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淙”,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东游西荡”和“没头没脑”,分别写出3个结构相同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时间的珍贵,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完成作业本第2、3、4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齐读课题。
2.释题,设疑。“时光”就是什么/(时间、光阴)。
过渡:这是—首抒情诗,诗中把时光当作一位老人来写,他的礼物会是什么呢?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思考:涛中的“你”指谁? “我们”是淮?这首诗是谁对谁说的话?
2.读后回答,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这首诗是一群纯真可爱的少先队员向时光老人倾吐的心里话。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①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课后习题3中的词语。②说说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红领巾什么礼物,
2.检查自学。
①正音:淙。
②理解词义:淙淙、大好时光、东游西荡、没头没脑、糊涂(说说近义词)、浪费(说说反义词)、珍贵(与“宝贵”比较,文中说什么珍贵?)。
3.分小小组试读课文。
4.课堂练习(作业本第3、4题)。
5.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回答每节说了些什么。
2.讨论分层:课文先写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的礼物,再讲我们的决心,根据这两方面内容,我们怎样给诗歌分层次呢?
3.指名分层,讨论交流。
第一层(1—3)节,写孩子们感谢时光老人带来的礼物。
第二层(4—7)节,写孩子们向时光老人表达自己的决心。
五、课堂作业。
1.读课后习题3的词语,并抄写1次。
2.课堂作业本第2题。
3.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层读议,朗读和背诵训练,完成全部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议第—层。1
1.时光老人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年中的大好时光,也带来了希望。课文是怎样形象地描述的?轻读第一节后讨论。(抓住“东风”、“快活地飞上”、“青草”、“千万朵”、“张开”等词。)
时光老人把____________带给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时光老人把____________带给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和练习展开想象: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原野图。指名抓住重点词口头叙述。
4.指导朗读。
朗读诗歌要注意重音、停顿和韵脚。读这节诗时,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口气,把“东风、带、快活、飞上、青草、带、千万、张开”等重点词读重音用……标出,语气停顿处用“.”标出。(出示投影字幕师边叙述边标重音、停顿。)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练读。而后教师小结学法和内容。
5.时光老人还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上节学法自学第2、3节
完成练习:①填表。
时光老人把____________带给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
时光老人把____________带给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
时光老人把____________带给____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_。
①给第2、3小节标出重音和停顿,再有感情地朗读。
6.交流自学情况,着重理解承上启下的第三节,抓住“这份珍贵的礼物赛过黄金”这个中心句。
①比较句子。
a 这是份珍贵的礼物。
b 这份珍贵的礼物赛过黄金。
c 这份宝贵的礼物赛过黄金。
②为什么时光那么珍贵?古往今来,都有哪些珍惜时光的格言或名人名言呢?
7.教师小结,朗读1—3节。
二、读议第二层。
1.时光是那么珍贵,这位老人是怎样对待人们的呢?自由读4、5节后回答。i
①第4的“——”表示什么?因此,下句就要读得强调些,突出些。(指导朗读并小结时光的公平,所给的时间没有多少之分,一律公平。)
②引读第5节。
懒惰的人——,时光老人——’
懒惰的人——,时光老人——,
糊涂的人——,时光老人——
可见时光老人非常严明,对懒惰、糊涂的人是绝对无情的。我们就用嘲笑的语气来读这节诗句。
③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呢? (生举例)
2.我们红领巾不仅知道了时光老人的公平、严明,还知道了什么?大家读第6、7节,读后讨论。
①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时间会悄悄地流逝,—去不回头”。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时光都有“公平”、“严明”、“—去不回头”这三个特点。)
②我们红领巾怎样才能“响亮地向祖国汇报”?
抓住“不懒惰、不糊涂、不落后、不浪费”这四个重点词,体会红领巾惜时的决心。(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请学生标重音和停顿。)
3.再读第2层,说说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背诵。
1.总结全文。时光老人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大好时光,带来了希望,孩子们感激他,珍爱他的礼物,珍惜时光,奋发努力,决心响亮地向祖国汇报。
2.朗读全诗。
3.试背诗歌。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5、6、7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