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萝北县凤翔镇中心校 任凤艳
教材简析
《故乡的芦苇》是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轻松细腻的笔法娓娓叙说童年的欢乐生活,生动感人。本文作者和许多离开家乡的人一样,怀念着故乡,在他的记忆中,有一种植物代表着故乡,寄托着他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那就是“故乡的芦苇。”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感受如诗如歌的语言,受到情感的陶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则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主动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从文章准确、形象的语言中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品读、鉴赏文章优美的词句和段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
赞美家乡的诗歌、歌曲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樊发稼是著名的诗人,他笔下的这篇课文同样有“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丝一样的情结”,课文字里行间展现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洋溢着一缕缕真挚的情感。让我们轻轻地捧起书卷,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真情。(板书课题:11.故乡的芦苇)。
(二)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难读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比一比,看谁读的更准确流利。
(3)小组读,围绕课后第一题,细心读书,边读边思考,还要动笔圈画;“哪些地方”需要理出课文的层次,按照段落来说;“感受”是一种内心体验,不仅仅是说出快乐,更重要的是引起内心的快乐。
2、多样美读,读好课文
你读懂课文了吗?感受到了哪些快乐?
(1)竞赛读,表演读、等形式体会课文优美意境。
(2)学生展示准备好的赞美家乡的诗歌、歌曲。
(3)(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文字变成画面,想象着美丽的景色、快乐的经历,揣摹美好的情感而读。
(三)品读悟法、加深理解
1.课文的第3自然段并没有写到故乡的芦苇,删掉可以吗?为什么?
2.精读,反复品味揣摩。这些片段是如何把景物写形象,把场面写具体。课文用如诗的语言描绘出祖国南方乡村的迷人风光和儿童的喜好乐趣,在第3自然段,第4、5、6自然段分别描绘出故乡风光图、芦苇飘逸图,第7、8、9自然段则分别叙述了三个充满童趣的小场面。
3.师生共同品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传神的用词。
(1)你能从“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这句话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吗?
(2)第7、8、9、10自然段的末尾句都用了省略号,换成句号可以吗?为什么?(讨论、汇报)
(3)选词填空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的寒意的泥土里(钻探露)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括号里应该选哪个词,为什么?
(四)诵读全文,品味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有感情地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第2课时
(一)读写结合,注重内化。
1.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朗读课文。
2.填空:(每组第一个空填课文内的,第二个空填课文外的。)
如:(梦幻般)的记忆 (难以忘怀)的记忆
( )的小河 ( )的小河
( )的野花 ( )的野花
( )的棉花 ( )的棉花
( )的叶子 ( )的叶子
( )的幻想 ( )的幻想
( )的呼唤 ( )的呼唤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并且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1)小组互帮互评,检查、巩固认读生字。介绍自己认读的方法和小窍门。
(2)重点指导:
“缤”是前鼻音,读in,不读ing;“蛛”“哨”都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11个生字
(1)按照“观察——重点示范——练习——评议”的程序指导学生自主书写。
(2)重点指导
芳 魂 拂 逸
3.文改画
根据课文第4、5、6自然段的内容创作一幅画,并配上恰当、优美的文字说明。
(三)实践活动
筹办“家乡颂”诗文朗诵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