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黄道婆》教材理解 《黄道婆》教学参考

新学网 > 语文 >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 黄道婆 > 黄道婆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棉神”指黄道婆在植棉、棉纺等方面有着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贡献。故事由一首广泛流传的民谣引出。意思是:黄道婆教我纺纱,教我织布。筒子,古代竹片称筒,这里是指用竹片做成的梭子。“两只筒子两匹布”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接着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这部分先讲黄道婆的身世,她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家在松江乌泥泾,出身贫苦,从小做了童养媳。再讲黄道婆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百般虐待”表明丈夫、公婆对少年黄道婆残暴和狠毒的程度之深。“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是具体说明。然后讲黄道婆冲出牢笼,来到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再也无法忍受”“决心冲出牢笼”“设法逃出家门”“躲到……漂泊”“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说明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和虐待,也表明黄道婆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由于黄道婆能够认真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常常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表明黄道婆具有强烈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们和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

课文接下来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这部分先讲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再讲黄道婆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用轧车轧棉籽,“就可以不用手剥了”“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槌击的大弓”“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把花卉、鸟兽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织进织物中”,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这些都是黄道婆潜心研究和努力创造的辉煌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之成了全国棉织业的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由此可以看出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

课文最后一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在她去世后,当地人民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先棉祠”,追念她的丰功伟绩;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她,弘扬她的精神和伟绩,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后人瞻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赢”14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建议】

1.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道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 识字中的字音教学,要提醒学生利用拼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祠、轧、赢”几个字。字形教学,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汉字知识,采取多种方法记住生字,如“赢”是由“亡、口、月、贝、凡”几个字组成的;“媳、轧、祠、憔、悴、效”几个字,是由熟字加偏旁组成的等。

指导写字时,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字,找出它们的特点和容易写错的部分再写。比如“谣、媳、憔、悴、踏”几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筒、套”要写得上宽下窄,“虐”是半包围结构,要把字写匀称。

3. 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故事。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有关黄道婆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4. 这篇课文不长,语言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充分读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1)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故事?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2)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3)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具体事例进行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时,可就以下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感悟黄道婆反抗封建压迫、励志自立、热爱家乡和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①无法忍受虐待,决心冲出牢笼;

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③认真向崖州人民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④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便百感交集;

⑤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教人们用新式工具纺纱织布;

⑥革新纺织工具,创造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

本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接着从几个侧面介绍她的具体事迹,最后讲她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和人们对她的敬仰。教学时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4)本文的感情基调是赞美巾帼英杰,歌颂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应在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出赞美的语气和人们对她无限敬仰之情。

5. 读了巾帼英杰黄道婆的故事,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比如: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3)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6. 本课可安排2课时。

教学资料

1. 人物简介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籽车、弹花弓、纺车,改进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先棉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2. 词语解释

歌谣:指随口唱出而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虐待:本课指黄道婆的公婆和丈夫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她。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花卉:花草。

赢得:博得;取得。

举目无亲:抬头张望,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衣食无忧:衣食,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指生活上很富裕,没有什么忧虑。

百感交集:百感,种种感想。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

潜心研究:用心地研究、探索。

应运而生: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嫘祖的传说》和《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