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江西省于都县城关小学 刘岚 王秀 何鹏万

新学网 > 语文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别董大)教案

教材简析

《古诗三首》是围绕本单元主题“交友”安排的一篇主体课文。《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这三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送别诗,诗中叙事、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将对古诗的读、诵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诵读中感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在表达中加深体会,在情景中完成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和体会中去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懂得珍惜友情。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以诵读课文为重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或配乐磁带、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设情境,巧导入

播放乐曲《送别》,老师深情讲述:千百年来,故园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离别”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内容。人们既然会把离别同生死放在一处,可见别离是何等痛苦的一件事!

以前我们学过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大家背诵这首诗。

现在我们再学习三首送别诗。(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这节课学习第1首《送元二使安西》(板书)。

(通过播放《送别》的乐曲,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生诵读送别的诗句,创设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诗的意境。)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依照注释,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元二出使安西,王维为他送行。)

2.指导读题:送元二使安西。齐读课题。

3.学生简介王维,教师做适当补充。

王维(701—761),字摩诘,薄州(今山西永济市)人。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9岁就负有才名,19岁赴乡试中解元(即第一名举子),21岁成进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安史之乱时被拘禁于菩提寺中。安史之乱平息后,他以谄贼官而获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等,千百年来为人传诵;《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被谱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淳朴深厚,不用雕饰,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明白诗中写了什么事,为下面理解诗意打好基础。)

三、重读悟,明诗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古诗,师生互动评价。

3.自主读诗,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理解词义。可以用笔在旁边作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和读诗的感受。

5.全班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明确前两句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体会后两句抒发的诗人与好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6.在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读诗、批注、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理解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真正读懂诗意。)

四、多想象,悟诗情

1.苏轼曾说,读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王维得知元二要去安西,专程从长安赶来相送。(播放音乐)他们举起酒杯,……你闭上眼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想象旅程。出示地图,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地理位置。这一路上,将是怎样的情景呢?看地图,想象元二出使路上的情景。

3.背诵全诗。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描绘的送别情景,走入诗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深情,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课件,师诵读《赠汪伦》。

2.板书:赠汪伦。

(上课伊始,生动的画面、深情的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交流,资源共享

1.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2.读诗题后,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汪伦的了解?

3.老师讲述李白和汪伦成为好朋友的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漫游途中。在泾县的桃花潭,李白结识了一位叫汪伦的村民。汪伦性格非常豪爽,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了这首离别之作,表达了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适当地开发和利用课外搜集的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交流、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古诗作好铺垫。)

三、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诗句读顺畅。

2.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理解词义,同时把不懂之处标注出来。

3.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下面深入读悟古诗打下基础。)

四、读读议议,领悟诗意

1.指名朗读古诗。

2.读议结合,理解诗句。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

深千尺:夸张手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3.讨论问题。

(1)见过这样送别的方式吗?李白要走了,汪伦用踏歌这种特殊的方式给他送行,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

(2)“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情”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情意。

(对课文的感悟要紧扣着读书进行。为了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紧扣重点词句,针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交流,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乐趣,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五、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出示课件)学生配乐诵读。

2.背诵古诗。指名背,齐背。

(诵读的过程是对诗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诵读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六、读读演演,拓展延伸

诵读表演:将古诗编成小情景剧,当堂排、练、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对诗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3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

(2)重读悟,明诗意;

(3)多想象,悟诗情。

3.引入新课,板书:别董大。

(背诵学过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步骤与方法,顺势导入新诗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诗兴”,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迁移学法,探究新知

1.解诗题,知作者。

(1)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样解释?

(2)这首诗是谁送谁?学生交流诗中两个人物的有关知识。(课件出示:高适与董大的生平资料。)

本诗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漫游时期写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曰:“七条音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难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宫),始终怜得董庭兰。”高适写这首诗时正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但本诗作为临别赠言却以豪迈的语调抒发了开朗的胸襟,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2.重读悟,明诗意。

(1)根据学习古诗的第2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互相交换读一读,在诗的旁边作作批注。)

(2)汇报交流,互议释疑,整体把握诗意。

(3)带着感受,配乐诵读。

3.多想象,悟诗情。

(1)你最欣赏诗中的哪句,为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与董大会说些什么?

(2)想象诗中情境,体会作者感情,品读古诗。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或借助注释或相互启发,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读懂全诗。出示课件为古诗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情景,再加入自身的想象,感受诗人豁达、豪迈、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对待朋友的真心实意。)

三、对比探究,深化体验

1.学生讲述自己和亲人、朋友离别的经历,回忆当时的情景。

2.重温经典,看看《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三首诗有着怎样的异同。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试着通过朗读来表现不同。

(本环节设计了两组对比:学生的亲身经历与课上学到的进行对比,三首古诗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深化了情感体验,真切地体会到人间贵在有真情在。)

四、迁移练习,积累内化

1.认读生字,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把诗句补充完整,进一步体会诗人用字的妙处。

(1)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

(2)李白乘舟( )欲行,( )岸上踏歌声。

(3)千里黄云白日( ),北风( )雁雪纷纷。

3.把三首古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抄写在自己的名言警句本上。

(在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根基;迁移练习、积累内化,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抓住了这些教学环节,语文课才能真正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送别的诗篇。你还知道哪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悟。(学生说诗句,随机投影出示古诗,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指导朗诵。

3.播放《送别》,感受友情的温暖和力量。

4.选取本课学过的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5.课外自己再找几首送别诗,用读古诗的方法,品读背诵这些送别诗。

(古诗教学不应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可以让学生扩大知识范围,体味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