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名言 人民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人民的名言221条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战国·韩非《韩非子·心度》。这两句大意是: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三国志·吕蒙传》指出:“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如视民犯法而不见,“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鼠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二向提出“禁奸于未葫”,完全符合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只有这样作,才能减少犯罪率,稳定社会秩序,才是关心人民,爱护人民的表现。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心度》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摩顶放(fang仿)踵:全身从头顶到脚后跟都因劳累而磨伤。放,到。这两句大意是:磨光头顶,走破脚跟,只要对天下有利,也干。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孟子评论墨子一贯主张“兼爱”,为了给天下人谋利益,不辞辛苦,四处奔走的。现在可引用“摩顶放踵利天下”形容有些人毫无私念,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也可只用“摩顶放踵”形容某些人为做某些事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众人就得到国家,失去众人就失去国家。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就得以巩固,失掉人民的拥护,国家就要灭亡。过两句说明了重民爱民的重要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战国·墨子《墨子·兼爱下》。这两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爱天下的人。为天下兴利树除害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两句可借以表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兼爱下》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莫之:没有人。御:抵御。这两句大意是:保护人民而称王的人,没有谁能抵抗住他。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保民爱民,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所向无敌,殴有谁能够与他相抗衡。这两句是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名言,可用于说明执政者保民爱民的重要性。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假如。济代:济世,救世。独善:保持个人的节操。这两句大意是:假如没有济世的心意,保恃个人的节操卫有什么益处!个人活着要有济世为民的志向,努力为大众做一些有益的事,这样活着才有意义。假若活着不能有益干百姓,即使保持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节操,卫有什么益处?这两句可看出李白以经世济民为已任,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的宏大志向。可用于自勉或勉人。
唐代诗人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贤明的君主。忧济:关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从不考虑个人的私利,他们只关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则天尊崇佛教,她当权后,大肆挥霍国库,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诗旨在批评武则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圣主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净慈悲”的宗旨。这开头的两句,首先强调了英明君主所应有的品质。可化用以歌颂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人。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清·唐甄。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通晓民情,通晓民情的人,必定亲近人民。
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见杜甫《柴门》这两句大意是:荒僻的山上人烟稀少,而这里傍晚的景色都是美丽的。《柴门》是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乱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当时,叛乱虽已平息,但社会仍不安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间新建的一所“茅栋”四周的景色。可用于描写荒山晚景。
唐代诗人 杜甫 《柴门》春秋·老聃《老子》七十四章。奈何:怎么。惧之:使之害怕。之,代指“民”。这两句大意是:老百姓们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威胁他们呢?过两句今天可用来斥责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威胁和迫害,也可用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老子》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社稷(jì季):国家。君:冒君。这几句大意是:人民最为宝贵,国家次于人民,而国君君的价值最轻。这是孟子著名的言论,知名度很高,讲人民、国家和国君三者的价值和地位。人民最为重要,国家次之,君又次之。因为无民即无所谓国,无国也无所谓君。这几句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论述民本思想及孟子思想时常被引用。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唐·吴兢《贞观政要俭约》把自己的欲望服从人民的欲望的,他的事业必然昌盛兴旺;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的,就必然会灭亡。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俭约》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好(hào浩):喜爱。恶(wù悟):厌恶。这几句大意是:人民所喜爱的,就也喜爱,人民所厌恶的,就也厌恶。这几句主要是对统治者来说的。作为统治者,一言一行,特别是处理政事,制订政策,要合乎民意,喜人民之所喜,恶人民之所恶,与人民保持一致。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清·赵俞《踏车曲》。肘(zhǒu帚):这儿代指胳臂。这两句大意是:踏水车者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边踏边歌,歌声如泣如诉。这两句写出了踏车者的悲苦生活:一方面是辛苦劳作,一方面是少吃无穿,生活的艰辛化作哀苦的歌声,诉说着心中的忧愁和怨恨。可用来揭示封建社会人民生活的痛苦。
清代诗人 赵俞 《踏车曲》见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争得:意同“安得”,怎得。都:遍。这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得到万丈长的大皮祆,给你把整十洛阳城都遮盖住!诗人新做了件棉袄,穿到身上叉轻又暖,再也不受风寒之苦了。但他忽然又想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因此产生了“~”的愿望。这两句与“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表达的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饥寒的感情与杜甫“宣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脉相通的。诗人的愿望在当时当然是不能实现的,但它体现了诗人愿与广大人民共饱暖的无私胸怀。可用以表现伟大人物关怀、同情人民的感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作为君王,就不能把天下视为一己之私产,肆意妄为,利用职权,驱天下人之力以谋一己之私利,而应为天下人利益着想。另一方面,天下既为天下人之天下,作为君王若如桀纣而对天下人滥施暴政,天下人人皆可起而诛之,取而代之。这两句可用于要求缆治者为为人民利益着想,也可用于反对封建的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和暴政。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唐·房玄龄《晋书·石苞传》要想社会安定,振兴教化,不采取先使人民富裕,同时再加以教育的方法,是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遵循的。化:风俗教化。由:遵循。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石苞传》春秋·管仲《管子·明法解》。这两句大意是:杂草不清除去,就损害庄稼的生长;强盗窃贼不消灭掉,良民就不得安生。欧阳修《祭丁学士文》说:“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可作这几句的注解。有杂草梯稗。一定会影响禾谷的生长;有奸宄盗贼,人民又怎能安居乐业?水火不能相容,草稗禾谷不能共生。盗贼良民无法共处。因此,农夫要除草以保护禾谷,政府应铲除盗贼以保护人民。可以此几句说明邪恶必除、除恶务尽的道理。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明法解》汉·贾谊《新书·大政上》。这几句大意是:从古到今,与人民为仇敌的人、有慢有快,人民一定战胜他。人民是社会的绝大多数,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无论哪一个统愤治者都必须依赖人民而存在,不管是谁,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迫害人民,与人民为敌,也许能得逞于一时,但决不能长久,终有一天,人民会奋起推翻他的统治。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这已是被无数历史所证明了的规律。
西汉文学家 贾谊 《新书·大政上》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瞻:充裕。邦:国。这几句大意是:以人民作为根本,以财富作为末梢;人民安定,就会创造充裕的财富,根本巩固了,国家就安宁。人与财,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应当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不能单纯为追求国库的充裕而增加赋税,加重人民的负担,那样将会适得其反。只有人民生活安定,激发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国库才会充裕,国家才会安定。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唐·罗隐《雪》。尽道:都说。丰年瑞:俗称“瑞雪兆丰年”,雪是丰年的征兆。宜:应当。这几句大意是:都说雪是丰年的征兆,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该怎样呢?帝都长安有多少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将被预兆丰年的瑞雪所冻死,因此“为瑞”之雪还是少些为好。这首题名为《雪》的诗,既无雪的画面,又无任何形象的描绘,而是通过绝句最忌讳的议论的方式,表现了人民生活之苦和诗人的愤世之情,罗隐爱憎分明、幽默诙谐的自我形象也自然地从诗中表现出来。
唐代诗人 罗隐 《雪》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物:自己以外的人或者环境,泛指众人。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天地》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身上。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战国·孟轲《孟子》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身上。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设与感叹。广厦:高大宽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贫寒的读书人,此处泛指穷困的人民。这几句大意是: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都欢天喜地地住在里面,安稳得像山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动摇呢?诗人由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饱受风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广大人民的苦难.因而产生了这样伟大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炽热感情和博大的胸襟。这几句可用以表现伟大人物愿与人民共甘苦、同命运的高尚情操。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伤受伤的人。土芥:粪土草芥。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散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国家的兴亡在于人的得失和人心的向背,而得人与否与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当政者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强调国家的兴亡福祸取决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时,用此条。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哀公元年》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39910007.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人民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