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此词的背景,理解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
2、回顾已学过的几首毛泽东诗词,了解其作品的主要特点。
3、了解词有关的知识:词牌名、词题.词谱等。
4、学习从炼字、修辞的角度对词作进行鉴赏。
高考能力联系点: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2、3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4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神圣” 的高三,大家有没有信心和老师们一起接受高考的考验?我想大家一定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
这节课是我们进入高三的第一节课,我们打开课本,看到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那我们就让伟大领袖的作品来为我们开一个气宇轩昂、信心百倍的好头。
2、好,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板书)
我们曾学习过毛泽东的几首词,哪几首?他的作品有个什么特点?就是大气磅礴,豪迈自信!有领袖气度。大家能不能把那两首词背诵出来?要读出他的气势来。(教师可出示幻灯)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 作品赏读
(一)创作的背景、原因
1、接下来我们读他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
首先我们看到标题是《蝶恋花 答李淑一》,“蝶恋花”,是它的词牌名,“答李淑一”,这是词题。(补充词牌、词题的知识:一个词牌名代表一种格式,词题则指出其主要内容。)
2、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创作此词的原因。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一首菩萨蛮。毛泽东就写了这首蝶恋花答她。柳直荀,湖南长沙人,是毛泽东早年的战友,共产党员。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淑一原词:
《菩萨蛮·惊梦》
兰闺索莫翻身早,
夜来触动离愁了。
底事太难堪,
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
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
满衫清泪滋。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表现了对已逝之人的怀念和悲伤。
下面我们来读毛泽东的答词,感受一下他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李淑一的这首词有何不同之处。
3、自读、听读、齐读
(二)词作理解重点:
1、上阙:
我失骄杨君失柳,
(1)品味“骄杨”、“柳”
①“杨”指杨开慧,“柳”指柳直荀,这里用到了一种修辞手法:双关,字面上看是指两种树的名字,实则指杨开慧、柳直荀二人。
②在提到杨开慧时,作者用了一个“骄”字,作为女性,和另一个“娇”字相比,是否这个“娇”字更妥,同学们怎么理解?
提示 :章士钊曾问毛泽东“骄杨”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且“骄杨”谐音“骄阳”,表现了杨开慧在自己心目中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表现了杨开慧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也表现了毛为妻子无限自豪的心情。
(2)品味两个“失”。
这句词中连用了两个“失”,从这两个连用的“失”,同学们能否感受到作者的某种情感?
提示:两个“失”字连用,以庄严、凝重、包含感情的笔调点明二烈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生活过、战斗过的人间,抒发了对亲人、战友牺牲精神的痛惜之情和至深护岸怀念。
(3)第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词的第一句表现了作者为失去爱人、战友而深深的忧伤,又对他们为革命牺牲感到非常敬重与自豪。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1) “轻飏”、“直上”
重霄九指的是九重霄,就是天上。“轻飏”、“直上”用得极好。它既是对花絮飘飞情状的传神描写,又借花絮飘升高空的生动情状喻写烈士浩气冲天的精神气质;在结构上使上半阙从地下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使得诗歌的艺术境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诗人的情感也就很自然地由对死者的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胜的歌颂。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作者想象这两个革命烈士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嫦娥的月宫,还询问吴刚有什么好东西招待远道而来的他们,吴刚拿出美酒盛情款待。
这一想象,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个想象,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烈士们乐观豪迈的性格,又表现了他们的节操品格,连神仙也表示敬重。
“捧”。 “吴刚捧出杏花酒”中“捧”字用得极好。“捧”是恭敬地拿,面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仙人都为之感动。仙人尚且如此,凡间的人民可想而知了,进一步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佩。
*上阕,作者针对李淑一的“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做出回答,想象他们去到了九重霄,还受到了神仙的欢迎,来安慰李淑一。在上阕中既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哀伤,同时表达了对他们的敬重和自豪,也展现了革命烈士的人格和情操。
2、下阙: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这两句,作者继续发挥想象,描写了不仅吴刚捧出了桂花酒,嫦娥也为烈士的节操品格所感动,所以舒展衣袖为他们起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上阙中,“轻飏”两字带我们从地下到天上,这里的“忽报”二字,又由天上联系到人间。说人间传来了伏虎的消息,伏虎,降服了恶虎,指革命胜利。这两句是说,当两位英烈正在享受吴刚的美酒,嫦娥的舞蹈时,革命胜利的消息从人间传来,两位烈士一齐感动的落下眼泪。
“泪飞顿作倾盆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提示 :“泪飞顿作倾盆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正当嫦娥仙子婆娑起舞时,忽然传来人间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消息,而烈士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极度的夸张将英烈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忠诚。
*我们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会发现上阕的“柳、九、有、酒、袖”押的是u韵,但下阕的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阕不同韵。这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3、小结:
这首词通过大胆的想象,表现了革命烈士的高尚气节和乐观豪迈的胸襟,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无比崇敬。它最大的特点即在于其奇特灵动的想象,整首词上天入地,意境开阔,气势广博,同李淑一的哀伤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领袖的博大胸襟。
4、听录音,再齐读
三.从修辞手法、用字等方面入手鉴赏诗词
1、高三阶段我们的学习就要和高考的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所以,以后每节课我都将提示大家本课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我把它称为:“高考能力联系点”。学习这篇课文的高考能力联系点: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进行诗歌鉴赏。(幻灯显示)
接下来,我们要就这首词,来学习如何进行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我们要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鉴赏诗歌首先要抓住一个角度。那一般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呢?主要有:意象与意境;思想情感;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相衬、象征、对比、修辞方法、渲染、正面表达、侧面表达、衬托、用典、化用
);语言(炼字、语言风格)。我们先就这首词来学习从炼字和修辞的角度做诗歌鉴赏(板书)。请同学们先从炼字的角度写一个鉴赏。
①炼字:
骄杨。“骄杨”谐音“骄阳”,表现了杨开慧在自己心目中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也表现了毛为妻子无限自豪的心情。
杨柳。作者巧妙地将两位烈士的姓并举,语义双关,表面看是指两种树木,实则指各自的爱人。
两个“失”。两个“失”字连用,以庄严、凝重、包含感情的笔调点明二烈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们生活过、战斗过的人间,抒发了对亲人、战友牺牲精神的痛惜之情和至深护岸怀念。
“轻飏”、“直上”。 “轻飏”、“直上”用得极好。它既是对花絮飘飞情状的传神描写,又借花絮飘升高空的生动情状喻写烈士浩气冲天的精神气质;在结构上使上半阙从地下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使得诗歌的艺术境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诗人的情感也就很自然地由对死者的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胜的歌颂。
“捧”。“吴刚捧出杏花酒”中“捧”字用得极好。“捧”是恭敬地拿,面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仙人都为之感动。仙人尚且如此,凡间的人民可想而知了,进一步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佩。
②修辞:
再从修辞的角度写一个鉴赏。
“泪飞顿作倾盆雨,”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正当嫦娥仙子婆娑起舞时,忽然传来人间已经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消息,而烈士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极度的夸张将英烈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忠诚。
2、示例: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从修辞、用字的角度鉴赏诗词的例子
①炼字角度:
A.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诗中的“闹”字用得很妙,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
B.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流”、“出”用得好。“流”字描绘出了蝉声长鸣不已且悠长动听。一个“出”字,把蝉声的传送形象化了,仿佛让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②修辞角度: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双关、通感、对偶、反复、反语、互文)
A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开放的花儿也禁不住为国破人亡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触目惊心,将诗人杜甫深受安史之乱苦痛的心境淋漓诠释。
B 正宫 塞鸿秋 洵阳即景
元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长江比喻为白练,青山比喻为靛,江帆喻为箭,山泉喻为电 ,使这幅江上秋景图既有色彩,又富于动感的图,意境优美.
四、扩展练习:
读下面的词,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炼字的角度鉴赏下面这首诗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补充:关于词的一些知识
1. 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2.词题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3.词调
词有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i]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迭就是三阕,四迭就是四阕。三迭、四迭的词很少见。
4.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词有词谱,就是规定了词有多少句,每句的字数是多少,每个字的平仄应该是什么,在哪些句压韵,压平声还是仄声,以及对仗重叠等一些特殊要求。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