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名言 春风经典语录 共收录关于春风的名言89条
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本句大意是:在不知不觉中,春风使柳条改换了颜色。冬天的柳技是干枯的,而春天到来的最早迹象,是柳梢上泛出一层新绿,所以诗人以~形象地表现出季节转换的特点。本句可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象,也可借来说明事物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情况。
唐代画家 韩滉 《晦日呈诸判官》晋·乐府诗《晋白纻舞歌诗三首》其三。阳春:温暖的春天。白日:太阳。风花:随风传来的花气。本句大意是:仲春时节,艳阳高照,和风送来阵阵花香。本名句抓住几个典型事物,概括地表现出阳春季节的特点,虽语言浅近,形同白话,但一经吟咏,境界全出。可以用来形容三春时光日暖、风轻、花香的大好景色。
《乐府诗》 《晋白纻舞歌诗三首》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乍:忽然。皱:皱折,指春风漾起的波纹。这两句大意是:忽然拂过一阵春风,平静的池水荡出细细的波纹。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无法排遣春愁,盼望所思念的人到来的词。~语意双关;春风不仅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女子的春心。词句表面写景,而情思自至,遂流传千古。后人多用这两句形容平静的心境突然产生了波动;也用以说明一件新事物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引起了新的变化。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谒金门》唐·李白《春思》。罗帷:丝织的床帐。这两句大意是:毫无干系的春风为什么进入我的闺房,还掀动我的床帐呢?这两句是思妇指责春风的话。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思妇责问春风似乎无理,但她空守春闺,本已愁苦万端,今见春风掀动床帷,似有撩逗之意,不免更生埋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李白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可作写作上的借鉴。这首诗全文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唐代诗人 李白 《春思》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这两句大意是:寒雪于梅花丛中渐渐消尽,春风从嫩柳条上冉冉归来。梅、柳是冬春之交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梅绽初蕊,预示着严寒的冬天即将过去;柳摇新绿,标志着温暖的春天终于归来。本句既可以用于描写冬去春回的景色,又可以用于表现人们送走艰难,迎来光明的兴奋心情,还可以用于论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像冬春自然更替一样。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两句大意是:原上的青草啊,野火不能把你烧尽,春风一吹,你又盎然复生。古原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便会生根发芽,蔓延原野。作者以简明的语言,使我们仿佛见到了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吞没了,但一旦东风化雨,野草立即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诗写得富有哲理,常用以形容野草的旺盛生命力,说明正义事业是压抑不住的,尽管受挫于一时,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唐代诗人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宋·周邦彦《渔家傲·般涉》[灰暗香融]。本句大意是:清明之后,春风像一把巨大的梳子,梳理着亭前的万缕垂柳。清明过后,春日已深。亭前杨柳的长条迎风飘摆,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写下了这个名句。诗句想象新奇,巧妙地表现了风前弱柳的神韵。可用于描写晚春之景。
北宋词人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这两句大意是:时已黄昏,暮色逐渐进入千山万壑之中,一阵春风吹过,飘来百草的幽香。这两句写雨后的山野,暮色渐合,清新而温馨的草香四处飘散,令人心旷神怡。“入”字用得极好,它使山野暮色具有了一种动态,表现出夜幕逐渐笼罩千山四野的情景。这两句可借用来描写山野春暮。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醇酒:酒味醇厚的酒。著(zhuó茁):同“着”,接触。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犹如醇厚的美酒滋润着万物,使万物不知不觉地生机勃发,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用醇酒比喻春风化物,贴切而新颖,使人不禁想起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春雨的名句来。可用以描写春风化物之力。
程俱 字致道 北宋官员、诗人 程致道 《过红梅阁一首》五代·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恨]。这两句大意是:车队属连前进,如同流水,骏马前后驰骋,仿佛游龙。上林苑中,到处是花明月朗,春风荡漾的大好风光。作者本是南唐国主,国破后被宋太祖赵匡胤囚于汴京。这两句是作者在梦中回忆当年南唐盛日,自己率领随从春游上林苑的情景。原作主要是通过对往日欢乐生活的回忆,来衬托现时作为阶下囚的屈辱,表达亡国之痛。后世常不用其原义,而引用前一句形容热闹的场景。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望江南》元·耶律楚材《鹧鸪天》。王气:指王朝的气运。千劫:佛家说世间一成一败叫一劫,千劫指时间久远。这两句大意是:古往争今来,代代王朝徒然地你兴我替,唯有桃李不管这些,在春风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开放。诗句通过世事的变迁,桃李的荣谢,表现了对世事、人生的慨叹。人事的兴替与自然景物的变迁浑然一体,增强了诗句的苍茫之气。这两句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之感。
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 《鹧鸪天》元·萨都刺《过嘉兴》。这两句大意是:春风中传来鹧鸪鸟的一曲吟唱,这正是江南花落莺啼,绿荫满城的暮春季节。在不少诗文里,鹧鸪的叫声总令人悲愁断肠,而这里的鹧鸪啼鸣却成了季节交替,春去夏来的报时声,作为陪衬的景色也写得生机勃勃。如此歌咏鹧鸪还不多见,故显得颇为新颖。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过嘉兴》唐·郑谷《柳》。会得:领会,理会。惹:挑逗。这两句大意是:垂柳仿佛也领会了离人无限凄切的心情,所以才摇曳着枝条,吐着白絮,似乎在惹逗着春风。《柳》原诗为:“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春风吹得柳枝摇摆,吹得柳絮飘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一个“惹”字,化被动为主动,充满了感情色彩。
唐代诗人 郑谷 《柳》唐·赵嘏《喜张讽及第》。排比:排列比连。这两句大意是:就连春风也赶来贺喜,它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催开满园红杏的方式,让一桂枝、一簇簇怒放的鲜花,表示贺忱。这是庆贺友人春闱告捷,进士及第的诗,这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用眼前的景物渲染吉庆的气氛,表达自己的祝贺之情,构恩十分新颖。可以借用来表现人们喜迎新春归来或其它发生在春季的喜庆事件。
唐代文学家 赵嘏 《喜张讽及第》唐·雍陶《过南邻花园》。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有讨人喜爱之处也有令人怨恨之处;因为它才吹开了春花,又匆匆吹落了春花。《过南邻花园》原诗为“莫怪频过有酒家,多情长是惜年华。~。”诗作抒发了诗人珍惜春光、珍惜年华的思想。在诗人看来,吹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吹红了桃李,但转瞬间又将百花吹落,有功有过,确是“堪赏还堪恨”。“才见开花又落花”以春光短促隐喻人生短暂。可以此二句抒发惜春之情,抒发“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情思。
唐代诗人 雍陶 《过南邻花园》唐·杨凌《句》。这两句大意是:南边园里的桃李花已经凋落净尽,春风还在寂寞地摇动着空空的花枝。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春意阑珊,或抒写伤春的淡淡哀愁。
唐代官员 杨凌 《句》唐·薛涛《柳絮》。杨花:即柳絮。惹:沾。这两句大意是:二月里的杨花又轻又小,随着春风飘来飘去,沾在人们的衣服上。咏杨花的作品往往带贬义,此诗亦然。这两句写柳絮又轻又微,随风飘荡,没有一点主心骨;时而沾在人们的衣服上,让人厌烦。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指出:“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更容易使人联想起那些随风转舵、朝秦暮楚的人物,可用来形容柳絮,也可用来讽刺那些没有主见、见异思迁的人。
唐代女诗人 薛涛 《柳絮》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传自我国西方羌族的一种竹制乐器。杨柳:指《折杨柳》曲词。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是古时通向西域的要道。《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两句大意是: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的曲调埋怨柳色不青呢?要知道春风从来吹不到玉门关外来。《凉州词》是唐时就已广为传唱的名篇。全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前二句写边塞荒寒,后二句以春风杨柳寓征人归思,暗藏一个“怨”字。其中第三句故作宽解语一笔宕开,为末句托出“怨”情蓄势。这是写作上的顿挫擒纵之笔。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委婉蕴藉,悲中有壮。即使多愁难禁,也能自作宽慰,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心怀,所以此诗也成“唐音”的典型代表。
唐代诗人 王之涣 《凉州词》唐·孟郊《登科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得意马蹄也显得格外轻快,一日之间看尽了长安城的春花。穷书生孟郊两次京试落第,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金榜题名,诗人喜不自禁,仿佛从苦海中一下子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把自已心花怒放难以按奈的欣喜之情,和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灿漫的长安道上的神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两句轻快畅达,艺术容量很大,成为千古称颂的名句。“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也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了,
唐代诗人 孟郊 《登科后》唐·令孤楚《游春词》。这两句大意是:清早登上高楼,看到一朵绽开的鲜花,虽然只是一朵,也觉得春光已经从四面八方回到了人间。原诗为:“~。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此二句写诗人登楼远望,一朵早开的鲜花忽然飞入眼帘;刹那间,诗人觉得春光从四面八方涌来,宇宙天地都充满了盎然春意。诗作通过联想和夸张表现出一种青春活力,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可用于抒发对春光的赞美及对春归的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令孤楚 《游春词》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争拟:这垦是“不拟”的意思。争,怎。这两句大意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离别,多情的春风为使人们从折柳赠别中得到一点慰藉,怎能爱惜那长长的柳条!这两句和李白的名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在立意上是相同的,都是用拟人手法,赋“春风”以人的感情,两篇中的春风都深知人生离别的痛苦,都知道人们有折柳送别的习惯,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有不同。李商隐设想:春风催柳,使其生出长条,任人攀折,让人们从折柳相赠中得到安慰;李白设想:柳眼抱青要靠春风,春风故意不吹拂柳条,使其永不发青,人们无条可折,就不会有离别的痛苦场面了。二者异曲同工,相映成趣,可见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都可以写出好的作品来,对于我们写作是很好的启示。
唐代诗人 李商隐 《离亭赋得折杨柳》唐·李白《日出入行》。这两句大意是:春天一派欣欣向荣,草木不必感谢春风;秋天一片萧瑟景象,草本也不必怨恨秋风。草木的繁荣与凋零,是自然规律的表现。春天草木复苏.秋天草木凋零,既不用感谢、怨恨什么,也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切。诗歌对仗工整,富有哲理,可用以说明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道理。
唐代诗人 李白 《日出入行》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唐玄宗和杨贵妃某日在宫中观赏牡丹花,因命当时供奉翰林的李白写了《清平调词三首》。槛:长廊旁的栏杆。这两句大意是:衣裳像彩云,容貌像牡丹;春风拂槛云裳飘,浓露滋润花更艳。这两句写杨贵妃的美丽容貌。“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杨贵妃的衣裳,见花而想到杨贵妃的容貌;也可以说把杨贵妃的衣裳想象为彩云,把杨贵妃的容貌想象为鲜花。接着又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写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冶艳;同时,风露也可以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可用来描写女子的美丽容貌。
唐代诗人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唐·贺知章《咏柳》。这两句大意是:不知那细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二月的春风真像剪刀一样锋利啊!诗人将二月春风比作为灵巧的剪刀,给柳枝剪出尖尖细叶,想象丰富,比喻巧妙,极富诗意。它给后来的作者许多启迪,像杜甫的“剪取吴凇半江水”,李贺的“欲剪湘中一尺天”,陆游的“剪得秋光入卷来”,恐怕都受到贺知章春风剪柳的影响吧。
唐代诗人 贺知章 《咏柳》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镜湖:在今浙江绍兴。这两句大意是:只有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是波光粼粼,如旧时一样。本诗原作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诗人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现在返回故里,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唯有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使诗人感到亲近、热悉。言外之意,除了湖波之外,昔日的人事被岁月消磨,已经变化净尽。以此二句抒发旧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慨,十分恰切。
唐代诗人 贺知章 《回乡偶书二首》唐·杜甫《腊日》。腊日:农历十二月会祭众神的日子。侵陵:侵逼欺凌。萱(xuān宣)草:一种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故又名“忘忧草”。漏泄:透露。这两句大意是:忘忧草还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欺凌,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吐绿,透露出春光来临的消息。杜甫原是借写景抒情,借以表述平定安史叛军的形势有所好转,心情喜悦。现在可以用来描写早春风光,衬托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腊日》唐·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指姑娘的面容。笑春风:桃花盛开,如在春风里欢笑。这两句大意是:姑娘不知道哪里去了,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含笑开放。据孟綮《本事诗·情感》记载:崔护年轻时赴长安应试不第,独自到城南郊野踏青,因酒渴求饮,遇到一位姑娘,她热情地给他水喝,并在盛开的桃花下含情脉脉地注目于他。第二年春天,崔护旧地重游,姑娘已不知去向,只有姑娘所倚的桃花树依旧盛开。诗人满怀感伤地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后两句反映了作者访人不遇的惆怅心情。《本事诗》所载的故事未必可信,但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种人生体验:人们偶然遇到某种美好事物,当有意去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在这个意义上,此名句至今仍保持着艺术生命力。
唐代诗人 崔护 《题都城南庄》唐·白居易《杨柳枝词》。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那新绽出的细叶嫩芽比金色还娇嫩,比丝缕还轻软。此二句极言柳树的美丽。“一树春风”句写柳树的繁茂和垂柳在春风中婆娑起舞的英姿;“嫩于金色”句写垂柳一片嫩黄,秀色迷人;尤其是“软于丝”一词,更将垂柳轻盈袅娜的娇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因为此词是咏永丰柳的,据说此词问世后,永丰柳名声大噪,以至皇帝下诏取两枝植于禁苑,可见词句写得多么感人。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琵琶行》。等闲:随随便便,不以为意。这两句大意是:年轻时一年年欢笑接着欢笑,随随便便地把良辰美景度过。这两句是年已老大的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可用来描写只知玩乐而虚度时光的行为。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琵琶行》宋·赵师侠《鹧鸪天》(春风解绿)。解;理解,懂得。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知道把江南的树木吹绿,卸不会给人们染黑白胡须。选两句把春风人格化.视为有知觉、有能力的人物.可是他能力有限.只船吹绿树木,不能吹黑胡须。作者用这种拟人化手法表现了岁月不返,青春不再的主旨。可用来抒写年华虚度的感慨,也可用来作为催人及时奋起的劝告。
宋代文人 赵师侠 《鹧鸪天》宋·杨万里《又和绝句》。剪剪:形容轻风削面,多指料峭的春风。红声:飘落飞花的风声。这两句大意是:料峭的春风说轻不轻,它带着寒意,吹舞着花片,发出了红色的风声。“红声”大概是杨万里独创的词汇。声音带色看似无理,却把吹着红瓣、带着春寒的料峭风声传神地表达出来。它使读者不仅听到风声,看到花色,而且感到了寒意,把听觉、视觉、触觉诸感官都调动起来了。体物之深、用词之妙及作者的创造精神,都值得学习。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又和绝句》宋·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垂杨:即垂柳。这两句大意是:低垂的柳丝只知道牵惹春风,何曾系住过行人的脚步!这是一首怀人之词。主人公凭栏遥望,面对双飞的海燕,面对依依的垂柳,更增添了心中的离愁。尽管“柳”、“留”同音,古往今来无数离人希望它能把行人留住,可是它只会以婀娜的身姿招惹春风,何能留住行人的脚步!作者在这里写的是物性,寄托的是人情;埋怨的是垂杨,表达的是离恨。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深婉细腻,可作借鉴。
北宋词人 晏殊 《踏莎行》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杨花:指柳絮。这两句大意是:春风不懂得应该约束到处飞舞的柳絮,使它乱纷纷地向行人脸上扑来。柳絮飞舞,暗示已至暮春时节。词人以拟人手法,抱怨春风不能管束柳絮乱扑行人面,实际是以委婉的方式抒写自己撩乱的伤春意绪。“蒙蒙”而又“乱扑”,便使作者笔下的杨花富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暮春景色。
北宋词人 晏殊 《踏莎行》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追:追念,回想。髭(zī姿):嘴上边的胡须。这几句大意是:回忆青年时代叱咤风云的往事,感叹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却再也不能染黑我的白胡须。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辛弃疾有卓越的文才武略,青年时代就拥军上万,驰骋敌后,以抗金复国为己任;南归后虽做了二十多年地方官,却远离前线。而且受到朝廷猜忌,常被弹劾,后罢官落职,闲居江西二十来年。对此,作者愤愤不平,常在词中吐露悲愤的心曲。这几句诃是他与客人谈到功名时发出的慨叹,概括了一个落魄英雄的毕生遭遇,意境悲凉,感慨深沉。“春风不染白髭须”之句,以形象化的语言反映了一个普遍的哲理,可以抒写怅恨,也可以催人奋进。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宋·王安石《悟真院》。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天天吹拂着泛香的春草,那蓬蓬勃勃的香草把山南山北的小路都快遮掩得无影无踪了。从春草生长的茂盛写春风育物的力量,富有意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悟真院》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绿:用作动词,吹绿。本句大意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河岸。据宋人洪迈《容斋续笔》记载:吴中一带有人藏有王安石写此诗时的原稿,开始写成“又到江南岸”,在一旁往曰:“不好”,圈去“到”字,改为“过”,又圈去“过”改为“入”,又改为“满”,这样一共反复更改十几次,才改定用“绿”。最后定稿的“绿“字十分恰切,一字警立全诗,境界全出,将江南早春和风吹拂,遍地生机的蓬勃气象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可用以描写江南早春景色,讲炼字炼句时也常引此为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泊船瓜洲》宋·欧阳修《戏答元珍》。天涯:天边,这里指夷陵。这两句大意是:真怀疑春风不到我们这边远的山城来,已经到了二月,还未见到花开。这是欧阳修因主张政治改革贬为湖北峡州夷陵县令时,写给峡州判官丁宝臣(字元珍)的一首诗。这两句写地区节候的差别。我国地域辽阔,同是初春,气候和物象却大不相同。两句诗写出了夷陵山城的荒僻和冷落,在写法上先提出疑问,以引起读者注意,这就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倘若两句倒过来,先说二月山城未见花,再说怀疑春风不到天涯,就显得平庸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戏答元珍》宋·黄庭坚《寄黄几复》。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的朋友,写这首诗时,两人已经阔别十年。两句大意是: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芬芳的春天举杯共坎,如今飘泊江湖,在夜雨中挑灯相思,已经度过了十年光阴。这两句诗在当时就很有名,被张耒评为“奇语”,其中文字均属常见,奇在意境。前一句追叙京城相聚的欢乐,后一句抒写别后思念的深沉。“桃李春风”,景物何其美好,在这阳春季节临风举杯,谈心论文,展望前程,何等痛快!其中的“春风”还暗喻年轻人春风得意的神情,“一杯”又包含了欢聚时间短暂的意思。“江湖夜雨”,景物何其凄清,在飘泊江湖之际,夜雨声声之中挑灯思旧,何等怅恨!其中的“江湖”寄托了仕途不遇之慨,十年又喻示了流转江湖之时久,相互思忆之情长。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不著一个动词,纯用景物表情达意,而情长意深,余味无穷,这正是其“奇”之所在。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经眼;过眼。这两句大意是:春风春雨,春花转眼即逝;江南江北,春水上涨,浪涛拍天。春风春雨春花,是早春的象征,虽然美好,但很短暂;转眼之间,就到了春水滔滔,上拍青天的晚春时光。原诗是借这两句表示时光易逝,接着感叹功业未就。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两句描写暮春风光。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次元明韵寄子由》宋·韩琦《维扬好》[二十四桥]。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极言其华贵。这两句大意是:扬州城内,二十四桥飞架水上,到处是青翠的烟柳,十里长街春风吹拂,楼阁门户上的珠帘随风飘舞。诗句以白描手法,勾画出扬州一片春光明媚的动人景象。次句的“上”字用得极精当,将风摇珠帘的动态写活了,耐人体味。可化用以描写春风和煦、杨柳含烟的春光。
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 《维扬好》宋·高观国《菩萨蛮》[云娇雪嫩]。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句子,这里指在水面上。酌(zhuó):斟酒。这两句大意是:水仙如轻云一般娇,似白雪一样嫩,羞答答地相互依偎着,她们在水面上共饮美酒,醉得个个双颊鲜红,满面春风。水仙花以“仙”为名,名字本身即已富于想象性,使人联想到美丽的仙子。作者以拟人手法描绘水仙花,也就显得自然天成。此花习性喜水,名为“水仙”,所以作者又把朵朵水仙与曹植笔下的洛水之神联系起来,想象水仙花是仙子“凌波”,共饮美酒,醉红双颊,奇思妙想,联翩而生,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值得借鉴。可用来描写水仙花。
南宋词人 高观国 《菩萨蛮》宋·方岳《春思》。多可:即多所许可,有宽容、随和的意思。太忙生:太繁忙了。生:这里是语助词。长共:长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真是太随和、太忙碌了,常常在花边柳外不停地穿行。这首诗通篇拟人,体物入微。全诗是:‘~。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意思是春风什么事都管,刚给花柳涂红抹绿,又忙着为燕子做窝、蜜蜂酿蜜创造条件;接着又吹送小雨滋润万物,转眼又吹得雨过天晴,真是个有求必应、专办好事的大忙人。小诗清新活泼,富于情韵,它的别致的构思和巧妙的拟人手法,都能给人以启迪。
南宋诗人、词人 方岳 《春思》宋·范成大《晚步西园》。这两句大意是:是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春花,又是东风吹落了姹紫嫣红的众芳,同是一种东风,却为什么有两样心肠呢?问得有理却又无理,东风无法回答也无须回答,诗人的恋春惜花之情已从这有趣的问话中曲曲表达出来。写春风或写惜春可作借鉴。
南宋诗人 范成大 《晚步西园》宋·陈与义《中牟道中》。这两向大意是:怎样才能与凉风相约,只要它轻轻吹拂,不要挟带尘沙同来。这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风。全诗八句,后四句是:“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蜒近马忽相猜。~。”春天,诗人走在中牟道上,春风里的柳条向人飘袅,仿佛轻狂得很,没等人介绍就来招惹。蜻蜒飞近坐骑,忽然似有猜疑,又飞远了。遗憾的是如此良辰美景,凉风中却杂有尘沙,未免坏人兴致,于是诗人咏出这两句诗来。柳条招人,蜻蜒猜疑,凉风相约,都是妙用拟人手法写景物,饶有意趣,耐人寻昧。
宋代诗人 陈与义 《中牟道中》清·叶申芗《凤凰台上忆吹箫》[素魄笼烟]。素魄:月的代称。亭亭:直立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在轻烟微笼的迷蒙月光下,白芍药像一个肌肤丰腴、自腻如雪的女子,亭亭玉立在春风之中。芍药花和牡丹一样丰硕妍丽,绰约多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特别像观音面、白玉冰之类的白芍药,更是冰肌玉骨,素雅可爱。本词写的是月下的白芍药,作者用以人喻花的手法,把它写得宛若一个身披轻纱,洁白如玉的美人儿,不禁使人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红玉、黄英等可以化成人形的花仙来。
清代诗人 叶申芗 《凤凰台上忆吹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篱落:篱笆。这两句大意是:菊花不在春风中与百花斗艳争芳,甘愿僻居篱笆边傲对秋霜。宋凡刘蒙泉说:“凡花皆以春盛,而实皆以秋成,菊独以秋风悦茂于风霜摇落之时。”不争名,不求知,不趋炎,不附势,傲霜抗寒,独吐芳香,这就是菊花不同等凡的性格,故苏洵誉菊为“霜中英”,世人将菊和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两句既是菊颂,也是对具有秋菊性格的人的赞词。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这两句大意是: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吐露,让那些轻浮的桃李去争风闹春吧!明媚的春天,桃李竞开,争奇斗艳。诗人看到含苞未放的海棠,不由地感叹起来。海棠为什么姗姗来迟呢?是珍惜自己的年华,不肯过早地开放?是爱惜自己的清香,不肯轻易吐出?是爱护自己的名声,不肯与桃李争春斗美?这些原因都可能有,因此诗人才说:要珍惜自己的芳心,不要轻易吐出。很显然,诗人笔下的海棠富有矜持、自重、谦让、淡泊等品格。可以此二句形容海棠,或形容自尊自爱的女性。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见明·于谦《静夜思》。倏(Shū抒)忽:极快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春秋交替不相等待,忽然之闻美貌红颜就变成满头白发。这是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春花春风,秋月秋霜,相接相续,永无止歇,倏忽之间,韶华退尽,鬓染秋霜,其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与自然法则,给人以理性的启迪。“朱颜”、“白头”写象,形象生动、鲜明;“春风”、“秋月”写境,提供给读者一个接连不断的时间背景。境与象的结合形成诗句韵味极深的意境,于说理之外给人以美的享受。
明代明臣 于谦 《静夜思》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踌躇(chouchu筹除):从容自得的样子。满志:心满意足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提着刀站在那里,环顾四周,为自己的高超技艺洋洋自得。一位名叫丁的厨工为梁惠王宰牛。他技艺高超,谙熟牛身上的经络纹理,宰牛时干净利落,游刃有余,顷刻之间,被解之牛便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几句是写庖丁解牛之后从容自得、心满意足的形象。现在“踌躇满志”已成为形容身处顺境的人春风得意,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的习用成语。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养生主》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贻:赠。鹧鸪:一种产于我国南部的鸟,其声极像“行不得也哥哥”。这里指唐时流行的《鹧鸪曲》,效鹧鸪之声,曲调哀婉清怨。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赠给歌者的。这两句大意是:在这宴会上也有客居北方的南国人,请你不要再唱撩动南国人乡思的《鹧鸪曲》了。自称“江南客”,已可看出诗人的思乡之心,又请求歌者莫唱《鹧鸪曲》,更见他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现在请人不要提及令别人伤心的事情,可以借用此名句。
唐代诗人 郑谷 《席上贻歌者》唐·崔道融《古树》。阳和:指春气和煦。太迟:极缓。生意:生机,生命力。引:拉长,伸长。这几句的大意是:春风吹入古树间,风力极缓,春气和煦,不要以为古树的生命力已尽,而今它又舒展开自己那万年不衰的老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古树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更引万年枝”可用来描写古树,也可用“枯木逢春”的意境形容某种重新获得生机的人或事物。
唐末诗人 崔道融 《古树》唐·白居易《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酣(hān憨):酒喝得很畅快。翩翩:轻快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春风得意减少了离愁别恨,酣饮微醺竟感到路远为轻,心情兴奋只觉得马蹄轻捷如飞,乘着明丽的春日我将要归乡省亲。在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便是取得功名。白居易二十岁举秀才后,更加“苦学力文”,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十年苦读,终于中了进士。一举成名,从此结束了“穷书生’的生活。~几句便是他中第还乡时兴在心情的真实写照。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清·顾图河《息交》。这几句大意是:君子之交如和煦的春风,温暖可爱,长久不衰;小人之交像醉酒之后脸上泛起的红晕,热度片刻即逝,转眼又是一副冷面孔。用“春风”、“酒颜”比喻不同的交情,生动恰切,现在仍可引用。
清代学者 顾图河 《息交》见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昂昂:气概盛壮的样子。志卷长虹:志气豪迈可席卷空中长虹。虹:雨后天晴时空中出现的七彩圆弧。钟:酒杯。满面春风:笑容满脸十分得意的样子。这三句大意是:得意归来喜笑颜开,志气轩昂的样子可席卷空中的长虹,畅饮美酒千杯,越是满面春风。是写喜悦情态的名句,“满面春风”(也写作“春风满面”)已成为习见成语,用以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喜气洋洋的神态。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丽春堂》唐·刘禹锡《扬枝词二首》其二袅娜(niáonuó鸟挪):形容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情(qiàn欠),古时对男子的美称。这几句大意是:浅黄淡绿的柳色映照着楼台,提前迎来了春光;只因柳树体态柔弱轻盈,显得分外多情,所以总是受到春风的猜疑。柳色“迎得春光先到来”的想象已颇为新奇,而后两句的拟人手法更显得别开生面。春风拂柳,柳姿婆娑,诗人想象那是一对情侣,女的活泼多情,男的因爱致疑,思致多么活泼!可用来描写杨柳。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扬枝词二首》宋·韩琦《东厅月季》。殊绝:特出地美丽。委:委托。露菊:含露开放的秋菊。萧疏:冷落。荣艳:花繁色艳。这几句大意是:牡丹美丽出众却只能委身于春风,冷落的秋菊埋怨自己只能开放在晚秋的花丛,哪能比得上这花繁色艳的月季花,一年四季开罢深红又开浅红。月季花又名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蔷薇等,在中国十大名花评比中是名列第五的名花,属丛生灌木,枝干多刺,羽状复叶,花色有紫、红、粉红等,以红色居多,也有洒金与白色的。月季花的最大特点是四季开花,适应性强,不论江南塞北,都可以看到她的倩影。本诗以牡丹、露菊与她对比,反衬她长荣不衰的美质,寄托着诗人永葆青春的理想。
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 《东厅月季》明·王恭《春雁》。阳:地名,在今湖南省。相传北雁南来,止于衡阳。楚:古国名,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江南。燕: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这里泛指北方。这几句大意是:春风一夜之间吹到了衡阳,楚水燕山相距万里之长,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为候鸟,冬来南下,春来北往,随节令变迁而迁徙,这本是极自然之事,而作者却在物候的变迁中赋予了人世之情,抒发了恋乡之怀。诗句可用于写北归的春雁,也可用以寄托思乡、恋乡的情怀。
明代学者 王恭 《春雁》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吕仲实先生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质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此诗。诗中不难看出其时何等贫穷,早饭无米下锅,只好拿袍子换米,妻子不情愿。他便耐心劝解,一介书生不能逾矩妄为,只能如此。他告诉妻子:贫寒的日子总会过去,可见面对贫寒,宁静而泰然的情怀。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 陶宗义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lu/13446602116044.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春风名言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