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老人与海鸥》教材理解 《老人与海鸥》教学参考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六年级上册 > 老人与海鸥 >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模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13自然段)写“我”在湖畔看到一位老人边喂海鸥,边呼唤着它们的名字,亲切地和它们说话。十多年来,每到冬季老人必来。

第2自然段,首先介绍了这位老人。从他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褪色的布包和褪色的装鸟食的塑料袋,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十分俭朴的老人。他宁愿步行二十余里,也要每天从城郊赶到翠湖来,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由此可见,这是一位对海鸥有着无私的爱的老人。

接下来具体描写了老人喂海鸥时的情景。老人喂海鸥时的动作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食物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起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和它们说话;太阳偏西,海鸥即将飞离,老人眼里满是“企盼”;十多年了,一到冬季“老人每天必来”。在老人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看作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

第二部分(第14—17自然段)写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湖畔呈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

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到翠湖边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突然”飞来,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一反常态,令人惊异;“轮流飞到”“瞻仰遗容”“站成两行”“肃立不动”“炸了营”“扑过来”这一系列海鸥的表现的描写,若不是作者亲眼所见,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充分看出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褪、撮、挫、昵、啧、瞻”6个会认字和“鸥、褪、饼、挫、昵、俯、驻”等10个会写字;掌握“海鸥、褪色、饼干、抑扬顿挫、亲昵、俯身、驻足、瞻仰、旋涡”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教学建议】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互联网上有很多有关“海鸥老人”的报道,课前师生可以先查阅。

2. 识字: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饼”字读“bǐng”,不要读成“bǐn”;“昵”字读“nì”,不要读成“ní”。

写字:“褪”字是“衤”旁,不要写成“礻”旁;笔顺是先写“衤”,再写“艮”,最后写“辶”,注意把字写紧凑。

3. 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课文是从“老人爱海鸥,对海鸥有着一片深情”和“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义深厚”这两部分内容来表达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对此,学生是不难读懂的。

至于如何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相互之间的感情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的,就相对难一些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深入理解。

4.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几句话具体描绘了老人喂海鸥的情景。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配合得是那么默契。老人呼之,海鸥即来;老人放食,海鸥几下就“扫”干净。随着老人边走边放,海鸥有节奏地翻飞雪白的翅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灵动的画面,又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歌!

5.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透过这一个个既朴实又有个性的名字,我们不仅看到老人对海鸥是那么熟悉,更看出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他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像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他那一声声呼唤多么像一首首动听的歌啊!

6.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谁也不会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海鸥们没有见到老人放食,没有等老人呼唤,就“突然飞来”。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一定是发现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平时不一样了,他不再给它们喂食,不再亲昵地呼唤它们的名字,海鸥觉察到了不幸的事发生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7.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海鸥也像人一样有感情。在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之后,又“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难道它们真的知道老人不会再来了,一起为老人守灵吗?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这样的场面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

8.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当我们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的举动更是让人吃惊。它们“像炸了营似的向遗像扑过来”(“炸了营”形容因愤怒而激烈发作,乱作一团),这与先前默默地肃立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至飞动的翅膀形成白色的旋涡,使我们难以脱身。这足以看出海鸥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在它们看来,老人就是它们的亲人,不能让别人把他带走。它们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9.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人鸥间的深情感动了作者,作者生动传神而又动情的描绘也深深地感动着读者。在引导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相机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10.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教学资料

1.“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于2005年在昆明翠湖公园落成。这是一位普通的老者,人们都叫他“海鸥老人”。10年前,他的故事感动了昆明。10年后,人们为他塑了一尊像,让这座城市从此记住了他平和的笑容。

他叫吴庆恒,昆明市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他说,海鸥一来,我就知道,我的福气来了,昆明人的福气来了。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和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交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鸥认识了这个脊背佝偻的老人,只要老人一来,它们就会围绕着他久久不散。

一些人也开始注意到这位老人。摄影家李志雄是其中之一。他拍老人,并和老人成了朋友。他答应给老人一组照片并带他到滇池去看海鸥的夜间栖息地。可是,这两个简单的承诺却没能实现。一天,李志雄发现老人几天没来喂海鸥,他立即和朋友驱车去看老人。当他们终于找到老人的家时,却被告知老人已于头天去世。在老人那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屋子里,李志雄伤感地看见一张落在地上的海鸥照片,那是老人花3元钱请人拍的。

几天后,李志雄和朋友们在老人常喂海鸥的地方发布了讣告,并摆上了一张老人生前喂鸥的照片。这时,无数海鸥飞了过来,它们围着老人的遗像盘旋数周后,竟在照片的前后,纷纷落地整齐地肃立成两行,为老人守灵数十分钟。

这一年,经媒体报道,“海鸥老人”的故事在昆明家喻户晓。

2005年,红嘴鸥莅临昆明20年。这一年,昆明以红嘴鸥来越冬数量之多、保护与研究之卓有成效、人鸥和谐持续时间之长而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海鸥老人”再次被人们想起,一个21岁的女孩儿提议为这位老人塑一尊像,经当地媒体倡议,立即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短时间内便收到捐款数万元。

2005年底,这座青铜雕塑完成了。文艺理论家、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文勋为雕塑题写了碑文。

(《昆明市民自发捐款为海鸥老人塑像》

2. 词语解释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亲昵:十分亲密。

驻足:停下脚步。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瞻仰:恭敬地参观。

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狗獾》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