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虹桥小学 阎茗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了解梅花独具的顽强性格。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浏览网页,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对梅花坚韧精神的赞美。
(2)培养学生学习顽强精神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它的特点是用字准确,语言精练,讲究韵律,形象生动。《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独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倔强坚贞的性格。
2. 教学重点难点: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语文学习上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古诗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网页的浏览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习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对教学重点的意义建构。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能力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利用网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启发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说说看,你们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有这样一种花,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诗人都写过赞美它的文章,它就是梅花。诗人王安石就写过《梅花》这首诗。这节课前,同学们都浏览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网页,做了预习工作。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欣赏理解《梅花》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出示墙角的梅花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两句诗中,你们有哪些词不理解? 3、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数枝、凌、寒、独自 4、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随机指导。 5、指导学生交流。 6、在数九寒天,其他的花朵都因为畏惧寒冷而凋谢了,可墙角的几枝梅花却冒着严寒盛开着,这说明了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7、指导朗读。 8、作者看到洁白的梅花在严寒中开放,联想到什么呢? 9、教师随机个别指导。 10、指导交流。 11、指导朗读。 12、播放音乐激发情感。 三、创意配音表演,巩固学习, 1、刚才大家读得很不错,下面我们进入“小剧场”,在这里有一段关于这首诗的动画,但没有声音,请你们分组根据画面和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进行配音。 2、指导交流评价。 四、总结学习,激发探究。 今天,我们欣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这首诗,我们也要学习梅花的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其实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宝库中,还有不少诗人写过赞美梅花的诗,老师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进一步积累。 | 学生根据自己的浏览学习的情况,自由发言。 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然后齐读1、2句古诗。 学生思考,质疑。 分组学习1、2句,着重学习理解这些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交流学习情况。 自由发言,体会情感。 根据课件中的提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学习步骤自学三、四句。 交流学习的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根据课件提示,分组准备。 配音表演, |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课前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发现”,有利于知识建构。 通过画面的展示和提问,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通过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学生围绕重点在媒体的帮助下合作学习,对知识的获得有积极的效果。并能增强学生的合作和利他行为以及学习的热情。 学生间的交流能促使他们从多个角度获取信息,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在理解的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体会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以及作者对梅花顽强精神的赞美。 在分组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独立操作课件自主学习,进一步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课件中设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提示以及相关的练习,为不同程度的学习提供帮助。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深入领会诗句的含义,体会梅花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 课件中音乐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配音表演这环节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同时,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有积极的作用。 鼓励学生利用网上资料,结合自己的情况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