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名言 圣人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圣人的名言84条
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常:永久的。常师:固定的老师。这句话突出了要勇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去学习。
唐代文学家 韩愈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贤明的君主。忧济:关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从不考虑个人的私利,他们只关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则天尊崇佛教,她当权后,大肆挥霍国库,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诗旨在批评武则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圣主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净慈悲”的宗旨。这开头的两句,首先强调了英明君主所应有的品质。可化用以歌颂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人。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明·李贽《焚书·复京中朋友》。圣人:有道德学问的贤人。曾:特别。这两句大意是: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高明多少,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李贽这两句话的原意是说,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样,圣人与众人本没有多大差别。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将“众人”与“圣人”相提并论,这是很可贵的。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 《焚书·复京中朋友》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本句大意是: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古人著述、说理常受“宗经”、“征圣“传统的影响,要么引经据典,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李氏山房藏书记》列子《列子·说符篇》圣人不注重国家兴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考察研究所以兴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篇》战国·庄子没有自我、没有人为功 能、没有具体形态的境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道”的境 界。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藉于权:凭借权宜、权变。务兴于时:务必乘势而起。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五》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大禹:夏朝圣君。凡俗:一般人。分:一寸等于十分。这几句大意是:像大禹这样的圣人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这又是一个征引圣哲来说明道理的典型的例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是分为等级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贷》)。像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寸阴,凡夫俗子一定要下十倍的工夫,珍惜每一分光阴,这个名词虽是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产物,但它阐述的珍惜时间的道理还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朝着现代化迈进的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这些惜阴名句,今天读起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春秋·晏婴《晏子春秋》聪明的人思考一千次,也一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愚蠢的人思考一千次,一定会有一次是对的。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阴:光阴。本句大意是:古来的圣哲之人不珍视直径尺把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中国文化有“宗经”、“征圣”的传统,事事总要引经据典,援引圣人的教导,以圣人的行动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璧”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极为珍视的国之瑰宝。此句以圣人轻视尺壁却重视寸阴的对比垂训后人,说明时间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教导人们要珍惜光阴,用意极为深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原道训》《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霸言》《周易·系辞上》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
《周易》 《周易》>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苟:如果。循:遵守。这两句大意是: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遵守旧的礼制。商鞅是战国著名政治家,他辅佐秦孝公实行“更法”(变法)。其主要理论是:社会是向前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因而社会制度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改革。他认为古代帝王都不因袭前规,现代的国君也不可拘守旧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够强国利民。~几句体现了商鞅不因循守旧的革新思想。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战国·商鞅《商君书·开塞》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开塞》韩非《韩非子·五蠹》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修:遵循。法:效法。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五蠹》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伯乐。得到十匹好马,只不过是十匹好马而已,而得到一个伯乐,却可以发现和得到更多的好马。这两句比喻说明要善于任用能够发现和举荐人才的人。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老子《道德经》所以,圣人以“无为”的方式行事,用“不言”的方法教导别人,万物兴起时,不勉强阻止,也不强占天下创造的成果。有所倡导时,不依恃自己的才能,事业成功了,也不把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正因为他不居功,他的功劳才不可磨灭。无为:不勉强去做,即顺其自然。不言之教:即用行为进行引导。作焉:兴起,萌生。为而不恃:即加以引导而不依赖自己的才能。学道一得:最好不等于一百分。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聃 《道德经》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听说过伯夷的道德风范的,贪婪的人会变廉洁,懦弱的人会有立志的决心;听说过柳下惠的道德风范的,刻薄的人变得厚道,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广。百代之前(奋发有为)百代之后,,听说过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振作奋发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吗?(百代以后的影响尚且这样,)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他们熏陶的人呢?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但能否享受到,)其中有命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天性。仁对于父子关系,义对于君臣关系,礼对于宾主关系,智慧对于贤者,圣人对于天道,(都是极重要的,)这都由命决定的,(能否得到它们,)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强调命的作用。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作于:从……做起。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老子这几句话,讲出了事物难易、大小的辩证关系.很富有哲理意味。在老子看来,对于难事,应从容易下手的地方作起I对于大事.应先从细小处着手。他主张先易后难,逐步完善,以蚂蚁啃骨头的劲头,一点一点击干。作为工作方法,值得重视。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像禹、皋陶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尧舜之道而继承的;像汤,则是听说尧舜之道而继承的人。从商汤到周文王,又有五百多年,像伊尹、莱朱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商汤之道而继承的;像文王,则是听说商汤之道而继承的。从周文王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像太公望、散宜生那样的人,是亲眼看见文王之道而继承的:像孔子,则是听说文王之道而继承的。从孔子到现在,一百多年,离开圣人在世的年代这样的不远,距离圣人的家乡这样的近,但是却没有亲眼看见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吧!【注释】莱朱:汤的贤臣。散宜生;文王贤臣。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解释认为:前半句“然而无有乎尔”指没有“见而知之”者;后半句“则亦无有乎尔”指五百余岁之后更不会人“闻而知之”者了。因此,是孟子对没有人继承孔子圣人学说的忧虑。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译文: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万物繁盛茂美,如果用以伤害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被伤害的;如果用以养育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长寿的。所以圣人制约万物,是用以保全自己生命的。生命全然无损,精神就和谐了,眼睛就明亮了,耳朵就灵敏了,嗅觉就敏锐了,口齿就伶俐了,全身的筋骨就通畅舒展了。像这样的人,不用说话就有信义,不用谋划就会得当,不用思考就有所得;他们的精神通达天地,覆盖宇宙;对于外物,他们无不承受,无不包容,就像天地一样;他们上做天子而不骄傲,下做百姓而不忧闷。像这样的人,称得上是德行完全的人。注释:①招:射的目标,箭靶。②章章:繁盛的样子。③臭(xiu):这里指嗅觉灵敏。④三百六十节:指人的周身所有关节。《素问 六节藏象论》:“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这里是取其整数。以人的关节总数为三百六十五,是为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相配,这是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的观点。利:通畅。⑤惛(men):通“闷”,忧闷。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译文:子思向卫国国君提起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征税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 战国 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一再拜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 卫侯马上听从子思的话任用苟变,让他当了将军。注释:①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战国初期哲学家。卫侯:卫国国君。 ②将:率领。乘(shèng):古代马车的单位名称。一车四马为一乘。 ③赋:收税。④鸡子:鸡蛋。⑤弗:不。⑥圣人:明智之人。官人:用人.官,任用⑦杞(qǐ):树名,即杞柳.梓(zǐ):树名.连抱:合抱⑧爪牙:指猛将。⑨干城:保卫国家。干,盾牌,引申为保卫。城:城郭 ⑩再拜:连拜两次。表示尊敬。谨受:虚心接受
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子思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56210577.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圣人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