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里集学区 大章学校 左涛
教材分析:
《活见鬼》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雨夜,一个人持伞独行,有个在屋檐下避雨的人钻到自己的伞下一同走,也不说话,怀疑为鬼,走到桥上时,持伞人把另一人推下了水,然后跑了,到早起做糕的人家里,说自己遇到鬼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也跑进来,说遇到鬼了。两人都说遇到鬼了,但互相看看大笑起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出笑话。
这篇小文章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共有三个层次:一是雨夜两人同行;二是互相怀疑,一人撩试后把“鬼”挤下了水;三是两个人相遇后相视笑了。两个人互相怀疑对方是鬼,闹出了笑话。
学情分析:
1、由于上学期学生接触过文言文并且本学期里一直在学习古文的《孝经》,因此,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
2、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有:能流利的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设计思路:
1、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2、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适当讲解。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能根据现代文、工具书理解内容,在反复诵读中,能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4、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要能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学生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读懂全文。
2、理解两人为什么会“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确定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同学们,你认为鬼真的存在吗?可是,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信神信鬼却是很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鬼的故事。(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
从字面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是——(活人见到鬼了)
2、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归纳。
读了课题,同学们想学到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回顾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
老师小结:读古文的方法
(1)读:反复朗读,正确断句。强调:古代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多读几遍便能更加通顺。
(2)明:理解词语,揣摩句意。
①借助工具书理解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翻译后,再与原文译文对比。
②借助课文译文理解内容。
(3)讲:连接句意,复述故事。
(4)思: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5)联:联系实际,谈论感受。
(6)诵:熟读成诵。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听写并解释其中的一些字义。【注意新字“亟奔其入”的“亟”的字音及字义】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抽读—范读—个别读—集体读
3、检查学生理解文句的情况。
同桌互讲—个别讲
四、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当赴饮者和投伞下者在炊糕者家里相遇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现在老师就是炊糕者,你们就是赴饮者和投伞下者。对于你们二位的行为我有些疑惑。刚才你们还一个“告之遇鬼”,一个“呼号有鬼”,怎么突然都愕然地愣住了?
【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第三、四句中的动词去感受赴饮者的心情。指导朗读】而投伞下者,文中却并没有直接描写,那你们能不能想象投伞下者的动作和心情?
小结:文言文用词精炼,但准确、精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2、为什么你们2人在目瞪口呆之后,又不觉大笑起来?
【一笑狼狈的样子,朗读5、6句;二笑自己的行为】
朗读课文再现情景。
小结:区区一百字的短文,冯梦龙就把因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两个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我们能不能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来背背这篇文章呢?
生背诵《活见鬼》。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活见鬼》这篇文言文是明朝的冯梦龙写的,关于冯梦龙,谁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冯梦龙。
2、本文选自《古今谭概》,作者写作的目的是“疗腐”,你怎么理解“疗腐”这个词的?
3、在《活见鬼》中,作者想疗什么“腐”?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因为疑神疑鬼而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的人和事?
4、你能用“活见鬼”说一句话吗?
(二)课外作业
练习1、拓展阅读
练习2、向自己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采访他们听后的体会。
附:板书设计
活见鬼
(明)冯梦龙
狼狈
赴饮者——————投伞下者
互疑为鬼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相视愕然 不觉大笑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