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国家名言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国家的名言

国家名言 国家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国家的名言323条

无为而治。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治以教化为本。 国家名言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萧服传》
有国家就有战争。英国政治家 伯克
治国无法则必乱。清代大臣 张廷玉 《明史》
治大国,若烹小鲜。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
为君难,为臣不易。 关于国家的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做国君难,做大臣也不容易,这样国家就振兴了。振兴整个国家好像是很难的事情,政治领袖,国君知道自己的位置很难做而集思广益,让所有的人才得以畅通,让所有好的建议都有得以实现的机会,大臣也知道做大臣很不容易而努力廉洁的工作,国家就振兴了。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为无为,则无不治。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动乱,国家就危险;大治,国家就安全。社会混乱,动荡不定,政令难以施行,生产难以进行,国家就危险了;社会大治,有良好的秩序,令行禁止,生产发展,国家就安全了。这两句用于说明乱则危国,治则安国。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霸》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国家名言

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为国:治理好国家。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三冗”的存在,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财政开支,形成了宋代积弱积贫的严重局面。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宋祁提出了罢还僧道,驱散厢军、裁减冗官的主张,以期改变宋朝的孱弱局面。这些卓有见地的政治主张,也可供后世人作为借鉴。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宋祁传》
公家之事,知无不为。

唐·杨炯《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公家:《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后来常泛称政府为公家。这两句大意是:凡是衙门中的事情,只要自己知道的,没有一件不去做的。这里巧妙化用前人语句,使人浑然不觉。此一长处,值得学习。可用来说明乐于为国家和集体办事的思想品质。

唐代诗人 杨炯 《盐亭县令南阳邹思恭字克勤赞》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载魏征语。备豫:事先防备。不虞:意外。为:治。这两句大意是:事先防备意外之事,是治理国家的常道。一个国家要想常治久安,就必须在平日时时预防着意外事变的发生,以免遇到灾害、战乱时无法应付,危及国家民族。这两句可用于治国,也可单用前句泛指一般事务。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
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唐·房玄龄《晋书·苻坚载记上》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苻坚载记上》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关于国家的名言

宋·宋祁《杂说》。迂:迂腐,不切实际。这两句大意是:拙劣的制作会掼毁美丽的绸锦,迂腐的政事会损害整个国家。像一个拙劣的裁缝会损毁整批绸锦一样,为政迂腐,不切实际的人治理国家,会使好端端的国家遭到损害。这两句可借以论述国家官员为政的好坏,行政能力的高低,对国家有重要的利害关系。

北宋文学家 宋祁 《杂说》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九十六回。幸:尊祟。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遵守国家法令,以遵纪守法为第一要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有作到这些,才能真正实行法治。一个真正的治国者,必须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决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那种朕即国家,朕的话就是法律,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的专制主义,必将把国家搞乱。本句具有重要的警戒意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汉·刘向《说苑·政理》。道:这里指方法。而已,罢了。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不过是爱护人民罢了。这是周武王向姜太公问治国方法时,姜太公作的言简意赅的回答。治国,是件大事,也是件难事。但治国者若能抓住根本,难事也就变得窖易了。这个根本就是“爱民”二字,因为治国,实际上就是治人。姜太公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列举了爱民的具体方法,最后归结说:“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耐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能够做到这一步,国家必然就会治理好。“爱民如子”的成语即来源于此。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政理》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宋代教育家 程颢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国家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演说家是国家的喉舌。英国小说家、诗人 约瑟夫·鲁
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北宋学者 石介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 《尚书》 《尚书》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关于国家的名言清代文学家 王瑟斋主人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高震东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国家名言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乱国:不太平的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得好的国家常常是富裕的,而不太平的国家一定是贫穷的。国家大治,百姓安心生产,民富国亦富;国家动乱,田园荒芜,国库耗散,民穷国亦穷。这两句用于表示要使国家富裕,必须使国家稳定而有秩序。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治国》
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经:常规,原则。这两句大意是:处理国家政务有一条常行不变的原则,那就是法令能切切实实执行为最好。~是为政的经验之谈,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自行其事,法令失去了权威性和震慑力,这个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而难于治理了。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赵策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汉·刘安《淮南子·汜论训》。常:常规,国定的规律、法则。本:根本。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法则,就是以对人民百姓有利为根本,国家有诸多政夸措施,也有诸多规章制度,所有这些都应以利民为出发点。可用于论述治国施政如何抓住根本。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汜论训》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关于国家的名言

>战国·商鞅《商君书·战法》。邑(yi意)斗:乡里的私斗。寇战:与入侵之敌作战。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此二句是从法治的角度培养战士们的荣誉感。作者认为,若民众勇于私斗,动则剑拔弩张,则无人肯为国而战。只有从立法上制定出政策,使人们不敢私斗,而勇于与入侵之敌作战,以作战勇敢勇于献身为光荣,那时民风才正,才能训练出一支勇敢的军队。此二句说明对待私斗和公战的态度,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战法》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国家名言 中国演员委员会
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战国·韩非《韩非子·安危》。虚盛:国家实力的弱与强。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生存和灭亡,在于国力的强与弱,而不在于人员的多与少。这两句用于说明国家不可自恃人多,只有以发展实力为主,才能保持国家的强盛。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安危》
理生于危心,乱生于肆志。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绎传》。危:危惧,这里是瑾慎的意思。肆:放肆,这里是恣意妄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国家治理得好,是由于当权者小心谨慎,励精图治的结果;国家发生祸乱,是由于执政者恣意妄为,奢侈荒淫所致。唐宪宗曾同宰相李绛:为什么开元时期天下治理得很好,出现“开元之治”,刘天宝末年则发生了“安之乱”,同是玄宗一朝,前后却截然相反呢?李缂用~两句话说明,国家的,安危理乱,与国君的所作所为有密切关系。唐玄宗前期后期判若两人,所以就由开元时的天下大治发展到天宝时的天下太乱了。~言简恩赅,富于理性,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发人深省。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旧唐书·李绎传》
无常乱之国,无不理之民。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魏征上疏。不理:不能治理。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永久动乱的国家,也没有不能治理的人民。这两句用于说明治国者如果没有治理好国家,应该在自身寻找主观原因,而不应在百姓身上寻找客观解脱。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关于国家的名言

《尚书·周官》。制:控制。冶:秩序。邦:国家。这两句大意是:控制社会秩序于没有发生动乱之时,保护国家安全于没有发生危机之时。国家要求得长久的稳定和安宁,必须防患于未然。在安宁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安宁,以防止发生动乱;在稳定之时就采取措施维护稳定,以防止发生危机。如若等到动乱发生,危机来临,再采取措施,动乱和危机就不易平息,而且会劳民伤财,给人民造成痛苦,使国家元气大伤。这两句用于表示治国保国要防乱于未乱,防危于未危。

《尚书》 《尚书·周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战国·商鞅《商君书·更法》。道:方法。便国,为国家谋利益。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不要只用一种方法,只要为国家谋利益,就不必效法古人。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前世不同教”,“帝王不相复”,当政者需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调整自己的政策与策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地崇拜古人,商鞅这种不墨守陈规,不生搬硬套的大胆进取精神,是值得后人效法的。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更法》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国家名言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天志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国家实际上放大了的家庭。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
去冗官,用良吏,以抚疲民。 关于国家的名言

宋·欧阳修《论御贼四事札子》。这几句大意是:去掉闲散无用的官员,任用贤良能干的官员,以安抚困苦的百姓。闲散无用的官员,与政事无补,徒然增加百姓的负担。罢掉他们。任用贤能的吏员,减轻百姓的负担,帮助百姓休养生息,才能安抚困苦中的百姓。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论御贼四事札子》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心:思想,愿望,情感。本句大意是: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此句可用来说明要时时想着人民,为人民着想。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鲍宣传》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
位历将相,国家之柱石臣也。 国家名言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
任何国家都意味着使用暴力。 列宁
农村是国家真正富裕的源泉。法国经济学家 魁奈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 毛泽东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关于国家的名言英国政治家 伯克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战国·列子《列子·说符》。本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识别贤能,而不在于自己贤能。这句话道出了识贤择佐的重要性。治理国家,光凭孤家寡人是不行的。个人贤能,只是使一个人的才智起作用;善于识贤择佐,使众多的贤人能者都发挥自己的才能,那国家治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这句可用于说明知贤择佐的重要性。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说符》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国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胡雪岩的启示》
治天下者惟君,乱天下者惟君。 国家名言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伊拉克万岁!阿拉伯国家万岁!伊拉克第五任总统 萨达姆
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

唐·柳宗元《梓人传》。能者:有能力的人。由之:任其发挥才能,即放心使用。退:辞退。这两句大意是:对有能力的人提拔他,放心使用他;对没有能力的人辞退他,停止他的职务。柳宗元的《梓人传》是以木匠度材而用为喻,说明治国为政的遭理,是篇寓言体传记文。~两句可借以说明国家须由有能力的人来治理,要不断地进贤退庸,吐故纳新,才能使领导始终保持生气和创造力。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梓人传》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处于,在。马上:马背之上。此句指班武力取得无下。宁:难道。这两句大意是:骑在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陆贾常在汉高祖刘邦面前称道《诗经》、《尚书》一类典籍的教化作用,刘邦不喜儒术,不以为然地骂道:“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回答道:“~?”这是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靠武力取得的天下,不能用武力来治理。这一名句内含发人深省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治国有治国的道理,统治者必须遵守、掌握其中的规律,进取而顺守,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用今天的话来说,取得天下、巩固政权后,就应赶快由“武功”转入“文治”,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变。反之,国家就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宽以济猛、盛以济宽,政是以和。 关于国家的名言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于语。这几句大意是:治国以宽厚与严峻相互补充,政事就和美。所谓宽,就是宽松仁厚;所谓猛,就是严厉峻苛。治国之道,宽则人民心情舒畅,无所顾忌,敢说敢言,易于造成一种民主的气氛;但一味地宽,则易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给社会造成混乱,影响社会的安定。猛,可以严肃法纪,使不法分子镇慑于法纪的威力而不敢轻举妄动;但一味地猛,又易于使一些人被逼得铤而走险,一般的人也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宽猛相济,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而去其弊端,形成一种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这几句多用于指导国家政第法令的制定。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昭公二十年》
一个领袖,一种群众,一个国家。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西汉文人 梅福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吴钩:古代兵器.形似剑而头稍弯曲。五十州:指当时被藩镇割据的州郡。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6年).宰相李绛曾说过:“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汉为什么不拿起武器来,去为国家收复那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的土地?!藩镇割据,是唐代中、后期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诗人有感于当时国家分裂、山河破碎、战乱迭起、民不聊生的现实,所以极力立持、拥护唐宪宗裁抑强藩,维护统一的政策。这首诗表现了他的这种态度,而这两句又集中体现了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可用于表现男子汉奔赴疆场,勇于为国献身的英雄气概和慷慨投军,保卫国家的豪迈情怀。

唐朝诗人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国家名言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与。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莫说长江限南北,建康原是小朝廷。

清·顾湄《感怀》。建康:今南京。这两句大意是:不要说长江天险隔断丁中国的南北,建都于建康的六朝各代,原本是抱残守缺,安于半壁江山的小朝廷。诗句指出并不是长江隔断了南国北国,妨碍了统一,而是建都于建康的六朝帝王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满足于只占半壁江山的小王朝。作者善从反面下笔写出正面意思,颇具新意,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清代学者 顾湄 《感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匹夫:普通百姓。这几句大意是:对于保卫国家这样的大事,即使是地位微贱的普通老百姓,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爱国不分贵贱,不论上下,保卫祖国是国人的神圣责任。厩炎武的这几句话说出了这个道理,后来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名言,广为流传。特别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更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见宋·陆游《老马行》。燕赵:古代燕国、赵国,在今河北省及山西省部分地区。这里指代金国。这两句大意是:(老马虽然衰病,但雄心不减)一听到战鼓的声音便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还能为报效国家、扫平燕赵贡献一份力量。显然,诗中的老马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马自况,极言战马虽属衰老,仍抱有为国家收复失地的雄心。一旦传诏北伐,擂响出征的战鼓,衰病的老马就会驰骋沙场,再显雄风,踏平燕赵,为国效忠。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老马行》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关于国家的名言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
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家 陶行知
天下虽得之马上,但不可以马上治。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国家名言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国家以官而任事,则当因事而立官。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英国诗人 拜伦
暴君统治国家就像一个倒置的圆锥体。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 关于国家的名言 列宁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列宁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教育家 陶行知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别的国家看得越多,就越会热爱祖国。 国家名言法国女作家 史达尔夫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引岳飞语。这几句大意是: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顾惜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这几句根据文臣武将各自的职责和各自易犯的弊病作出要求,表现了南宋爱国英雄岳飞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的时刻,希望政治清明、国家太平的理想。可用来评沦古之文臣武将,也可用来要求今天政府和军队的干部。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岳飞传》
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治身:调养自身。道:方法,途径。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调养自身的人,以积蓄精力为最宝贵;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以积聚贤才为正确的途径。精力为身体之精华,贤才为国家之精华,就像养身者以积蓄精力为贵一样,治国者也要以延揽贤才为正途。这两句一为比体,一为喻体,比喻精确,说理透辟,这种以喻达理的方法值得学习。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
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子用私道者家必乱,臣用私道者国必危。 关于国家的名言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
政治是运用国家的;国家是实行政治的。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列宁
国家的财富是人民,而不是棉花和金子。 国家名言 哈维
除了野蛮国家,整个世界都被书统治着。 福尔特尔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伟大的国家就是能产生出伟大人物的国家。 关于国家的名言英国犹太政治家 迪斯雷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原名雷正兴 雷锋 《雷锋日记》
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一端:某一件事。一路:某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治理天下的人,用人不止于某一方面,所以选用办事的人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几句用来说明治理国家要选用多方面的人才,不可限于一格。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乞补馆职札子》
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 国家名言

梁·王僧孺《与何逊书》匡:端正,纠正。 邦:国家。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与何逊书》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邪:枉邪不正。宠赂:恩宠贿赂。章:同“彰”,公开进行。这几句大意是:国家的败坏,常常是由官吏的贪赃枉法、邪恶不正引起的;官吏的失德,常常是因上司的纵容包庇,公开地施恩宠、行贿赂而造成的。国家的兴盛,重要的一条要有严明的吏治,使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忠于职守,防止腐败而要使官吏廉正,就须以法治国,赏罚严明,对待贪官污吏施以严刑峻法,不容宽贷。纵观封建社会中,兴盛清明的时代,大都能做到吏治严明,防止腐败。虽是封建社会治国为政的经验总结。今天对我们仍有可借鉴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桓公二年》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 休·金斯米尔
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国家就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关。 关于国家的名言 列宁
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国家和小家一样,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主持人,演员,作家 倪萍 《姥姥语录》
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明代学者 邱濬
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国家名言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 梭罗
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列宁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
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美国第28任总统 托·伍·威尔逊
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关于国家的名言 蒙泰格尼
对于国家的敌人来说,没有比坟墓更好的地方了!蒙古帝国可汗 元朝皇帝 成吉思汗
世界上还有比国家更重要的,那便是人类的良心。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罗曼·罗兰
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第3任美国总统,美国独立战争主要领导人之一 杰斐逊
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 国家名言 列宁
在每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美国开国总统 华盛顿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明末清初理学家 张履祥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清初理学名臣 汤斌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关于国家的名言

见唐·王勃《景王阁序》。路:门路,机会。缨:绳索。请缨,请求上阵擒敌的代称。等:相同。终军:西汉人,字子云。汉武帝曾派他出使南越(当时的一个独立政权,在今两广一带),行前他请求武帝给他一根长绳,说此行将缚南越王而致之皇宫前。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之年。投笔:弃文就武的代称。东汉的班超,曾受雇为人抄写文书,他不甘于这样默默无闻地终老一生,羡慕前代武将立功异域,建业封侯,便愤然把笔掷到地上,弃文就武。后来出使西域,建立大功,被封为定远侯。宗悫(que却):南朝刘宋时人,字元干,少有大志.曾对其叔云:“愿乖长风破万里浪.”这几句大意是:自己跟当年的终军年龄相似,都是二十来岁,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自己怀有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雄心壮志,羡慕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远大抱负。这几句以一系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宏伟理想,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可供引用表现青步年蓬勃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唐代诗人 王勃 《景王阁序》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则佐而后定民。

唐·马总《意林》引《物理论》。柯:建造。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建造大厦的人先选择匠人,而后才选择材料;治理国家的人先选择辅佐官员,而后才能安定百姓。建造大厦,没有好的工匠,即使有好的建筑材料也建不好。治理国家,没有有才能的官员辅佐,再好的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这两句从择佐与安民的先后关系,说明了择佐的重要。

唐代文人 马总 《意林》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05717261.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国家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