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碧螺春》教学设计 媒体助教《碧螺春》

新学网 > 语文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 碧螺春 > 碧螺春说课稿格式

《碧螺春》是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的课文。课文具体描写了碧螺春茶叶的采摘、焙制过程及品茶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对茶农的敬佩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多种媒体,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利用电脑兴趣小组的时间,在网上搜索有关碧螺春的材料。当上第一课时交流材料时,学生对碧螺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了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还知道了碧螺春的产地及在市场上的价格,他们对碧螺春在茶叶市场中所占的地位有了了解。

网络真是个宝,老师不花吹灰之力,学生就知道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我想,网络将成为自主性学习人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播放录像,突破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讲了碧螺春的采摘、焙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这又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为此,我特意播放了两段录像: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茶和茶农夜里焙茶的录像。

读了第4小节“采茶”一段,再看了采茶录像,美丽的景色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美的熏陶。我还让学生说说,除了书上描写的,你在录像中还看到了哪些景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描写“焙茶”的这一段,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他们不生长在茶乡,没有生活经验,无法想象人的手在高温下是如何翻炒的。播放了录像后,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对茶农的辛劳和高超技术有了感性的认识,又降低了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难度。文中有这样一段:“焙茶手叉开五指,在嫩叶中不住地翻拌。忽儿揉,忽儿搓,忽儿捺,忽儿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为什么说是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学生看了录像之后就可以清楚看到茶叶翻飞,连续不断,像青龙一样;同时也能体会到焙茶手焙茶的熟练。

总之,录像通过声、形、动画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经验,突破重点,降低学习难度。

三、与实践相结合,实物投影,化解难点。

在教学第三段“品茶”时,我带来了碧螺春茶叶,按书上所说的沏茶步骤,先在玻璃杯里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同时请学生上来品茶,先看一下茶叶入水的样子,并描述一下当时的景象。学生已经预习过了,所以能流利用书上的语句描写当时的样子:“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绒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然后,又叫学生观察了一下汤色,闻了一下香气,品了一下味道。再看看书上是如何把碧螺春的色、香、味描写清楚的,学习作者的遣辞造句及写作方法。

在本段中,有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地方,那就是什么叫“一旗一枪”,对于很少喝茶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当时,我拿了三根课前泡开的茶叶,把它们放在投影仪上。这时,经过高倍放大的茶叶跃然显现在屏幕上。一般完整的茶叶有两瓣:中间尖的直刺向前的就是“枪”,旁边像花瓣一样展开的茶叶就是“旗”,一根茶叶就是“一旗一枪”。通过实物投影,化解了学生的理解难点,加深了印象。

其实,在教学中,电化教育只是个手段,不必一定要做成显示屏上的画面。如果能把普通电教器材与实践或传统教育相结合,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益。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碧螺春》时利用媒体所取得的三点成功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此文发表在《江苏教育技术》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