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
一、疑问引入:
我们都知道鱼离不开水,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那个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轻声快速朗读。
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这段话,想想这个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开始。
你是怎么理解“一丝不苟”的?
那什么叫“工笔细描”?
除了描写金鱼的轮廓之外,每个部位都画的十分细腻。你能读出文中工笔细描的句子吗?(引用姑娘绣花的细致来表现青年画画。)进行朗读指导
什么叫“挥笔速写”?(出示图片)
画的又快又好,用粗线条勾画出金鱼的轮廓。你能读出文中挥笔速写的句子吗?同学们找到的词都表现了他的认真,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词形容?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特别的标点符号,你们发现了吗?你们知道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是什么关系?写出了青年画画两种不同的笔法。这些词写的好不好?希望同学们把它勾下来积累下来。
指导朗读。
3.作者写得多好呀!这位青年仿佛已经在我们面前画画了。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把这个青年画画时的情景写活了?
(板书动作、神态)
4.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的那么鲜活、逼真?
生: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你怎么知道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这组句子,比较下列句子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课件。)
生:用词准确。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5.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青年的专注?
①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突出了他看鱼时的专注。观察鱼仔细。
怎样才能读出青年的专注?(只动嘴巴,不发声音,开始。——齐读。)
②这是作者通过描写周围人的表现来突出青年看鱼的认真,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这种描写叫侧面描写。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个片断。(自由读)这个片断也是场面描写。从片断的提示上,再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都融合在一起使用。
欣赏完片断我们一起找一找与文中这句话相对应的图,仔细观察书上128页至129页的图,大胆想象,完成下列练习。
进行片断练习,适当点评。
6.找的很准确,看来同学们都是用心读书的孩子。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位特别的青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7.找一找文中几次出现“鱼游到纸上来了”?
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提到“鱼游到纸上来了”?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他心中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8.聋哑青年画得好,也要靠作者写得好才能表现,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推荐理由: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进行了《鱼游到纸上》这一课的设计,执教这堂课,有以下体会:
我认为这节课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
整节课头绪简化。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努力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是两者的关系。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其次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三、水到渠成
在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这句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把青年画画时的情景写活了?”学生来联系以往学过的写人物的方法回答到:“动作”“神态”。以文本为最佳示范,自然的教会学生怎样去描写人物,再出示课外片段,通过运动会场景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分析,来巩固学到的写作方法。
四、重视课内拓展。
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运用。因此在设计时就注重用好文本的同时,运用文中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围绕文中插图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运用已经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描写具体。通过教学,学生发挥的很不错,从不同角度把这个场景写得很具体、生动,图文结合的学习,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得以锻炼。这样长期积累,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