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品:水调歌头
文章作者:苏轼
苏轼档案资料:北宋文学家
水调歌头摘抄 水调歌头经典语句 共收录水调歌头的好词好段好句5条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大意是:人间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有聚合,正像月亮有时遇到阴天,有时遇到晴天,有时圆满,有时残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十全十美。历来写明月、抒离别的多是悲伤之音,而在这三句中,苏轼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了浓厚的哲理意味,用宇宙规律说明人间的悲欢离合自古已然,不必过于介意,抒发了一种要超脱人生离别悲苦的豁达胸怀,体现了一种“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所以在词的结尾作者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祝愿。在写法上,苏轼化景物为情思,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台,从中抒发具哲理意味的情感,具有崇高的情感美。这种化景为情,情中蕴理的高超手法很值得学习。也可以用这三句来表现要超脱人生悲欢离合的自慰或慰人的情怀。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共:指共赏。婵娟: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美好的月色。这两句大意是:但愿离人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还能共赏美好的月色。这是苏轼这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的结尾两句。苏轼秉性旷达,在明月朗照的中秋之夜,他因思念胞弟子由,一度情绪低沉,甚至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很快他就恢复了对人事的旷达态度,从离愁中解脱出来,写出了充满哲理意味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这里,作者认为不必为“古难全”的离别悲伤,只要远隔两地的人心心相印,长久平安,也就满足了心愿。古人评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这种豪放的词风,由此可见。今天我们仍常引用这些句子来宽慰离人的愁肠。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为什么。这两句大意是:明月啊,你对人们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老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呈现出团圆的身姿呢?这是苏轼在中秋之夜怀念分隔两地的胞弟子由时写的词。作者面对一轮明月,埋怨、责难之情油然而生:你对人们本无怨恨,为什么经常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增加人们的烦恼呢?这两句的含义比晏殊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又深一层。晏殊埋怨明月不懂事,苏词剐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仿佛对人“有恨”。这种责备显得更加无理,但作者在望月生怨的同时,也把内心深处的怀人之情展露无遗。这种无理有情的笔法,可资借鉴。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琼楼玉宇:指月中的宫殿。不胜(sheng生):忍受不了。这两句大意是:我想乘风飞往月宫,但又害怕那里的宫殿太高,忍受不了那里的寒冷。词人当时政治上不得意,所以才产生超脱尘世、飞往月宫的幻想,然而他对人间生活又有留恋,所以对“乘风归去”又表示犹豫。可化用以表现想要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却又有所顾虑的心理。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的大意是:明月何时开始照临人间?举起酒杯请问苍天。不知天上月宫中,今晚到了哪一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是独步千古的中秋绝唱。开头这几句,就如凌空而起,洋溢着超凡脱俗的飘逸放达之气。作者面对中秋皓月,逸思暇想奔涌而出。他把酒同天,并不是想探究月亮何时产生这一科学问题,而是借此抒写对天上神仙宫阙的向往和思念。他在设想今晚月宫中的景象,思绪飞进月宫,人也想登仙而去。因此下句接着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脱离尘世,而又留峦人间。这种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就通过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咏月词反映出来了。这种托奇思于明月、寓哲理于写景的笔法,值得借鉴。
苏轼的其他作品 经典语句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推荐名人名言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jingdianyuju/134468837117842.html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作品:水调歌头名言名句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