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仁义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仁义的名言

仁义名言 仁义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仁义的名言65条

大仁不仁。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去不仁则仁存。 仁义名言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当仁,不让于师。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做符合仁义道德的事情,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仁人无敌于天下。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仁义者,治之本也。 关于仁义的名言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
以仁为富,以义为贵。西晋史学家 陈寿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 《明史》 《明史》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清代学者 史襄哉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仁义名言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北宋哲学家 张载
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 关于仁义的名言 泽庵
大仁之极,而大勇生焉。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
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至仁不为恩,至义不为功。近代文学家 姚莹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仁义名言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纲纪。汉代书法家 崔瑗
盛德以自修,柔仁以御下。唐代诗人 罗隐
盛德必有后,仁义终克昌。 关于仁义的名言南北朝文学家 庾信
仁义莫交财,交财仁义绝。清代文学家 梁章钜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代诗人 白居易
求仁而得仁,宁怨填沟壑。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 仁义名言唐代诗人 王建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善行当仁不让;义举捷足为先。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 《艺文类聚》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关于仁义的名言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孔子《论语》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以艺为娱乐。”。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
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
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仁义名言唐代史学家 吴兢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明末清初诗人 张映斗 《咸阳》
知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要功。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五仪解》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关于仁义的名言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仁生于歉,义生于丰,故富而教之斯易也。隋代文人 王通
求在我者,仁义礼智;求在外者,富贵利达。清朝学士 胡达源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仁义名言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不渝。唐代史学家 吴兢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关于仁义的名言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仁义之臂到处在发掘不平,伸张公义,抚慰贫苦。美国作家 比切·斯托 《汤姆叔叔的小屋》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回按律治罪,罪行严重的甚至还要判死刑。但是那些大偷大到偷窃整个国家的人则不但不会被治罪,而且还能成为诸侯称霸一方,受世人景仰。这就是说明了统治阶级的虚伪,也从某一方面凸显了法律的局限性。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胠箧》
赏不遗疏近,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阿(e婀):屈从。这几句大意是:奖赏不遗漏关系疏远者,惩罚不屈从于亲戚显贵,一切以公平作为规矩,以仁义作为准绳。刑赏为公,是执法者必须遵守的原则。韩非提出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有度》),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只有按照法律公平行事,对上对下一个样,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赏面前一视同仁,法律才能具有权威性,奖惩才会收到最大的社会效益。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
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仁义名言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哗,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唐·韩愈《答李翊书》。迸:犹言莲遂(穟穟),本意是禾穗成长,这里形容果实累累,多而丰硕。沃:肥祆油汪汪的样子。晔(yē叶):明亮。霭如:和善的样子,指文章写得纯正而和顺。这几句大意是:根部长得茂盛,结的果实就特别丰硕;纰膏充足肥润,发出来的光就特别明亮;躬行仁义的人,他的文章就纯正而和顺啊。《答李翊书》是韩愈的篇著名的文论,阐述了韩愈倡导文章复古的基本亲旨。~几句说明了人品与文品的关系。韩愈通过“根茂”则“实遂”,“膏沃”则“光跸”的生动比喻,说明道德是文章的源泉。韩愈认为,道德修养对写文章的人根重要,须是仁义之人,文章才写得好。用现在的话讲,文学作品不单是文学技巧问题,它与作家思想、品德、修养有着极重要的关系。学文之道,一则要志向纯正,一则是要注重修养。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答李翊书》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说:“不仁的人得到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不仁的人却得到天下,是从来没有过的。”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关于仁义的名言北齐文学家 刘昼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北宋文学家 晁补之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离娄上》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我最烦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 仁义名言社会评论家,畅销作家 李承鹏
誉人而人亦誉之,则是自誉矣;毁人而人亦毁之,则是自毁也。自誉,仁之贼也,自毁,义之贼也。近代文学家 姚莹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值得喜爱的叫‘善’,自己确实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实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实又有光辉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万物就叫‘圣’,‘圣’到妙不可知就叫‘神’。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所谓“充实”,指的是个体通过自觉的努力,把其固有的善良之本性“扩而充之”,使之贯注满盈于人体之中。“充实”之所以能成为美,在于它能使人的外在形体“生色”,给人以美感。在这里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个体人格中实现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过了善,从而深刻地发展了孔子的关于美与善的内在一致性的思想。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
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说文》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 关于仁义的名言

【译文】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注释]尔汝:尔、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古代尊长称呼卑幼时用如果平辈之间用来称呼,则是对对方的轻视。餂(tiǎn):取。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②。’而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③人之膏粱④之 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5)也。”

【注释】 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他的子孙如著名的赵文子赵武、赵 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等都因袭赵盾而称赵孟。这里以赵孟代指有权势的 人物,不一定具体指哪一个。②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引自《诗经·大 雅·既醉》。③愿:羡慕。④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 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⑤文绣: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译文】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不过,每个人自 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别人 所给与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 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 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宋牼要到楚国去,孟子在石丘遇上了他,问道:“先生准备上哪儿去?”宋牼说:“我听说秦国和楚国在交战,我想去见楚王,劝说他停战,如果楚王不高兴听,我再去见秦王,劝说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孟子说:“我不想问个详细,只想了解你的主要想法。你打算怎样去劝说呢?”宋牼说:“我将向他们指出交战的不利之处。”孟子说:“先生的用心诚然是好极了,先生的说法却不行。先生用利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喜欢利而让军队休战,这样也就使三军官兵因为追求利才乐于停战。(要是都这样,)做臣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国君,做儿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父亲,做弟弟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哥哥,这会使君臣、父子、兄弟最终背离仁义,怀着求利的念头相互对待。这样的国家却不灭亡,是从来没有的。先生(如果)用仁义去劝说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喜爱仁义而让军队休战,这就会使三军官兵因为喜爱仁义而乐于停战。(要是都这样,)做臣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的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何必要说利呢?”[注释]宋牼(kēng):宋国人,也叫宋钘、宋荣,战国时著名学者。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告子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南宋官员、学者 王应麟 《三字经》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43010109.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仁义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