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全文共8个自然段。本文采用白描手法,写了病重的吉姆对同样病重的大卫给予的鼓励和希望,以期使之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而当吉姆死后,大卫搬到靠窗户的那张床时,他惊异地发现被吉姆描绘得如诗如画的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光秃秃的水泥墙之外,什么也没有……”文章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
课文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但足可以打动读者的心。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补充文章空白、进行续编等方式,达到进一步深化理解主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挂图等。
2.课前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重病患者的心理,使学生对其有更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有7个,要求认识的字有7个。其中,“姆”“恢”“闹”“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与之相近的熟字进行记忆,“窗”字书写时应注意部首是“穴字头”,下面是个“囱”字。“置”的声调是去声(四声);“窗”字是翘舌音;要着重强调这两个字的音节,引导学生读准确。
2.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语言比较平实,但感情真挚,有很强的感染力。应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表现。教学时,可结合课后活动第二题引导学生品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把握感情基调。还可以引导学生把表现人物情感的语句画一画,连起来读一读,这样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感悟便不言而喻了。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运用停顿、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创设出具体形象的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阅读教学
本课教学时,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进行。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先叙述课文的故事大意,尤其突出大卫在听吉姆的介绍时,对窗外世界的向往,结尾设下悬念:当他来到靠近窗子的病床时,窗外的景色让他泪流满面。那大卫看到了什么呢?他为什么流泪呢?从而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他们读书。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对此进行补白,使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内涵。
文中强调了吉姆向大卫讲述的内容,在让学生充分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大卫听到后有什么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一个躺在病床上的人,吉姆讲述的内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为什么要这样讲?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思考和感悟。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进行巩固的练习。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反复读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练习书写,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2)“讨论交流”。这道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完成讨论题及与主人公对话。通过这一练习,学生便会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补充文中未及提到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可能发生的情形,从而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积累”。这里安排了一首古诗,可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初步理解诗意即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采用了类似绘画中的白描手法,来铺陈情节。如何引导学生析文品情,便成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人物的心理。尤其要深入思考吉姆为什么要把事实上什么都没有的窗外描绘得那么美,大卫听了会想些什么?当他看到的只是一堵水泥墙时,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样一来,就把原来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了分解,使其呈现出由浅入深的梯度。
相关资料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叶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动因。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