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圣人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圣人的名言

圣人名言 圣人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圣人的名言84条

圣人无常师。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常:永久的。常师:固定的老师。这句话突出了要勇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去学习。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圣人名言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圣人之言,因时而变。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圣人……行不言之教。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圣人畏微,而愚者畏明。 关于圣人的名言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贤明的君主。忧济:关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从不考虑个人的私利,他们只关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则天尊崇佛教,她当权后,大肆挥霍国库,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诗旨在批评武则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圣主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净慈悲”的宗旨。这开头的两句,首先强调了英明君主所应有的品质。可化用以歌颂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人。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

明·李贽《焚书·复京中朋友》。圣人:有道德学问的贤人。曾:特别。这两句大意是: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高明多少,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李贽这两句话的原意是说,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样,圣人与众人本没有多大差别。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将“众人”与“圣人”相提并论,这是很可贵的。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 《焚书·复京中朋友》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陈亮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圣人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现书。

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本句大意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古人著述、说理常受“宗经”、“征圣“传统的影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
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列子·说符篇》圣人不注重国家兴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考察研究所以兴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篇》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 关于圣人的名言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西汉学者 扬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圣人名言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战国·庄子没有自我、没有人为功 能、没有具体形态的境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的境 界。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藉于权:凭借权宜、权变。务兴于时:务必乘势而起。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五》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关于圣人的名言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清代哲学家 戴震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圣人名言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 崔搭
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 关于圣人的名言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易经》 《易经》
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战国思想家 列子
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 圣人名言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关尹子》
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大禹:夏朝圣君。凡俗:一般人。分:一寸等于十分。这几句大意是:像大禹这样的圣人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这又是一个征引圣哲来说明道理的典型的例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是分为等级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贷》)。像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寸阴,凡夫俗子一定要下十倍的工夫,珍惜每一分光阴,这个名词虽是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产物,但它阐述的珍惜时间的道理还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朝着现代化迈进的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这些惜阴名句,今天读起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聪明的人思考一千次,也一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愚蠢的人思考一千次,一定会有一次是对的。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
小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关于圣人的名言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圣人名言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阴:光阴。本句大意是:古来的圣哲之人不珍视直径尺把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中国文化有“宗经”、“征圣”的传统,事事总要引经据典,援引圣人的教导,以圣人的行动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璧”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极为珍视的国之瑰宝。此句以圣人轻视尺壁却重视寸阴的对比垂训后人,说明时间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教导人们要珍惜光阴,用意极为深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原道训》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霸言》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 关于圣人的名言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圣人教人,皆略启其端,使学者深思而自得之。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周易·系辞上》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周易》 《周易》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圣人名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苟:如果。循:遵守。这两句大意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商鞅是战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秦孝公实行“更法”(变法)。其主要理论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因而社会制度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革。他认为古代帝王都不因袭前规,现代的国君也不可拘守旧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够强国利民。~几句体现了商鞅不因循守旧的革新思想。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战国·商鞅《商君书·开塞》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开塞》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韩非子·五蠹》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修:遵循。法:效法。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五蠹》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关于圣人的名言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孙权
从外貌看来,人最宝贵,狗最低贱,但圣人一致认为:重义的狗胜于不义的人。波斯诗人 萨迪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圣人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这两句比喻说明要善于任用能够发现和举荐人才的人。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
圣人教人,或因病人病处说,或因个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于一言。明代学者 吕经野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礼论》
尊重上帝要先于圣人,尊重英雄要先于常人,尊重父母要先于他人,然而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 毕达哥拉斯 《金言》
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关于圣人的名言波斯诗人 萨迪
人可能成为英雄,但是,如果要成为圣人,他必须完全接受他的命运,为了世界可以得救,而默允自己的死。 波瓦欺迪菲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方式行事,用“不言”的方法教导别人,万物兴起时,不勉强阻止,也不强占天下创造的成果。有所倡导时,不依恃自己的才能,事业成功了,也不把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正因为他不居功,他的功劳才不可磨灭。无为:不勉强去做,即顺其自然。不言之教:即用行为进行引导。作焉:兴起,萌生。为而不恃:即加以引导而不依赖自己的才能。学道一得:最好不等于一百分。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聃 《道德经》
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是所以不朽也。生何嫉之深耶夫‘绘事后素’,即谓之文,岂苟简而已哉!圣人之文,其难及也。唐代散文家 皇甫湜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圣人名言前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是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法国作家 雨果
日子过顺了,得意忘形,公狗得意翘尾巴,人得意翘鸡巴。当然也怨这个小妖精,每天都用眼神撩我,用奶头蹭我,我西门闹不是圣人,顶不住这诱惑。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生死疲劳》
圣人之智如日,贤人之智如月,士人之智如烛,……如日者,无所不照,无所不彻也。如月者,无所不照,有所不彻也,如烛者,思至则见,不思不见也。明代学者 庄元臣
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一个人才会成为圣人,但做一个正直的人却是人生的正轨。尽管你们曾经犯错,曾经迷惘,你们也应当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个正直的人。 关于圣人的名言法国作家 雨果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不要相信做不成恋人的人,还能做朋友。那是圣人的行为,不是我等凡人可做模仿秀的。那些说做朋友的人,是在杀死一个人之后,还留着带血的手套。这是悲怆的纪念,也是惨案的证据。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廉洁,懦弱的人会有立志的决心;听说过柳下惠的道德风范的,刻薄的人变得厚道,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广。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说过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吗?(百代以后的影响尚且这样,)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他们熏陶的人呢?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圣人名言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它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的作用。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作于:从……做起。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老子这几句话,讲出了事物难易、大小的辩证关系.很富有哲理意味。在老子看来,对于难事,应从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I对于大事.应先从细小处着手。他主张先易后难,逐步完善,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点一点击干。作为工作方法,值得重视。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伽利略
涅槃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关于圣人的名言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圣人不是如同蘑菇,经一阵雷雨之后,就能从山土里钻出来的。也不是可以经一班门徒或和一系一派一党的人,于短促的时间所能捧起来的。圣人纵有超凡脱俗的个性,有出众超群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养,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与精神。又须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辅佐与继成之力。 老宣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译文】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尧舜之道而继承的;像汤,则是听说尧舜之道而继承的人。从商汤到周文王,又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商汤之道而继承的;像文王,则是听说商汤之道而继承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文王之道而继承的:像孔子,则是听说文王之道而继承的。从孔子到现在,一百多年,离开圣人在世的年代这样的不远,距离圣人的家乡这样的近,但是却没有亲眼看见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吧!【注释】莱朱:汤的贤臣。散宜生;文王贤臣。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解释认为:前半句“然而无有乎尔”指没有“见而知之”者;后半句“则亦无有乎尔”指五百余岁之后更不会人“闻而知之”者了。因此,是孟子对没有人继承孔子圣人学说的忧虑。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①,招无不中。万物章章②,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③,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恬⑤。此之谓全德之人。

译文: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万物繁盛茂美,如果用以伤害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被伤害的;如果用以养育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长寿的。所以圣人制约万物,是用以保全自己生命的。生命全然无损,精神就和谐了,眼睛就明亮了,耳朵就灵敏了,嗅觉就敏锐了,口齿就伶俐了,全身的筋骨就通畅舒展了。像这样的人,不用说话就有信义,不用谋划就会得当,不用思考就有所得;他们的精神通达天地,覆盖宇宙;对于外物,他们无不承受,无不包容,就像天地一样;他们上做天子而不骄傲,下做百姓而不忧闷。像这样的人,称得上是德行完全的人。注释:①招:射的目标,箭靶。②章章:繁盛的样子。③臭(xiu):这里指嗅觉灵敏。④三百六十节:指人的周身所有关节。《素问 六节藏象论》:“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这里是取其整数。以人的关节总数为三百六十五,是为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相配,这是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的观点。利:通畅。⑤惛(men):通“闷”,忧闷。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①:“其才可将五百乘②。”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③,而食人二鸡子④,故弗用也⑤。”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也⑥,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⑦,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⑧,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⑨,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⑩!”卫侯即从子思之言而用苟变为将。 圣人名言

译文: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 战国 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马上听从子思的话任用苟变,让他当了将军。注释:①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战国初期哲学家。卫侯:卫国国君。 ②将:率领。乘(shèng):古代马车的单位名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③赋:收税。④鸡子:鸡蛋。⑤弗:不。⑥圣人:明智之人。官人:用人.官,任用⑦杞(qǐ):树名,即杞柳.梓(zǐ):树名.连抱:合抱⑧爪牙:指猛将。⑨干城:保卫国家。干,盾牌,引申为保卫。城:城郭 ⑩再拜:连拜两次。表示尊敬。谨受:虚心接受

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子思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什么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没有一个东西。这里说的没有一个东西不是断见,没有就是没有。换句话说,成了佛的人告诉你,他是现在的佛,你尽管打他,这个是妖怪,不是佛。佛是无法可得,住在无相中。因为,真是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这就是金刚经的特点,所谓大般若经,智慧高到极点,一点痕迹不留,讲过以后,马上推翻。等于一个教育家,教育了许多人都成功了,要是他觉得自己的确是今天的大老师,他已经完了,他已经是师老了。所以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自己心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认为度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都是做人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做完了就过去了,心中不留。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56210577.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圣人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