说明白。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中,赋是直陈,是铺叙,适合于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叙事性的诗歌及篇幅较长的抒情诗,常采用赋的手法。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诗集传》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诗歌创作名言

晋·陆机《文赋》。绦:循,这里指表情达意。绮靡:美丽细致,这里指华美细腻。赋:古代的一种文体。体物:状物。浏(liū刘)亮:明朗。这两句大意是:诗是用来抒情的,因而要写得精美华丽;赋是用来状物的,因而要写得清楚明朗。我国古代文体繁富,各种文体都有比较固定的抒写内容和语言风格,这两句指出了诗和赋的基本职能与特点。可能引用说明各种文体分别有不同的职能,人们对它们的艺术风格也各有不同的要求。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 《文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华:同“花”。实:果实。这几句大意是:所谓诗,感情是它的本根,语言是它的苗叶,声律是它的花朵,内容是它的果实。诗人在这里以果木的生长过程为喻,说明了诗歌的四个要素。这四者是密不可分的,而内容尤为重要,因为诗歌如内容空虚,就像是无实之花一样,虽然鲜艳美丽,却徒然悦目而无实用。~表现了白居易的史学主张,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有重要影响。常被人们援引。

唐代诗人 白居易 《与元九书》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天机云锦:古代传说天空中锦缎般绚丽的云霞,是天帝的孙女用巧手在织机上织出来的。这两句大意是:(诗歌反映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切身感受,有生活、有感受的作者自然会写出好诗)像神女织出来的锦绣任凭自己随意取用,剪裁时根本不需要剪刀和尺子。这是诗人陆游总结诗歌创作体会的一首诗。他用一个巧妙而美丽的比喻,形容作家有丰富的生活和高超的写作技巧,自会挥洒自如,写出浑然天成的诗文来,决非凡人刀尺所能剪裁。把干巴巴的写作理论写得如此富于文采,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写出此身真阅历,强于饤饾古人书。

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其三。真阅历: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生活实践。饤饾(dīngdòu订豆):也作“饤饾”,本指供陈列而不供食用的食品,后用以比喻罗列辞藻,堆砌典故.这两句大意是:生动活泼地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才是好诗,比因袭古人,亦步亦趋,类似抄书的作品好得多。张问陶是乾隆进士,他继承和发展了袁枚的“性灵说”,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反对模拟。这首论诗绝句“胸中成见爆消除,一气如云自卷舒。~”不仅针砭了当时诗歌创作中寻章摘句、模拟古人、门户之见等诸多弊病,也指出了诗歌创作中普遍应该注意的问题。

清代官员、诗人 张问陶 《论诗十二绝句》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关于诗歌创作的名言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一》。这几句大意是:古人写诗,贵在含蓄,意不外现。使人涵泳品味,才能理解它的深刻含义。诗贵含蓄不尚浅露,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诗歌主张。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词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曾巩《元丰类稿》:“诗当使一览无遗,语尽而意不穷”,严羽《沧浪诗话》:“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袁枚《随园诗话》卷四:“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它是诗人创作经验的总结,永远值得学习。

北宋文人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一》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大序》。志之所之:前一“之”,为助词,的;后一“之”为动词,到。这几句大意是:诗是表现作者志向的。在心里称为志,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诗。这几句是对《尚书》“诗言志”的阐发。作者认为,诗是志向的表现,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这种文学观是可取的。

《诗大序》 《诗大序》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俪:对偶。采:辞采。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57510624.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诗歌创作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