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西湖“绿”的特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生静静地听)
三、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 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1 西湖的绿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2、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讨论来解决的。
2、请学生自由畅谈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到了西湖的“绿”?{3、4、5})
⑴ 请同学们再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来写西湖的“绿”的。从哪些方面来写?
⑵ 读懂哪一处就说哪一处。并理解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对西湖的印象。
⑶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读。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说到西湖的“绿”则重点抓住西湖的“绿”来讲。)
三、巩固
1、出示写西湖的诗文进行比较认识。
(根据学生的资料灵活进行。)
2、学生出示资料,并进行学习。
四、小结
作者用了比较,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绿”,赞美了“绿”的生机,“绿”的茁壮,这一切的美都是作者观察出来的,我们来时要多观察,多体会,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2、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板书设计:
3-1 西湖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3.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心旷神怡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二、形近字组词。
倾( )炯( )栀( )潋( )访( )
顷( )迥( )桅( )敛( )防( )
般( )溅( )堤( )
股( )浅( )提( )
三、填空。
1、《西湖的绿》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 ),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 ),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 ),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2、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 )。”峰下蜿蜒的小径:“( )。”此外还有溪水:“( )”。
3、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 )。
4、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 ),与( )相比,“( )。”
四、阅读欣赏:
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题临安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林升 苏轼
山外青山楼外楼, 黑云翻墨未遮山,
西湖歌舞几时休? 白雨跳珠乱入船。
暖风熏得游人醉, 卷地风来忽吹散,
直把杭州作汴州。 望湖楼下水如天。
板书设计:
3-1西湖的绿
(相机板书)
教学后记: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