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阅读三年级上册第一组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种种的美好,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快乐的校园生活;来到《金色的草地》,又让我们尽情享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朗读《爬天都峰》,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又让我们大受鼓舞,受益非浅;认识《槐乡的孩子》,又让我们多了一些纯朴的朋友,多了学习的榜样。学习每一篇课文,都是让我激动的,愉快的,合拢了书,书中的种种情节反而更清晰地跳入我的脑海。仿佛他们都活了,还在和我对话,这种感觉真的是很奇妙的。我想,真正的读书,或许是这样的,学习过了,永远没有遗忘。做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语言感觉,只有我的体验敏锐了,深刻了,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一起走进语文,学习语文。在教学第一组课文,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体验感悟中重积累内化
细细品读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在语言上各有魅力,各有精彩。你看这一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摘自《我们的民族小学》)从修辞上赏析,这是一个排比句,一气呵成,再细细体味其中的三个动词可以感受到民族学生们对动物的热情,对师长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三种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课堂教学上,我先让学生充分阅读,然后,我先不急着让学生说体会,当时我很激动,我对孩子们说:我真想变成一只鸟,和民族学生们在一起。说到这,我拍打着翅膀,嘴里清脆地向孩子们叫着:“小朋友们,你们好!这么早就背着书包去上学啦!”这时,小朋友们也很快乐,很快融入了情境,把自己当成了民族小学的学生:有的在下面扬着笑脸向我招手,有的对我说:
“小鸟,见到你真高兴,你昨晚睡得好吗?”
“睡得很好,谢谢你的问候。”
有的说:
“小鸟,你吃早饭了吗?”
“吃过了,你真关心我。”
有的说:“小鸟,你天天送我上学,你真是我的好伙伴。”
“和你在一起,我也觉得很快乐!”
有的说:“小鸟,我们一起去上学吧,我们的老师能教给我们知识。等下了课,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玩。”
有的说:“小鸟,我家里的太阳花开了,明天我送你一枝。”
“你对我这么好,我感觉真幸福。”
……
随即,我又扮演了民族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大大的祖国国旗,同学们马上进入了情境,你一言,我一言地说着,这时候,还用得着让学生说读了这个句子体会出什么了吗?已经不需要直白地讲述了。从他们的神情,从他们的语言,从他们的动作,已经到处洋溢着一个孩子对动物的热情,对师长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我表扬大家,你们这些民族学生真是太优秀了,不知道大家的朗读水平怎么样?话音刚落,大家纷纷自己试读,声音响亮,感情真挚。我站在他们中间,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学习一个好句子,仅仅为了体会,为了朗读,我还不甘心,要学好语文重在积累,积累,并不一定都在课外,我常想,刚从低段上来的孩子,如果你让他在课外积累好句,可能他并不理解所积累的这个句子,那么,盲目地积累,不是事倍功半吗?而课内积累就不一样,起码他有充分的体会,何不趁热打铁,让孩子及时积累呢?以后,他如果在课外读物读到类似的句式,他就不会感到陌生,会联想到上课的情景,也就会更好地进行自我阅读。于是,我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积累好词好句的本子,及时地把句子积累下来。第一组的课文都很美,文学性特别强,好词美句比比皆是,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摘自《金色的草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摘自《爬天都峰》)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来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摘自《槐乡的孩子》),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我都及时让孩子积累下来。学习语言,就是这样积少成多。慢慢地,就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以后口语交际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诱发兴趣与其他学科巧整合
课文上完了,把书本合拢,就和课文说再见了吗?我想,不是的。回到家,我们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拓展课文。例如,在上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我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并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片段简单地画一画。然后,再在这张画上写上这个句子或片段。怕给学生加重负担,我给了学生两天的时间准备,第三天,我收到了很多画,有的画上了很多小朋友走在一条小路上,路上开满了太阳花和绒球花。一看就知道,是这个句子:(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画上了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上课。画下写着小朋友上课认真听讲的句子。有的画上了小朋友和小动物玩耍的句子。有的小朋友还给画取了名字,如:幸福的一天、美丽的校园、我们和动物在一起、我们去上学啦……看着孩子们的画,我感到高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课文,充分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我无比珍惜地将这些画保存起来,我想,以后,在布置教室的时候,不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吗?
三、捕捉课文“空白”促说写
在中国的山水画,时常看到艺术的留白。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可谓妙哉。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像,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多元的方式把“空白”填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中的教材,又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想像。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第二小节向我们描述了哥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字字句句洋溢着快乐!别说是爱玩的小孩了,就连已过烂漫年龄的我,也是对这一片神奇的草地充满了无限向往,我说,让我们也插上想像的翅膀,飞到这块金色的草地,想想,你会做些什么呢?有的说:
“我要躺下来睡一觉。”
“那肯定能做个好梦。”(师)
“我要把这一切美景画下来。”
“那就请多画一张,送给我吧。”(师)
“我想变成一只蝴蝶一直和蒲公英在一起。”
“多么美好的心愿啊!”(师)
“在这片草地上,肯定什么烦恼都没有。我要尽情地奔跑,和同学做游戏。”
“对,快乐最重要!”(师)
在想像的天地,我们实现了梦想,体验到了快乐!
又如《槐乡的孩子》第三小节,生动地刻画了三个孩子不顾炎热努力劳动的情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感慨他们这么能吃苦、懂事。我说,难道你只看到了三个孩子在劳动吗?马上有孩子举手说:“不是的,书本上虽然只写了三个,并不代表只有三个,肯定还有更多的孩子在劳动。”我表扬了他,说:“是的,那你又看到了谁在劳动呢?他在做什么呢?他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像,回家写几句话,明天我们一起交流。
通过第一组课文的前后语文实践活动,我体会到:
1、强化意识是前提。“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老师,首先要有语言积累意识,你自己都没有这个意识,不注重积累,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那学生又怎会有积累的概念和自觉性呢?
2、讲究形式很重要。在学生拥有语言感悟的基础上,必须创设语言实践和巩固的环境,提供一个良好平台。我想到了语言和美术相结合。我们常说,好的文章,就像一幅画。画画是每一个孩子喜欢的。把课文和美术结合起来,就很自然巧妙地使获得的多种文化资料得到整合。
3、激励评价是动力。在学生交流和反馈的过程中,我及时地表扬他们主动发现、探索的精神;在学生示范作品后,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我既及时发现他们的可贵之处,又委婉地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提高。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老师,我困惑着,努力着,实践着,尝试着,反思着,写到这里,才发现,已经坐了一个下午,天已经黑下来了,没关系,走过了黑暗,又将是一片光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