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了祖父徐特立生前教“我”“多读多写”和“定量有恒”读书法的两件事,学习革命前辈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认真踏实的严谨学风,使自己从小打下扎实基础。
2.能系上下文,说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定量有恒”的含义。
3.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掌握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理解“铭刻、贫乏、不以为然、囫囵吞枣、坚持不懈”等词语,并能用“铭刻”一词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名简介徐特立
二、预习课文
1.借助生字表读准音,认清形,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词语:铭刻贫乏不以为然囫囵吞枣
3.指名分节读文。
三、学习读懂课文
1.回忆读懂课文有哪三个步骤。
出示:
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祖父教“我”读书的几件事?
板书:读小学的时候写文章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学外文
(2)课文哪几节写第一件小事?哪几节写第二件事?其余小节写什么?该怎样分段?作分段记号和分层记号。
3.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读第一段
理解:谆谆教导
“谆谆”是什么意思?“谆谆教导”呢?(形容恳切地教导)
理解:铭刻
“铭”是什么意思?(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铭刻”呢?(深深地刻)
(2)再读这一段,读出我对祖父的深深怀念。
4.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哪里看出祖父的谆谆教导深深刻地在我的心里?
(2)师:是啊!在祖父的谆谆教导下,我不仅赶上了功课,而且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祖父的谆谆教导的确是铭刻在我的心里。
(3)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5.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完成了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三段。至于祖父对我的谆谆教导是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布置作业
抄词,家默,读文。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祖父教我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完成读懂课文的其它两个步骤,出示板书:
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二、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二段。
1.默读,回忆:这一段写祖父在什么时候教我读书的几件事?可分几层?
板书:读小学的时候写文章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学外文
2、祖父为什么教我写文章呢?引读第2节:祖父之所以教我写文章,是因为读小学的时候——(我最怕……贫乏。)
“贫乏”的近义词是——(缺少),“贫乏”的反义词是——(丰富)
师:“贫乏”就是缺少。不丰富的意思。课文中指我的作文缺少生动的语言,词汇不丰富,也就是“内容枯燥”。
3、因为我害怕写作文,祖父才教我写文章。那么祖父为什么教我学外文呢?
引读第8节课前半部分:
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医院),出院以后,我赶紧补课。可最困难的是——(外文),因为——(连……没学过),所以祖父教我学外文。
(二)学习第一层(第2至7节)。
1.用( )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
2.自由读第3节,思考:祖父教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板书:多读
多写
3.为什么要多读多写?读祖父说的话。
出示:
只有多读多写才有写好文章。“多读”的好处是既能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经常练习自己的笔。
4.引读第4节。
于是,我就下功夫多读……可是,提笔写作文时,进步仍不大,这时,祖父又说——(禹强……不动笔墨不读书。)
(1)祖父针对我读书方法不对这个问题,教了我什么读书方法?
板书:边读边想
不动笔墨不读书
(2)引读理解。
所谓“边读边想”就是指读书应该——(慢慢地读……道理的),如果——(书上有哪些……才好)。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要养成——(一边……不读书。)
5.出示课后练习2/(1)
(1)句中“动笔墨”指是的什么?(一边……一边……)。
(2)“记笔记”指的是什么?(做摘抄等)
(3)“不记笔记”就是不动笔墨,祖父告诉我“不动笔墨就不要读书;反之,读书就一定要——(动笔墨)。
(4)齐读这段话。
6.听了祖父的话,我的态度怎样?
理解:不以为然
(1)“然”什么意思?(这样)“不以为然”呢?(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放在心上。)
(2)用“不以为然”的口气朗读第5节。
7.学习第6节。
(1)因为我对祖父的话不以为然,所以祖父接着说——。
(2)囫囚吞枣
a、“囫囵”什么意思?(整个的,完全不缺的)“囫囵吞枣”呢?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在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理解。)课文中指我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b、我是怎样“囫囵吞枣”的呢?引读第4和第6节。
我不管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短篇……拿来读)。所以,提笔写作文时——(进步不大)。像我这种读书方法,书读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比“囫囫吞枣”似地读儿篇文章的收获——(大得多)。
8.学习第7节。
(1)祖父教我的方法是否有效?从哪个词看出?(果然)
(2)“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一样)
“事实”是指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所说或所料的”指多读多写就能写好文章。
(3)齐读。
9.概括第一层层意。
(三)学习第二层(第8至ll节)。
1、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层。
默读,并动一动笔墨,用( )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想想祖父教了我什么学习方法?讨论:这方法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描写祖父的句子,回答上题第一问。
板书:定量有恒
(1)自读第8、第10节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思考:“定量”是什么意思?“有恒”指什么意思?两者中,关键是什么?
(2)填空。
“定量有恒”中的“定量”是读书要规定数量,不能贪多,“有恒”是指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其中关键是有恒。
(3)理解。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松懈)
3.祖父是怎样教我读外文要“定量有恒”的?引读第8、第10节
4.祖父是怎样坚持做好“定量有恒”的?出示课后练习2/(2)。
(1)个别读。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祖父是把“定量有恒”中的“有恒”作为学习的关键来对待的?(坚持,一年多)
(2)“定量有恒”的学习方法有效吗?哪里看出?(考入了巴黎大学)
(3)齐读句子。
5.概括第二层层意。
(四)小结。
1.用层意合并法概括第二段段意。
2.师:通过学习第二段,我们完成了读懂课文的第二个步骤:细读,理重点词句的意思。下面,我们进步第三个步骤: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三、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1.分组朗读第二层的第一、第二层。
2.从祖父教我读书的两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习要有良好的方法。严谨的学风)
3.这个道理是文中哪些语句告诉我们的?(祖父的语言)
4.师生配合读全文。生读祖父的语言,师读其余部分。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学习了《祖父教我读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把祖父教“我”的学习方法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做个对社会有用人。
五、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写读书心得、读后感,并在班上交流(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感受)。
板书:
2l、祖父教我读书
(徐特立)
读小学的时候 写文章 多读边读边想
多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 学外文 定量有恒
词语注释:
铭刻——铭记。课文指祖父教“我”怎样读书的两件事深深地记在“我”心里。
贫乏——缺少,不丰富。课文中指“我”的作文缺少生动的语言,词汇不丰富。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点轻视或不当一回事,不放在心上的样子。
囫囵吞枣——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的东西。把整个枣子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坚持不懈——懈,松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松劲,不泄气。
资料:
徐特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革命根据地教育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央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7、8届中央委员。
徐老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任教时,曾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毛泽东任主席后,在徐老六十寿辰时曾写信给徐老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徐特立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