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教学目标:
读准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积累词语,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体会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更强烈的思想感情。读名句,体会游子征夫对故国对乡土的眷恋之情。读成语故事,理解买椟还珠的意思,并能结合实际谈启示。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后,能表达更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1、多种形式练读,读准字音。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
2、师总结:这些字很容易误读,读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
3、思考:大家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4、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指导。
踱步:慢步行走。
玷污:弄脏(多用于比喻)。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破绽:衣物等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相形见绌: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足。)
5、让我们好好读读这些词,并把它们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中吧!
学生朗读,积累。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1、自由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下列句子的不同感受。
2、分组比较读句子。
3、全班交流。
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话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西山,对昆明湖,对雄伟绵延的长城的依恋之情,一句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晋祠的山、树、水由衷的赞美。而两组句子中的第二句都只是普通的陈述句,没有强烈的情感,语言缺乏感染力。
4、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作者的情感。
5、在学过的文章中找找排比句,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6、鼓励学生在自己作文时运用排比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断句。
3、结合注释,字字落实,理解诗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的意思是:北方所产的马南来后仍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向南的树枝。马和鸟尚恋旧不忘本,更何况人呢?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的意思是:狐狸死时把头朝向巢穴,而人怎能忘掉自己的故乡?“狐死首丘”是自古以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4、感情朗读,背诵着两句诗。
5、交流、积累其他表现思家怀乡情结的诗句。
第2课时
四、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买椟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买椟还珠》选自于《韩非子》一书,韩非子借用这个寓言来揭露战国游说之士巧饰辩说,华而不实,讥讽战国时国君惑于动听言辞,以致取舍失当的现象,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时至今日,这则寓言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启示,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独具的魅力。
5、感情朗读成语故事。
6、同桌互讲述故事。
第3、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现状、构思作文。
教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情境导入。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公元2059年。一天清晨,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每日清晨播出的“地球广告”,突然,屏幕上闪过这样一则消息:从今日起,全球将停水一个月!伴随着消息的播出,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再也放不出一滴水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50年后的那一天去看看吧!
2、揭示习作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小结:写没有水的情景,人和其他生物的反应,出现全球停水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思考。
三、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1、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水的情景。
学生自由想象、述说。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文字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是否关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否将水资源充足时和没有水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
四、鼓励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习作,再次修改。
1、赏一赏。请两位同学读他们的习作,请大家认真听:故事情节是否合理,是否富于想象。
2、品一品。对两位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主要从情节合理,想象丰富,语句通顺几个方面师生共同评议,感悟习作方法。
3、改一改。
(1)引导学生交流在点评欣赏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2)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作文。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乐园(六)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