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诗二首
囚 歌
教材说明
〔解题〕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效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结构分析〕
这首诗很短小。全诗共10句,分为三节。
第一节(前三句),写反动派诱惑革命者以尊严换“自由”。
第二节(中间三句),写诗人高傲地拒绝敌人。
第三节(后四句),写出诗人不怕牺牲,追求自由的理想和信念。
〔语意理解〕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己的法则。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写出诗人不怕牺牲,以坚定的信念去追求自由的理想!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精练、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和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4.会写本课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释题,介绍作者
a.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b.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课前安排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在交流时,学生不仅互相传递信息,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b.指名接读课文,注意正音。评价读得怎么样?
c.齐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诗歌,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朗读上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出诗的节奏,为下一环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做好铺垫,从整体感受诗歌内容。)
(3)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a.刚才我们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那么请找一找这首诗中几处提到“自由”,勾画相关句子,想想每处“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b.读文质疑: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为什么叶挺又不要了呢?这不是矛盾吗?在小组内读一读一二节诗,讨论刚才的问题。(小组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全班汇报)相机理解“人”、“狗”“一个声音”、“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的喻意。体会如果从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严。
(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抓住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诗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为突破口,让学生去质疑探究,通过对比,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去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c.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诗
①(课件出示从电影中剪辑的一幅图:革命英雄图,叛徒形象图,丑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形象图)引导学生看图,联系诗歌,说说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生自由说,感悟第一节内容)
②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却作了坚定的回答!(生齐读第二小节)
(课件出示:叶挺将军在牢房内的生活照)假如你就是叶挺,此时此刻你会想到什么?(生自由说)让我们怀着对革命者的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师引读该段)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以读为主感知课文。这样不仅增加了读的趣味性,而且进一步陶冶了情感。)
d.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节。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你怎么理解这节诗?(同桌讨论,汇报)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
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挺将军怎么样?(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师板书)
(本环节旨在采用情景串联,说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升华情感。力求达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感情的升华。巧妙点拨、引导,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意思,特别是读懂有比喻意义的诗句,使学生在“读,思,议”中感受诗歌内容。)
2.积累内化。
背诵诗歌。
3.识字写字。
认识要求会认的字。
4.练习。
书写生字,背诵诗歌。
资料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 原名叶洵,字希夷,广东省惠阳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军长。
早期生涯
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
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追随孙中山革命,在福建漳州加入粤军,并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0年,孙中山命令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一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同年10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
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期间
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旋调任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
1926年5月,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从肇庆、新会出发,向湖南前线挺进,讨伐吴佩孚。6月5日,独立团经过两天的战斗,攻占湖南攸县城,7月20日攻占浏阳。8月,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随后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地,8月30日占领贺胜桥。9月,率部围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攻入武昌。叶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1927年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办公,国民革命军进行了扩编或改编,叶挺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兼任第十一军副军长。
1927年5月,夏斗寅叛变,袭击武昌。叶挺率部奋勇作战,打垮夏斗寅。
武装起义和退出共产党
1927年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军进入潮州、汕头地区,在寡不敌众而遭失败的情况下,叶挺和周恩来等转移到了香港。
1927年12月11日,叶挺从香港回到广州领导广州起义,出任工农红军总司令。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产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成为素食主义者。
1932年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1938年,叶挺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之后入狱五年。
飞机失事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扬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叶挺作品:
囚 语
一个人,当可能达到他生命最后一程的时候,他需要眼泪,这不是妇人、懦夫的眼泪,是壮士哭战友的眼泪。他需要狂歌,需要狂笑,最后一个意识、一个感情战胜了一切了,他会发出凯旋的微笑。
自由像水和空气一样,得之不觉可贵,失之则难堪,或至于死。未理发已一个多月了。这是我今日仅仅所能做的自由,囚徒的自由。我今日幸为囚徒,须发蓬蓬,是囚徒本色,为什么不保持这样本色呢?我已发愿,我一日不得自由,必不理发剃须,这是我的自由。
[中美合作所遗迹]
中美合作所全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计局(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在1942年共同创建的用于训练特工的场所,雄村中美合作所是中国最早举办的合作所。
在40年代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寇“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为了从国民党当局那里获取对日作战的情报,双方签订了秘密协定,于1942年组建,1943年7月正式成立了一个情报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由国民党特务头子、军统局局长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部派遣的少将梅乐斯任副主任。
“中美合作所”设于重庆西北部歌乐山下纵横10余公里的群山之中,建筑房屋800余间,将包括渣滓洞、梅园、杨家坪、造石场、白公馆、五灵观、红炉场、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扬公桥、朱公馆、步云桥、岚垭等地在内的大片土地划为禁区。在这个特殊禁区内,有戴笠、梅乐斯的宅院,有2000多名中美特务的宿舍、办公厅、餐厅、跳舞厅、大礼堂、军火库、仓库,以及关押革命进步人士的渣滓洞、白公馆等多处监狱。当时,这儿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中美特务如狼似虎,横行一时。
“中美合作所”一方面对日进行“特种战争”和“心理作战”,另一方面则是由美国为国民党当局训练特务。该所除在其举办的两期正式训练班中培训了具有特种技能的专门特务1000多人外,还集训了军统局的“忠义救国军”、别动军的武装特务三、四万人。自抗战胜利后,这里便完全成了国民党政府专设关押、刑讯、残杀革命人士和共产党人的罪恶机构。
1943年底,“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看守所,设牢狱20余个,白公馆和渣滓洞为其中最大两个。在这两座牢狱旧址内,有大量的实物和国片,记载着美、蒋特务大肆迫害革命人民的罪行。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两座牢狱里杀害的知名人士中,有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负责人车耀先,华蓥山武装起义领导人邓惠忠,优秀共产党员江竹筠、许晓轩;还有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及其妻、儿3人,国民党中央原候补监察委员、在共产党影响下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薛传道;有归国华侨廖瑞卿等。新四军第一任军长、抗日名将叶挺,也曾被秘密关押在这里,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撤离大陆以前,对被囚禁在这里的331位革命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集体大屠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一一?二七”大血案。
重庆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起烈士墓,屹立起革命烈士纪念碑,搜集整理了烈士们的革命事迹,并将原“中美合作所”旧址辟为展览馆,以供人们缅怀和学习烈士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诗为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诗作。
〔结构分析〕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的理想和志向。全诗共3句,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写“我”不学小鸟,而要学习雄鹰和海鸥。
第二层(后一句),写“我”的理想是在自由与力量中展翅翱翔。
〔语意理解〕
“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
我,渴望去那寥廓的天宇高高飞翔。
是雄鹰和海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那金丝雀和学舌鸟决不是我的理想。”
“短长”,是非、好坏。“廖廓”,高远空旷。“天宇”,天空。“雄鹰”,雄健勇猛的鹰。“海鸥”,成群在海上或内陆河流附近飞翔的海鸟。“金丝雀”,身上有许多鲜艳颜色,叫声很好听的一种供观赏的鸟。“学舌鸟”,会模仿别人说话的鸟,如鹦鹉、八哥等。诗歌的前两句直接道出了“我”的志向和理想:不屑与整日唱个不休、胸无大志、自得其乐的小鸟争个高下,决不做那被供养在笼中的漂亮的金丝雀和没有主见、只会跟在别人身后人云亦云的学舌鸟,“我”要学那雄鹰和海鸥,志在蓝天,搏击风浪,在茫茫天宇和苍茫大海之间,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箭一般地飞翔,勇往直前地飞翔,充满热情、力量和胜利的信念地飞翔!我要做一个飞舞的、自由的精灵,向着更高、更远进发!
“我,不习惯用甜美的颤音柔声啼啭,
我要在自由、欢乐、力量和意志的蓝天展翅翱翔。”
“啼啭”,鸟儿婉转地啼叫。“翱翔”,在天空中回旋地飞。这一句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志向与追求:决不贪图安逸,自得其乐,苛且偷安;我追求的是自由的天空,战斗的欢乐,搏击的力量和钢铁般的意志。这一句于字里行间传达出无往而不胜的信心与力量。
〔写作特点〕
1.直抒胸臆,气概豪迈,催人奋进。
2.运用暗喻手法抒发理想与追求,生动形象。
3.格律严整,行文整齐,充分表现出诗歌的形式美。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诗人的理想和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
3.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并了解惠特曼的生平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收集与本诗主题相类似的其他现代诗歌1~2首。
〔教学时间〕
1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课文处理。这是一首抒写信念和理想的抒情诗,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的好课文。现代诗歌不受旧体诗的格律束缚,注重诗歌的内在旋律和节奏,在感情的抒发上显得更加奔放。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涵,要以朗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朗诵,在诵读中感受意境,抒发豪情,由于诗歌的篇幅短小,在阅读本诗时,还可以找几首相关的诗歌结合起来一起诵读。总之,要把本课上成一节现代诗歌的“诵读课”。
(2)教学过程。
①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②诵读课文,把握节奏。自由朗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把全诗读通顺,要吐字清晰,分清四声,准确有力;二是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自由朗读时,哪些地方应该读得重一些,哪些地方应该轻一些,哪里应该停顿,分别用“?”和“/ ”做上记号。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朗读,读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
③品读诗句,体会诗情。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语句,玩味体会。学生可能会感到在抓语句方面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感情就藏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诗歌感情时,要善于抓关键词句。这是阅读现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你能从诗中哪些词句上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可以自己体悟,也可以互相启发交流。
如第一句:“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 / 我,渴望去那寥廓的天宇高高飞翔。”可以引导学生抓“不愿”、“渴望”,抓“争短长”、“飞翔”,抓“我”字后面的停顿,等等。
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理解,不要强求一致的答案。
④再读诗歌,抒发豪情。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诵,把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对诗歌包蕴的情感已经有了较深的体会,所以这时的诵读应该有别于前面的朗读,主要是在表达情感上应更为准确,并更加充满豪迈的激情。
教师要注意诵读的指导。一是要主动参与诵读,和学生一起朗诵并起到示范作用;二是朗诵的形式要多样,可以个别朗诵,可以集体朗诵,可以站在座位上朗诵,也可以到讲台前朗诵;三是教师要做好服务,为学生的朗诵配音乐,帮助布置朗诵场地,等等。
⑤拓展诵读,升华情感。出示课前准备的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诗歌,师生共同通读,在激情的诵读中结束教学。
2.积累内化。
朗诵诗歌,填空:诗中的“小鸟”代表_________________,“雄鹰”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识字时注意“寥”和“翱”的读音;写字时,要注意“寥”的上中下结构和“翱”的左右结构。
(2)仿写练笔。试着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4.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以革命理想和人生信念为主题的现代诗,在班级组织开一个诗歌朗诵会。
资料
〔惠特曼(1819~1892)〕
19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其创作可分三期: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1848年革命;《大斧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批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资产阶级文明的贫乏和国家机构的腐化;《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诗二首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