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
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学习《游园不值》
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篱落( )的小径( )的树
( )的蝴蝶( )的菜花( )的儿童
(4)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