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单元教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组《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教学设计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教科所 李小葵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三年级上册 > 第六组 > 人教课标本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开、回、出、来、抽出、密密层层、封、严严实实、飞舞、积满等。

6.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围绕“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7.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1.整体构思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时,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在进行单元整体回归时,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由本组课文生发出去,不要局限于本组课文。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可以按照“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细读品位──回顾全文谈感受”的模式进行教学,生字词语的教学视具体课文随机而定,可以集中教学,也可以随课文学习。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时,教师不必条分缕析,可以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比较。

2.具体建议

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教师指导古诗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可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如,学习内容的选择: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请你选择读一读,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吗?学习方法的选择: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开展交流、讨论?你是怎样背出你喜欢的段落的?练习形式的选择;你是说一说、写一写还是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2──5自然段结构、写法相似,根据课文的这个特点,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以自定段落,自选学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东方之珠”》一文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学的讨论交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四、教学资源

1.利用好网络资源:教学本单元可以参考的网站有:http://www.newxue.com/。

2.利用好图书资源:介绍祖国各地名胜古迹、优美风景的系列课外读物是本单元参考的主要书目。另外,《唐诗三百首》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读一读,背一背,对我们理解本单元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大的帮助。

2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美景,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古诗,说说了解的诗人。

2.导入新授,检查学生预习《望天门山》的情况。

(1)齐读《望天门山》后,指名读。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雄伟的长江美景。

二、朗读诗歌,感受美景

1.再读诗歌,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较容易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帮忙,较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2.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自主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学句意,小组讨论句意后,指名说句意。

【让学生从文本的自由品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中意境】

(3)播放课件:从中间割断,清清的奔腾东流的长江水,到了天门山时,被陡峭的山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4)自主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6)指名说句意:雄奇秀丽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3.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诗意。

4.引导学生理解《望天门山》表达的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指导感受理解:“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

“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随文指导学生学习“我会写”的生字:断、楚、孤、帆。

(3)指导朗读:用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呢?(磅礴,雄壮,充满阳刚之气。)

(4)画一画: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来。画好后,指名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看课件理解诗,把诗变成画,进一步感受诗中美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古诗:提示“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字,帮助背诵。

四、作业设计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写《望天门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切入,背诵第一首诗

二、出示课件,创设情境:欣赏西湖美景,引出新诗

【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给学生提供学习古诗的参考方法:

1、朗读(读通古诗)。

2、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再次朗读(读懂诗意)。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意。

5、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6、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三、小组汇报,相互评价,理解古诗

1.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笔下的西湖是怎样的,

3.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读诗歌,你体会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四、比较朗读,引导背诵,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1.男、女孩比赛读:男孩子用雄浑的声音朗诵《望天门山》,女孩子用甜美的声音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读后相互评价。

3.小组轮读。

3、指名背诵。

【通过比较和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再次体会两首诗描绘的不同景色和不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引导创新。

1.布置作业:搜集长江、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等,搜集其他描绘风景的诗句。

2.口语交际;开展“我是西湖(三峡)小导游”的口语交际活动。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 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也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上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呢?用──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

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悟情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向学生提供关于“西沙群岛”的网址,引导学生课余可以上网浏览,全方位认识了解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等。

(2)(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赏映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浸在抽出欣赏苍翠宝库葱葱茏茏严严实实

三、细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有感情朗读或背诵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2、过渡: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交流,联系下列重点词语来理解: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4.出示课件:小兴安岭几百里连成一片的林海。

三、学习课文第2至5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学生交流: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一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词语。)

(4)随机出示课件:播放淙淙的流水声和小鹿各种各样可爱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5)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6)引导学生说一说:小鹿跑出来看见了什么呀?

(7)小结并板书本段学习方法:读──画──找──体会

【设计理念:本课佳词妙句随处可见。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用“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时,相机出示课件:大兴安岭各个季节美丽的景色。

指导学生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可以试着背诵。(指名读、比赛读、齐读、表演读、配乐朗诵)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6.达标测试: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说一说:本文是按___ 、___、___、___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_______和丰富的_______。

7.再次回到最后一段:

(1)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体会“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价值、有贡献)

四、总结全文: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小练笔:(任选一题)

写一写小鹿看到的美丽景色(黑熊、松鼠的心里话)。

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24* “东方之珠”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习搜集使用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你心中最向往的某个城市的资料。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

2.学生汇报交流。

3、过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一起到香港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3.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4.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设计理念: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画“问题泡泡”,却更具情趣和诱惑,同时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2)交流自读收获。

重点汇报:“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生依据课文及课前搜集的香港的图片及资料汇报,师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天地、灯的海洋……

(3)师生交流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

2.诵读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美读欣赏:师播放香港风光片及课文配乐朗读。

4.交流感受。

师:看了录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个性化的阅读是建立在个性化的理解、体验、积累、评价基础之上的。】

四、拓展研读

1.研读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课前大家还收集到了香港其他方面的哪些资料呢?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侧重从以下几方面的话题汇报研读成果:

(1)香港的历史

(2)香港是航运中心

(3)香港是贸易中心

(4)香港是金融中心

【设计理念:展示收集的资料,并围绕由课文生发的问题进行研讨,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范例。】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师用课件出示练笔提示:

(1)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2)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

(3)香港是

学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学生刚进入书面写作初始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经常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要做到个性化的阅读总是与个性化写作相伴相生的。】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师再次播放香港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六、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师述:被英国侵略者奴役15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拂去蒙在明珠上的灰尘,发出璀璨的光芒。同学们可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孩子,也曾蒙受了和香港一样的耻辱,你知道它是哪里吗?(澳门)播放《七子之歌》,老师带领同学一起深情哼唱。

2.提问:有谁知道澳门的历史?

3.作业:请同学们查找有关澳门的资料,举报一期“我爱澳门”的手抄报。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4.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写作。

2.积累名诗、名句;积累成语,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准备

1.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2.小黑板,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并进行整理。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二、过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三、导学生讨论怎么向大家介绍。

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语言生动形象

四、生生交流。可以与自己的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六、拓展延伸

(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2)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七、课外作业:出一期“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板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写作。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三、课件出示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有关描写风景的名诗名句。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引导学生搜集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二、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

物产类:

文字类:

图画类:

文字图画结合类:

……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三、教师小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