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名言 马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马的名言433条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天马:神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萨天锡的诗)气魄恢弘,好像天马行空,风驰电掣,不同凡俗。这是一个可用来比喻诗文风格,也可用来褒扬人物的名句。“天马行空”形象鲜明,意境空灵,颇有神韵,喻人喻物,皆能给人以美的联想。
元代文人 刘廷振 《萨天锡诗集序》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这两句大意是:(像司马君实这样的人,)一百代才遇到这么一位,一千年才遇到这么一次时机,他的去世太叫人悲恸了。这是苏轼为友人司马光写的祭文中的一句。此句采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心情,既表现了沉痛的心绪,又高度评价了司马光其人的高尚品质与一生的贡献。寥寥八字,表选出如此丰富的内涵,非大手笔不能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人:爽直痛快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奔跑的快马,只须加一鞭便可达到目的地;爽直痛快的人,其须一句话便可讲明真情。以快马喻快人,意新而语工。作者有意突出一个“快”字。前一“快”字乃速度迅疾之义,后一“快’字乃性格爽直之义。虽含义有所不同,然皆属作者赞扬的对象,故而先言“快马”,后言“快人”,连类譬喻,不失贴切。可用来称赞心直口快的人。
北宋禅师 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的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淮南子·人间训》说: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会知道不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陆游《长安道》说“塞翁失马犹为福”,即本于此。这两句话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之意。可用以说明条件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以说明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诗经·车攻》。萧萧:马长嘶声。悠悠:这里指旌随风飘动的样子。旆旌(pèijīng佩京):泛指各种各样的旗子。这两句大意是:马儿萧萧地长声嘶叫,旌旗悠悠地随风飘摇。这是一首记周宜王会合诸侯围猎的古诗,诗中马雄壮,车精工,人威武,旗众多,围猎的收获十分丰富。这两句专写驾猎车的马和招展的旗,从侧面描写这次围猎场面的盛壮。在古诗词中,马往往与征战、射猎结下不解之缘。以“萧萧”形容马鸣,也由此诗开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车攻》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这两句大意是:只要马蹄努力奔走,即可到达长安。~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专一,再远的路程也可达到,再艰巨的事业也可获得成功。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朝三幕四,则势必一事无成。诗句比喻贴切,我们从中可领悟到希望在于努力.成功在于坚持的人生哲理。可以此二句说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唐代诗人 岑参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路程遥远,才能考验出马的脚力大小;日子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好坏。现在常用~表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表现,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也可用以说明交友要谨慎。
无名氏 《争报恩》元·方夔《早行》。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开门便看到对面山上半山月色;出门立马将行,又看到庭院里满地白霜。“半山”二字下得慎到,写出晨月斜照,山峰一面受月一面阴暗,或上半部受月下半部阴暗的景象。两句由对仗句构成。“半山月”与“一庭霜”相对,一写远望,一写近看,一抬眼,一俯视,极富空感;一月一霜,霜月相映,绘成清冷的意境。而“开门”便见,“立马”又视,就有一种被这种清冷笼罩的感觉。字里行间,透露出早行的辛苦。这两句可用来写霜月之晨。如把“霜”理解成月色,也可。
宋末元初 方夔 《早行》无名氏《战城南》。枭骑(xiaoJi消计):即“骁骑”,良马。驽(nu奴)马:劣马。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在后徘徊而鸣。此诗表现战争祸患,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全诗通过人、乌对话的浪撞主义形式,写出“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惨景,人称“千古诅咒战争之绝唱”。此句长于形象思维,通过骏马冲锋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徘徊于后,仰夭嘶鸣,写出紧张而恐怖的战争气氛。意境十分萧索。它对后世文人创作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曾摹写过类似的诗句。
无名氏 《战城南》唐·张籍《西州》。秣(mo末):牲口的饲料。烈士:有志气的人。苟:苟且。营:营求,钻营。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志在千里,不会顾及草料的好坏;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不会苟且钻营谋求私利。两句以良马喻志士,以不念秣比不营私,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可借以抒怀明志;也可用以比喻不谋私利,临财不苟的人;还可用它赞颂远大的志向和廉洁的操守。
唐代诗人 张籍 《西州》唐·王维《观猎》。疾:原义是急速,这里有锐利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枯萎之后,猎鹰的目光显得特别锐利,很容易发现猎物;残雪消尽之时,马蹄踏在坚硬的路上,仿佛特别轻快。原诗是写打猎时的情景。这两句中的“草枯”、“雪尽”如素描一样简洁、形象。“鹰眼疾”、“马蹄轻”又富于很强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观猎时的愉快、欣喜心情。可引用描写寒冬将尽时的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观猎》唐·孙华《闲居写怀十首》塞翁马:即塞翁失马故事,祸福难知。楚人弓:楚共王出游猎,失掉弓箭,还说:“你们不必找寻了,拾到的反正是楚国的人。”比喻人的祸福、忧喜可以相互转换,坏事可以变为好事。
唐代诗人 孙华 《闲居写怀十首》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因为是夜间,加上人流如潮,马蹄下飞扬的尘土看不清楚,故说“暗尘”。这两句大意是:昏暗的尘土随着马蹄远去,明朗的月色跟着人流涌来。这两句写京城元宵之夜车马喧闹,人流拥挤,尘土飞扬,明月朗照的景象。诗句以“暗尘”消退、“明月”朗照相对举,写出夜色之清明;“马去”、“人来”,熙熙攘攘,元宵之热闹可见;“尘随马”,“月逐人”,景物知趣,更增欢娱。这种赋物以情,以错纵的笔法创造氛围的手法值得借鉴。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唐·刘长卿《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这两句大意是:友人船帆一片已不知飘到了何处,我独自倚马江边,久立仁望,迟迟才走上归路。这是诗人在瓜州送李端南渡长江后,于回扬州的路上写的诗,后两句是:“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意思是日暮时与友人分手,飘向江南的友人和留在江北的自己此时此刻都陷入无限惆怅之中。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这两句大意是:迎面出现一座座拔地面起的高山,山间的云雾,就从行人所骑的马头旁冉冉升腾。《送友人入蜀》是一首送别之作,规劝友人最好不要到蜀地去游宦。为此,诗人渲染了蜀道的“崎岖不易行”。这两句是形容蜀道皆为山路,奇嶂叠起,高峻难行。可用来形容山高路险的情景。
唐代诗人 李白 《送友人入蜀》唐·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大旗:指军旗。萧萧:风声。这两句大意是:军旗迎风招展,夕阳的余辉为之增添了壮丽的色彩;战马嘶鸣,秋风猎猎,构成雄壮的声势。诗句表现出落日秋风中威壮的行军场面,有一种强劲壮烈时气氛。可用于描写夕阳秋风、马嘶旗舞的景象,赞美军容的盛壮。
唐代诗人 杜甫 《后出塞五首》唐·杜甫《房兵曹胡马》。竹披:形容马的耳朵犹如竹筒削斩而成,这是千里马的特征。披,劈开。峻:这里是直立挺拔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双耳劲峭挺拔,好像竹筒削成;四蹄奔驰生风,显得那样轻盈。一般五言诗句都以“二三”为节奏,这两句却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最后的“峻”、“轻”二字。“峻”写千里马体志上的特征:双耳直竖,敏锐峭拔;“轻”写千里马性能上的特征:跑得风驰电掣,依旧毫不费劲。前者以“竹披”为喻,十分形象;后者将骏马疾驰时四蹄生风写成“风入四蹄”,仿佛风自动地向马蹄呼啸而入,更加逼真地刻画了马蹄之“轻”。写作时注意特征性和形象性,将收事半功倍之效。
唐代诗人 杜甫 《房兵曹胡马》唐·岑参《送李翥游江外》。李翥(zhù助):作者的朋友,时任士曹参军。江外:指长江以南地区。这两句大意是:单人匹马行进,更觉得关山遥远;孤舟一叶远航,更显得江海宽阔。这两句写前路迢迢,对朋友孤身远行深表关心。车翥是岑参相识十年的老朋友,因官职卑微,多年不得升迁,欲退隐江南,作者充满同情地为他送行。~可化用以表现送别时忧念行人征程遥远,旅途孤单的心情。
唐代诗人 岑参 《送李翥游江外》宋·王阮《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花钿(diàn电):用金翠珠宝等镶嵌的花朵形饰物。这两句大意是:朱红的马蹄自豪地迈步在柳林小路之上,金黄的马镫与珍贵的花钿交相辉映。这是一幅用颜色组成的丽马图。红色的马蹄,闪动在绿柳之中;金黄的马蹬在花钿的珠光宝气中闪耀。这里写的是统治者华贵的马。一个“骄”字,既刻画了马的豪迈自矜,也反映了马主人的骄横气势。
宋代诗人 王阮 《代胡仓进圣德惠民诗》宋·王安石《骅骝》。怒行:奋力而行。忽忽:形容时间很快。九州:泛指全中国。这两句大意是:骏马奋力奔腾,犹如追逐疾风,很快就跨越全国。诗句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骏马奋发腾驰的速度和它的惊人能量。这也是诗人对贤才所具有的巨大能量的颂扬,当然也是对自己变革政治的能力的自信。可用于描绘骏马之快,也可用于比喻俊才的力量。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骅骝》宋·梅尧臣《日冥》。这两句大意是:禽鸟归巢全已纷纷飞入林中,疲惫的马匹正在徐徐步入城门。鸟投林,马入城,不明写日暮而暮色自见。可用来描写日暮景色。
北宋诗人 梅尧臣 《日冥》宋·梅尧臣《疲马》。这两句大意是:疲惫的马不怕鞭子抽打,已是黄昏时候,谁知前面的路途还有多远?疲马不比健马,虽经鞭打,也已无力奔驰,更何况日落黄昏,路途遥遥,谁知何时才得以到达终点,才能够得到喘息?诗人代疲马立言,道出疲马的心声,寄予深切的同情。但他决不是为写马而写马,而是通过疲马来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心态。诗人穷愁潦倒,在生活的重压下心力交瘁而前途茫茫,更不知何时才会出现转机,这种穷愁无奈的思绪借疲马而传神。
北宋诗人 梅尧臣 《疲马》三国·魏·曹植《散马篇》。接:迎射。猱(náo挠):一种似猿而小、动作敏捷的动物,攀援时轻捷如飞,故称“飞猱”,散:碎裂。马蹄:箭靶名。这两句大意是:抬弓迎射行动矫捷的飞猱,俯身射散称为“马蹄”的箭靶。此名句塑造了一个弓马娴熟、箭无虚发的英雄少年的形象。写作上以赋的手法直陈其事,通过“仰”、“俯”、“接”、“散”四个动词状写人物动作,一着一式,生动逼真,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可用于描写善骑射者的英武气概。
三国文学家 曹植 《散马篇》明·章美中《初秋感怀》。这两句大意是:思念着远征丈夫的妇女,看到楼上明亮的月光便产生无限的情思;出征在外的将士,在马上历经风霜之苦,也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月亮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幽思的,思妇楼头的月亮,就更能引起她的愁绪;征人独身在外,无时不在思念家中的亲人,生活愈加艰苦思念也会愈加深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作者用了两个典型的意境——月照思妇楼,霜罩征人马,便把这两种情思联在一起了。同时,“思妇楼头月”之白与“征人马上霜”之白,也使读者在思妇与征人之间产生联想,勾通了二者之间的情思。这两句可合以写两地相思,也可分以写思妇之情、征人之苦。
明代诗人 章美中 《初秋感怀》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沟陇:溪涧山岗之地。这两句大意是:有朝一日从溪涧山岗之地跳出,请看我拂着白云,快速飞驰。诗句用夸张手法写一匹骏马脱离羁绊后神俊的英姿,既是写马,也是诗人渴望一展雄才的心态写照。可用于表现贤才思展宏图的心志。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魏未权臣司马懿的儿子。曹髦在位时,司马昭以大将军身份专国政,蓄意夺取政权。这两句大意是:司马昭的用心何在,连不相干的人也知道。曹髦即位后,看到皇权一天天被司马昭篡夺,很不满意,对侍中王沈等说了~的话,然后亲率数百憧仆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弑。此句直言其事,旗帜鲜明,但其揭露司马昭狼子野心的意义,字面上并没有点破,这一层意思全凭直觉把握,显得十分含蓄,形成独到特点,成为后世揭露人所共知的祸心、野心的习用警语。后一句在沿用中已简化为“路人皆知”。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见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二。秋水:秋天的河水。这两句大意是:秋日驱马边塞,已经是秋风似刀水寒彻骨。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地秋日严寒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塞下曲四首》见唐·白居易《轻肥》。这两句大意是:内臣(宦官)们行走之间,骄横之气充塞道路,使别人无立足之地;鞍马上的金玉饰物闪闪发光,把路上的尘土都照亮丁。意气之骄,竞可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两句十个字就把那帮骑马飞驰的宦官们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骄纵之态突现出来了。特别是“骄满路”三宇,赋予“意气”这种抽象的内在精神以具体形状,用以形容宦官的骄横之态.特别生动传神。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轻肥》见宋·陆游《观大散关图有感》。大散关:在陕西省宝鸡县西南,是当时宋、金对峙的前沿阵地,狂胡:猖狂的异族入侵者,这里指金人。这两句大意是:骑上战马击退猖狂的敌人,下了战马起草杀敌的文书。南宋的爱国作家陆游在这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能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文武全才的将领形象,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实现书剑报国的夙愿。可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qú,意为瘦)儒”,在投降派当道的南宋,陆游的愿望终究落空了,但他的著名诗句却与世长存,为他表白心迹.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观大散关图有感》见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马背。连钱:一说身有旋毛如钱文,一说马饰,皆通。这两句大意是:马背上贴着锦绣马饰,银色的马蹄迅疾如风,如踏烟云而行。诗句极写马的神韵。前一句用“龙脊”形容马背,使马的形象如传说中的龙一样矫健;后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马飞奔时的壮观景象,英姿勃勃,确是龙马精神。
唐朝诗人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北国之马。越鸟:南方之鸟。过两句大意是:北国的马对北风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南方的鸟飞到北方,总要把自己的窝筑在朝南的枝杈上。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以胡马依恋北风,越鸟筑巢于南枝为喻,寄寓人的思乡之情:禽畜尚且如此,具有七情六欲的人可想而知。此处比喻巧妙,寓意深远,再加上句法对仗整齐,从内容到形式达到很好的统一,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补》引谚语。相(xiàng向):观察。这两向大意是:相马者往往因为马瘦而看错马的材质,相人者往往因为人穷而忽略人的才能。这两句说明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因人的地位低下或贫贱而忽略人的才能,以致失去有才之士。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滑稽列传补》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这两句大意是:店门口挂着牛头,店里面卖的却是马肉。意即表里不一,名实不符。~在原文中只是一个比喻。春秋时齐灵公喜欢宫中女子女扮男妆,于是上行下效,社会上妇女仿着男装蔚为风气。齐灵公严令禁止,却有禁不止。齐相晏婴告诉灵公说:“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意思是:你自己的做法像挂牛头卖马肉一样,表里不一,言行相违,怎会使人信服?你若严令宫中女子不着男装,则社会上就没有谁敢穿了。后来刘秀《原丁邯诏》:“悬牛头,卖马脯;盗跖行,孔子语”,宋代普济《五灯会元》:“悬羊头,卖狗肉”,皆由《晏子春秋》~一语化出,都是说明名实不符,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横财:意外之财,不义之财。这两大意是:人没有不义之财就不会富,马不吃野外之草就不会肥。前一句话是旧时的人讲的生财之道,意思是一个人规规矩矩、正正经经地创家立业,很难富足,而有了不义之财,瞬间就会富起来。后一句话也有说“马无夜草不肥”的,与此意同。这两句多用来说某些暴发户突然间富了起来,但他的钱财来路不正当;旧时也用来说人要富就要发不义之财,是典型的害人肥己的人生观。
元代戏曲作家 张国宾 《合汗衫》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这两句大意是:车队属连前进,如同流水,骏马前后驰骋,仿佛游龙。上林苑中,到处是花明月朗,春风荡漾的大好风光。作者本是南唐国主,国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囚于汴京。这两句是作者在梦中回忆当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领随从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过对往日欢乐生活的回忆,来衬托现时作为阶下囚的屈辱,表达亡国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义,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热闹的场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望江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作:与“如”同义。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能一跃三丈。霹雳:指打雷。这两句大意是: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像打雷那样令人心惊。这两句写作者在梦境中所见到的北伐征战的景象,描绘了一幅万马奔腾.万箭齐发的冲锋场面,前一句极写快,后一句极写猛。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刻画了这次战斗的疾风迅雷之势,给人以横扫千军,势不可挡之感,遣词取喻,十分精当。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破阵子》清·宋琬《西江月》[白马千群]。这两句大意是:潮水奔腾澎湃,宛如千群白色骏马在奔驰向前,又似万重银色山峰,势比天高。以“白马千群”、“银山万叠”比喻潮水汹涌,新奇而生动,富卡动态感,形象鲜明,如在眼前。可用来描写白浪滔天、翻滚向前的潮水。
清初诗人 宋琬 《西江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剐(gua寡):把人体割碎。这两句大意是:拼着身死不要命,即使再强再有势力的人也敢与他斗一斗。这是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说明,它所反映的是下层人民一种无所畏惧的强烈的造反精神:千刀万剐都不怕,还怕什么?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敢把他拉下马,其他什么人还在话下?没有什么威胁可以阻止我,没有什么人我不敢斗一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广大的老百姓受着封建统治者和社会恶势力的惨重压迫,他们就是凭着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反抗和斗争,从而使这种精神形成一句俗语流传下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涂车:泥巴捏的车。代劳指代人步行,即不可乘坐。不中:不能。驰逐:奔驰。这两句大意是:泥车不可乘,木马不能骑。涂车、木马徒有车、马之形,而没有乘以代步、骑以驰逐之实。因此,涂车、木马只有观赏价值,而没有车,马应有的实用价值。可用以说明某些事物有其名无其实,中看不中用。
南北朝时期梁皇帝 萧绎 《金楼子·立言上》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这两句大意是:做人立得正,站得直,走得稳。以光明正大,心地坦菠,磊落硬气自许或赞人者可用此语。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翻船的时候,才能出谁是真正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车好把式.看人的关键往往是在危险急难的关头,平时是每不出每个人潜在的差别的。又有一层意思,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平时或许并不能够看出什么与众不同,但是在风云变幻情况危急的时候,他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宋·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这几句大意是:重峦叠嶂,像是向西奔驰的万匹骏马在那里盘旋;再往远处看,峰回路转,山势又折向东方。诗句描写江西上饶境内的灵山雄伟峭拔的气势。作者的想象很新奇,运用比拟的手法,把静止的群山写得宛如富有生命力的一群骏马。可用来描写群山。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沁园春》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处于,在。马上:马背之上。此句指班武力取得无下。宁:难道。这两句大意是:骑在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陆贾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一类典籍的教化作用,刘邦不喜儒术,不以为然地骂道:“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道:“~?”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武力来治理。这一名句内含发人深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治国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必须遵守、掌握其中的规律,进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后,就应赶快由“武功”转入“文治”,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反之,国家就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边草:边塞的青草。拳毛:卷毛。盼(mian缅,:斜视。青云:指高空。这两句大意是:战马一想到边塞的青草便会不安地抖动浑身的卷毛,大雕瞥见蓝天上的青云就立即睁开惺忪的睡眼。战马怀恋塞外边疆的征战生活,因而一想到边草就激动不已;大雕依恋万里长空,因而望见流云就精神振作。这两句不仅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喻战士虽离开战场面仍然留恋征战生活的情怀,而且通过马、雕的“思”和“眄”,显示出一种潜在的,剧烈的力量,暗寓着只要一有时机,这些战士还会像骏马疾驰抄场、雄鹰搏击长空一样,重上战场,为国效命。这两句可用以渲染复员战士饱满的战斗热情,表现他们英武豪迈的精神面貌。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始闻秋风》唐·严武《军城早秋》。飞将:本指“汉之飞将军”李广这里借指唐军将领。骄虏:骄横的敌人,此指吐蕃的军队.莫遣:不要使.这两句大意是:再催促唐军将士乘胜追击敌人,誓志全歼,不使骄虏有匹马逃还。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吐蕃寇边,严武奉命迎击敌人。他一举把敌人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击,取得了辉煌胜利,此诗是纪实之作,全诗为:“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后二句表现了唐军将士一往无前,横扫残敌的豪迈气概。
唐代诗人 严武 《军城早秋》唐·薛涛《马离厩》。这两句大意是:周身是火红的毛色,唯有双耳雪白,马蹄浅碧。它追风逐云,曾经到达太阳的旁边。诗句写马的颜色特异,“雪耳红毛浅碧蹄”,鲜明夺目,更神奇的是它非凡的奔驰力。它追风逐云,飞腾迅远,似欲与日行八万里的太阳相攀比,大有夸父追日的气势。短短两句,把骏马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唐代女诗人 薛涛 《马离厩》唐·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和雪:指人和雪搅和在一起。翻营:倾营出动。冻定:指战旗冻得发硬,不能招展飘动。这两句大意是:李愬部队冒着风雪严寒全营出动,夜袭蔡州,战旗被冰雪冻结,不能翻动,军纪严明,人马无声。上句写出天气、阵容、行军三层意思,下句承上,极写雪夜奇寒和军纪的整肃,寥寥十四字,绘出一幅雪夜行军图,把唐史上这次出奇致胜的著名战役生动地烘托出来。“神旗”一句与岑参的“风掣红旌冻不翻”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名句适用于表现雪夜行军的特定景象。
唐代诗人 王建 《赠李愬仆射二首》唐·王昌龄《出塞》其一。但使:只要。龙城:指卢龙城,汉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所.飞将:指汉武帝时名将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抗击匈奴,屡建战功,被匈奴称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塞。胡马:西北少数民族的马群,此指入塞侵略的匈奴兵马。明山:指今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连接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代常凭借这道天然屏障抵御匈奴的侵略。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境,敌人的马队就不敢度过阴山南侵。这两句虽然是赞颂民族英雄李广的,但句中用了“但使”、“不教”等假设之辞,实际上也是讽刺当时边将无能的,言外之意是说他们不能像李厂那样威震敌胆,有效地遏制敌军南侵。现在可反其义而用之,以“龙城飞将”比喻边防将士,歌颂他们保卫祖国边疆的壮志豪情。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出塞》唐·孟郊《登科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得意马蹄也显得格外轻快,一日之间看尽了长安城的春花。穷书生孟郊两次京试落第,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金榜题名,诗人喜不自禁,仿佛从苦海中一下子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把自已心花怒放难以按奈的欣喜之情,和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灿漫的长安道上的神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两句轻快畅达,艺术容量很大,成为千古称颂的名句。“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也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了,
唐代诗人 孟郊 《登科后》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句大意是: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葱绿的青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一江春水向东流,自然不会停下来劝客驻足,倒是青草有情,遍地皆绿,伴送行客的马蹄向远方走去。本写惜别,但不直言,而是通过眼前江春不留,青草相送的景色,曲曲道出,便显得生动有致,匠心别具。这种别致的抒情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刘长卿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蒋吉《出塞》。撩乱:同“缭乱”,纷乱。本句大意是:傍晚,成群的乌鸦纷乱地飞入了天边的残云。暮色苍茫,残云在天,一群乌鸦缭乱地飞,“暮”、“残”、“撩乱”等几个形容词语,有力地增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描写傍晚成群翻飞的乌鸦,或用来描写苍茫的暮色。
唐代诗人 蒋吉 《出塞》唐·皇甫冉《春思》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唐代诗人 皇甫冉 《春思》唐·杜甫《岁晏行》。厌:同“餍”,吃饱喝足的意思。此辈:指农夫、渔夫等普通劳动者。杼柚(zhùzhú住竹):织布机上的部件,这里代指织布机。茅菠:茅草房。这两句大意是:达官显宦们不稼不穑,却有吃喝不完的酒肉;下层劳动者男耕女织,整年辛勤劳作,到头来织布机上和茅草房里却是空空的。这里拿达官贵人与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处境进行对比,不事农耕者终日享乐,终年劳作者一无所有,艺术效果强烈。用一个“厌”字表现无所不有,用一个“空”表现一无所有,都很富于表现力。可用于反映旧社会阶级对立的情形。
唐代诗人 杜甫 《岁晏行》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三。五陵:唐时长安城中贵族聚居之地。轻肥:轻裘肥马:指生活豪华。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少年时的同学大多已飞黄腾达,长安城里的贵族个个都是轻裘肥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里,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描述纨绮子弟们官运亨通、生活豪奢、神态自得的情形。而作者当时却飘泊西南,济世之志无由施展,这两句也流露出有志难伸的抑郁不平的情怀。可用来讽刺那些少年得志、生活奢靡、趾高气扬的人。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唐·岑参《赵将军歌》。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风似刀:形容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岑参《走马川行》诗:“风头如刀面如割”,用意相同。城:此指唐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猎马:出行打猎的马。这两句大意是:深秋九月,天山脚下已是酷寒难当,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痛,将军出外行猎,连坐骑都冻得马皮紧缩,马毛耸立。诗句以“风似刀”的比喻,“缩寒毛”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西域奇寒的气侯。可用于描绘天山一带的天气。
唐代诗人 岑参 《赵将军歌》唐·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指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色红如火,气候炎热。君:指作者的僚友判官刘单。这两句大意是:盛夏五月,火焰山炎威赫赫,行人稀少,目送您一骑如鸟,掠野飞驰,直向火焰山奔跑。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快如飞,又通过其小反衬出原野之壮阔。火山本是“鸟飞千里不敢来”的,而今这只不畏烈焰的“鸟”却勇敢地向火山扑去,令人肃然起敬,这就形象地歌颂了刘判官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作者用叙事、写景的方法抒发别情,既歌颂了僚友,又为他壮了行色,送别之意也自见其中。
唐代诗人 岑参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大意是:峰回路转,挡住了凝望的视线,远去的友人看不见了,只有友人走过的雪地上空留下马蹄的痕迹。这是一首出色的送行诗,而~两句又是此诗出色的结尾。人去路空,蹄印徒留,送行者怅然若失地站在雪地里,望着雪上的马蹄印迹怔怔出神。无需“一路平安”之类的套话,仅此一笔就把悠悠不尽之情,依依惜别之意烘托出来了。写送别、惜别可借用其意境和以景托情的表现手法。
唐代诗人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琵琶行》车马:一本作“鞍马”。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年老色衰之后再也无人赏识,只得嫁与商人为妇。这两句是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前一句可用来讥刺世态炎凉,形容家境由盛转衰或政治上失势后很少有人再与之来往的情形;后一句可用来描写女子年长色衰,勉强委身于人的无可奈何的境遇。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这是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上阙歇拍处的几句话,想当年:指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两次率晋军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事。金戈铁马:形容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形容气概壮阔,足以消灭盘踞中原的敌人。这几句大意是:东晋末年,刘裕起兵京口,进军中原,他手执金戈,身跨铁马,所向控靡,气吞万里如猛虎。在这些描写中,倾注了作者对昔日戎马倥偬的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刘裕志在恢复,敢于破敌,立下了赫赫功勋。今日的南宋山河破碎,中原沦于金人之手,而朝中却没有刘裕式的英雄。作者歌颂刘裕就是表述自己的壮志,也是针砭现实。词作借古讽今,既精炼而又含蓄,,增添了作品的表现力。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永遇乐》宋·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莎(suō梭):莎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走马:跑马。这两句大意是: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之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奔驰不会扬起灰尘。这两句描写春天新雨后原野上的景色,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心情。可用于描写雨后春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浣溪沙》宋·石孝友《木兰花》[寻春误人]。这两句大意是:春愁离恨比山还要重,不相信马儿能够驮得动它。作者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把春愁离恨比作比高山更为沉重的物体,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恨仿佛可见可感,形象地刻画出抒情主人公沉重、愁苦的心境。
南宋词人 石孝友 《木兰花》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二。夜阑:夜深。阑,将尽。这两句大意是:深更半夜躺在床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千军万马跨越冰河的北征景象闯进梦境来。这是这首七绝诗的后两句。这一夜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还念念不忘“为国戍轮台”。此时,急风吹雨的声响不断传入耳中,陆游边听边思,朦胧入睡。在作者耳中,那风雨交加的声音竟转化为铁马奔腾的声音,于是作者在梦境中见到了“铁马冰河”的北征景象,实现了“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两句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卧、思、听、见(梦见)融为一体,将北征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显得十分壮观,读后给人以豪迈之感。但作者的报国壮志只能在梦境中实现,又使人感到余味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人情世态。京华:京城。这里指当时宋都临安(今杭州)。这两句大意是:世态人情近年来薄得就像纱一样,谁让你骑着马到京城来过这客居的无聊生活?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干他六十二岁之时,对于南宋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日益看得明白,对于政治舞台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也体会得更深了。所以他用了独具匠心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的淡薄。当时他再次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住在临安客栈听候召见。作者写了“谁令骑马客京华”之句,意思是:世情既然如此淡薄,何必出来做官?为什么还要骑着马到京城来客居?诗句抒发了他对南宋政治的失望之情和自嘲之意;以六十余岁的高龄作一个严州知府,与自己要杀敌报国,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素志是多么不相合啊!以“纱”比喻淡薄的人情,十分确切。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长歌行》。哦(é俄):吟咏。寒螿(Jiāng江):寒蝉,鸣声低咽。这两句大意是:难道我这个马上破贼的能手,只能老是吟唱一些像寒蝉悲鸣一样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一直想驰骋疆场,“手枭逆贼”,收复旧京。但被投降派把持的南宋小朝廷却一直对他排斥打击,使他壮志难酬,抑郁终生。中年时期,他曾到过前线,有过短暂的军旅生活,自以为实现素志的时机巳到,但不久即被调离,杀敌报国的理想又成泡影。于是他在《长歌行》中发出了~的自嘲。正因为作者志在从军,不甘心在国难深重的时期作一个只能“纸上谈兵“的文人,才发出了这种不平之音。通过这个反问,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沉痛、悲愤的心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长歌行》清·袁枚《示儿》。这两句大意是:骑马不可因在平地上而轻心大意,行船收帆最好在顺风的时候。骑马走在平地上,固然比较轻松,但平地有时也会出现意外情况,搞得人措手不及,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行船在顺风时收帆是最安全的,等到风向一变,船就可能碰到危险了。这两句比喻作事不能因条件好而麻痹大意,在处境顺利、人生得意之时便应适可而止,否则逆境一到,就不好收场了。这两句全属喻体,不涉本体,但因为比喻通俗,概括性强,本体不言自明。这种从生活中提炼、概括情事,以比喻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观念的方法可以学习。这两句多用来比喻处境顺利时不可大意,当好则收。
清代诗人 袁枚 《示儿》清·徐珽《大猎》。这两句大意是:四面山头军旗招展,如清空漫卷的红霞;万马奋蹄奔腾而来,声势如暴雨骤至。以霞卷比旗飘,眦骤雨比蹄声,不但新颖贴切。也写出了会猎的场面和声势,气势磅礴,有声有色,给读者以壮美感。写威武雄壮的战斗场面可化用此名句。
清代学者 徐珽 《大猎》清·顾嗣协《题岳州北征图》。铁马:披甲的战马。雕旗:彩绘的战旗。这两句大意是:千里明月的秋夜,将士戎装出征,战马嘶鸣,响彻夜空,战旗猎猎,直卷重云。诗句赞美壮盛的军容和将士气冲霄汉的斗志,可用于秋夜行军出征的描写。
清代诗人 顾嗣协 《题岳州北征图》明·张家玉《军中夜感》。裹尸马革:以马革裹尸,指死于战场。汗竹:记事的竹简,这里指史书。这两句大意是:马革裹尸而葬本来就是英雄的归宿,纵然战死沙场,也要在青史上留下美名,百世流芳。两句诗抒写作者抗清的爱国壮志,慷慨豪迈,英气感人。可用来表现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死,以死国为荣的英勇牺牲精神。
南明抗击清将领 张家玉 《军中夜感》明·谢肇淛《送徐兴公还家》。赢(lěi雷)马:瘦弱的马。这两句大意是:枫叶飘落在空阔的江面上,江面上飘荡着冻人的寒烟,西风瑟瑟地吹着,瘦骨嶙峋的马已经经受不起马鞭。这是秋末冬初时节,“枫落空江”,寒气逼人,在如此萧瑟的环境里,一匹瘦弱的马蹒跚而行,再也经不起鞭子的抽打了。冷落凄凉的氛围创造,“不胜鞭”的形象描绘,传神地写出了瘦马疲惫羸弱的状况,而这也正是诗人对友人失意还家,心力交瘁,不堪一击的情状的描画。诗篇曲折地传达出诗人的同情之心,令人神伤。
明朝作家 官员 谢肇淛 《送徐兴公还家》明·萧镃《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九曲:板言黄河曲折流长。华岳三峰:指华山的莲花峰。落雁峰和朝阳峰。这两句大意是:远望黄河九曲,仿佛从天边落下;近看华山三峰好像向马前迎来。写游历中的远景、近景。黄河源远流长,一望无际,好像从天边垂落。华岳气势飞动,游人骑马前行,倒像是山峰迎客而来。可用于写游山玩水时的感受。
明代官员 萧镃 《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见唐·李商隐《马嵬》。此日:指杨贵妮缢死之日。六军:军队。驻马:停止不前。指马嵬坡禁军哗变请诛杨贵妃事。当时句:指玄宗和贵妃七月七日在长生殿密约世世为夫妇事。这两句大意是:这一天六军在马嵬坡驻马不前,玄宗不得不赐死贵妃;当年他还自以为能与贵妃时时相守,在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玄宗和贵妃的风流韵事,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贵妃。而本诗把矛头指向玄宗,对玄宗的虚伪,自私、昏庸进行了讽刺。诗句对比鲜明,用笔灵活,新意别出,耐人寻味。可用以讽刺封建统治者的混哟很难过、虚伪。
唐代诗人 李商隐 《马嵬》见唐·杜甫《又呈吴郎》。征求:征敛。戎马:原指战马,此处指连续多年的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已经听到扑枣老妇诉说她因赋敛而贫穷彻骨.又联想起十多年的战乱,使人民流离所,生活没有保障不禁潸然泪下。本诗借劝吴郎让西邻的寡妇来家扑枣度饥,抒发其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此二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顶点。作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抒发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由贫穷寡妇扑枣度日,联想到广大人民的贫困,进而想到十多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情激昂,手法别致。可用以抒发对战乱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表现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又呈吴郎》见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这两句大意是:主人扬鞭驱策,骏马迅疾奔驰,汗水淋漓;当它缓行时,顾盼弄影,碎步骄行于碧草之上。诗句描绘骏马奔腾和缓行时的两种神态。“骤急”写马奔走之快,步子急速,快如旋风。“蹄碎”写马徐步缓行之态,特别是“弄影行骄”四字,写马自豪地迈着矫健的步伐,不但呈悠闲自得之状,且左顾右盼,自赏身影,马的英姿神韵顿出,确为神来之笔。这种既写物之形,又摄物之神的写法,很值得读者琢磨。
唐代诗人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见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弄风:乘风。跑空立:马飞奔腾空面立。趁兔:追赶免子。掠地飞:贴地疾飞。这两句大意是:骄马乘风急奔,腾空立起;苍鹰追逐野兔,贴地急飞。这首诗写作者祭常山回来途中与同僚会猎的情景。骄马立空,苍鹰掠地,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如画,极有笔力和气势,并且把打猎队伍的英武矫健也烘托出来了。写健马、苍鹰的迅疾及会猎场面都可作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常山回小猎》见宋·陆游《书愤》。楼船:高大的战舰。瓜洲渡:瓜洲镇的渡口。瓜洲在长江北岸,与镇江斜相对峙,是南宋江防要地。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是南宋与金西部的边界。这两句大意是:高大的战舰冒着夜雪从瓜洲渡北上,披甲的战马迎着秋风由大散关挺进。写这首诗时,陆游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罢官退居江阴已有六年。这首诗写他壮志未酬的满腔悲愤。年轻时,作者涉世未深,不了解抗金复国的艰难,仿佛北伐易如反掌,中原唾手可得,所以他“北望中原气如山”。~两句以形象化的语言抒写这种豪气。他想象浩浩荡荡的北伐队伍会从瓜洲渡、大散关两路进军,水路进军定于夜雪纷飞之时,以示奇袭;陆路出师选择秋风劲吹之际.以示盛壮。“楼船”“铁马”,更是球陆两军必有的战备。这两句各以三个名词构成工整的对仗,以典型的时间、典型的地点、典型的战备描绘出一幅浩浩荡荡的出师图,语言十分凝练,两句中没有一个动词,而威武雄壮的进军场面如在目前,作者早年的雄心壮志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见宋·陆游《关山月》。沉沉:犹言洋探。按歌舞:打着节拍欣赏歌舞。厩:马棚。这两句大意是:在朱红大仃的深宅大院里,权贵们正接着节拍观赏歌舞,马棚里的战马肥胖老死,军库中闲置的弓箭也已腐朽断折了。~通过鲜胡的形象,揭露南宋投降国策导致的官场腐败、边备废弛的情景。现在可用来揭露批判反动统治者腐败误国的罪恶。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关山月》见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泥融:冻土融解。这两旬大意是:春日和暖,冻土松软,残雪已经消退了一半;行人启程,芳草青青,马嘶声分外响亮。本句可用于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表现人们欣喜欢悦的心情。
唐代诗人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豪放,旷达,嗜酒,是唐代八个酒仙之一。这两句大意是: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底熟睡不醒。写醉态活灵活现。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杜甫活用了这一典故而不见其迹,这种巧于用典的方法值得学习。
唐代诗人 杜甫 《饮中八仙歌》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10788940.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马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