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编写组 李庄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其内容包括“口语交际”、“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语文活动”五个部分,全书均采用话题单元的编排方式,共分为10个单元。单元内的每个部分自成体系,相互关联,螺旋上升。以下,按上述五个部分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分别介绍说明:
一、口语交际
1.教学内容
本册口语交际共安排8次(两个识字单元未安排),每课单列,编排在单元课文之前,以发挥学习母语的优势,强化口语交际的功能,突出“口语先行”的特点。
交际话题均来自儿童现实生活,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每课包括三个部分:课题——揭示交际内容;简图——提供交际环境;提示语——引出交际话题,提示交际步骤。这种呈现方式,有利于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设计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交际互动,初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谈的能力。
2.教学要求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基本意思。
③听故事,能复述故事大意。
④能讲述完整的小故事,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愿意与同伴、老师、家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
⑥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3.教学建议
①把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及内容设计,借助提示语及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欲望,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
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宽话题内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
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④提倡有创意地使用教材,注意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⑤注重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交谈的能力。
二、汉语拼音
1.教学内容
汉语拼音安排在教材的前4个单元,共14课。每课配有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语境歌。语境歌里含有本课所学的拼音字母(均以红色标记),努力把学习拼音寓于语境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体现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有机结合。
其次,每课还配有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情境图与语境歌相对应,图文并茂,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儿歌内容,又有利于学习汉语拼音。形象直观的表音表形图有利于识记、认读字母。同时,课后设置了拼音的描红和书写,“语文活动”中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拼音练习,以强化拼音的复习与巩固。学生学习拼音,是为了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不是用拼音代替汉字阅读。因此,拼音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做了适当调整。
2.教学要求
①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②能读准声调,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
3.教学建议
①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语境歌、情境图、表音表形图等),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强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②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并以活动、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巩固。
③把握拼音教学的要求,既要扎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要人为地拔高或降低要求。
④把握教学总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三、识字写字
1.教学内容
本册识字教学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会写的字每课控制在5—7个,会认的字每课约6—8个。全册识字课安排两个单元,即“识字1—4”和“识字5—8”,共8课。采用看图识字、情境识字、归类识字、韵语识字等方式编排,目的在于显现汉字基本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引发学生发现规律、自主识字。
识字课中,每课包括五个部分:情境图、韵文或字词等、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写字格。其中,情境图与韵文内容相互对应,图文并茂,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语言环境;要求会写的字以田字格的形式呈现,并从生字中抽出基本笔画,分列于生字后面;要求会认的字列于会写的字下面,用横条框记,以示区分。
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紧密联系,每课的生字书写列于课后,生字按笔画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每个生字的笔顺依次标示,以利于学生通过描红掌握生字的笔画笔顺,这种呈现形式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儿童的学习。
2.教学要求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307个,其中会写149个。
③掌握23个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简单的偏旁部首。
④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⑤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教学建议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严格区分“会写”和“会认”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会写”的字应做到“四会”,“会认”的字要能准确地认读。学过的生字要及时巩固、复习,尽可能运用,避免回生。
②识字课(1—8)应根据各课的编排方式及生字的构字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引发学生寻找规律,自主识字。
③课文(1—16)应根据课文及生字的数量多少、难易程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识字方法,形成初步的识字能力。
④识字教学要注意与语言环境结合起来,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结合起来,在相互联系中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⑤同一篇课文中,不同的字也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克服识字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⑥写字要加强。识字过程中的书空、课后的描红、写字练习都不能忽视,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从小掌握正确的汉字笔/顷规则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及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阅读
1.教学内容
本册阅读课文共16篇,大都是精选新编课文,以相对集中的话题分为4个单元,每单元4篇课文。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蕴含人文精神,文质兼美,浅近生动。全文注音,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每篇课文配有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画面精美,图文对应,有利于促进儿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维的发展。
课文后面依次分列会写的字(用田字格呈现),会认的字(用横条呈现)和描红、书写的指导,以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后题的练习均以“读、写、说、填”等方式呈现,简洁明了。第一道题多为“朗读”或“背诵”,以突出阅读课以读为主的原则,并通过一定量的背诵积累语言;第二道题多为“语言实践”或“拓展延伸”,意在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创新精神。有些课后还设置了选做题,供师生自主选择,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2.教学要求
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进入阅读初始阶段,尚未具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本册的阅读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①激发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
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
④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⑤尝试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⑥背诵指定的课文,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
3.教学建议
本册的阅读教学,应依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做到以下几点:
①凭借课文,联系生活,结合图画,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指导语文实践。
②加强朗读,从读人手,以读带讲。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初步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③增强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夯实基础,促进发展。
④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人文情怀。
⑤提倡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感悟,留有余地,拓展空间,发展个性。
五、语文活动
1.教学内容
“语文活动”作为一个板块,安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共10次。它不只是单元内容的复习和巩固,而是通过“语文活动”,整合其他板块,并适当地拓展、延伸。在综合性的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前4个单元的“语文活动”均为该单元的拼音复习,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后6次“语文活动”均设置了以下三个栏目:
①“万花筒”——重在综合运用。内容有汉字的笔画、结构、书写、填词、组词、说句、归类等。题型均以卡通人物和对话框的方式呈现,形式活泼、新颖,贴近儿童生活,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②“百宝箱”——重在积累感悟。内容以童谣、儿歌、古诗为主。引领学生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③“大舞台”——重在拓展延伸。内容有制作姓名卡片、打电话、剪贴作品、自制贺卡等。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进射创新火花的平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味创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愉悦。
2.教学要求
由于“语文活动”的教改实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时间不长,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局限性很大。因此,本册的活动要求不宜过高,建议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①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与人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热心参加各种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④培养实践能力,逐渐增强语文素养。
3.教学建议
①根据栏目设置的内容,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学习与运用,借助栏目内的卡通人物及对话框,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巩固、迁移、深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②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背诵诗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③根据栏目内绘制的图画及提示语,联系儿童自身经验,沟通儿童生活的具体性、丰富性与学习语文的抽象性、典型性之间的渠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拓语文学习的新视野。
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在使用本册实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诉我们,以便日后修订.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总结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