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奋斗小学 杨继学
语海畅游
1 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 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