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燕
案例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努力构想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因而事先总会对教学环节斟酌再三、精心设计,每一个衔接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游戏,哪怕是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预先考虑周全,好让一切都能围绕学生在活动。殊不知,教案是死的,学生却是活的,怎可能一成不变?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广告、报刊、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体铺天盖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透着信息。在这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因而他们对事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会迸发出独特的个人感悟。
当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与学生的思维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样冲破教案的束缚,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呢?
案例过程:
窗外,春意盎然,课堂内其乐融融。在轻松、愉快、激烈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已学完了全部生字,连课文朗读都绘声绘色。抬头望了望墙上的钟,时间已不多了,还剩下两个环节,我得赶快抓紧了。“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演‘小山羊’和‘小熊’。请大家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同桌一起边讨论边表演。”我微笑地看着孩子们。这个活动只不过是课外练习,并不是教学重点,我打算让它“过过场”,以便把时间挤出来进行下一个环节。于是,我立即请一组同桌上台表演。
小山羊:“熊哥哥,外面风大雪大,请让我在您这儿住一夜吧!”(大声地说)
小熊:“不行!不行!”(也大声回答)
待他俩表演一结束,我连忙说:“表演得不错!谁再来试试?”望着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暗自欣喜,一切都在按照着我预先的设计顺利地进行着。忽然有个声音冒了出来:“蔡老师,‘小山羊’表演得不对!”我一愣,立即把目光转向那个“插嘴者”——他一脸的认真。我不忍心训斥他,只好耐心地问:“‘小山羊’哪里错了?”“‘小山羊’个子小,叫起来咩咩咩,声音应该是又轻又细的,不应该很响的。”对呀,我怎么只顾教学节奏,而不去琢磨每一个细节呢?这可是个契机啊!于是,我连忙引导学生再仔细读读课文,互相讨论“小山羊”和“小熊”这两个角色到底该怎样演。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孩子们情绪高涨,两人一组,四人一群朗读着、讨论着、交流着。
“外面北风呼呼,雪花纷纷扬扬。天气这么冷,小山羊应该缩着头,冷得全身发抖。
“小山羊讲话很有礼貌,因为他用了‘请’‘您’”。
“小熊不懂礼貌,声音应该是粗粗的。”
“小熊很不耐烦,他还会一边摆手一边把门‘砰’地关上。”
在大家的共同分析与讨论下,重新演时,冻得嗦嗦发抖、可怜的小山羊与没有同情心的小熊形象栩栩如生了。“滴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意犹末尽,个个都显得兴奋异常。虽然,整堂课的教学并没有照我预期设计的那样如期完成。但那一张张小脸、那一双双眼睛中所流露出的喜悦与兴奋,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让我看到了教学的成功。
案例反思:
这短暂的七八分钟使我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这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教学片段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1、作为二期课改的实践者,我也努力地想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平时也舍得花时间去钻研教材,花心思去研究学生,对每一篇教案都斟词酌句,对每一个环节都思索再三,但有时效果却不尽如意。现在细细想来,原来是被教案束缚了。
我们都知道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见,教学内容只不过是一个载体,不是让学生适应它,而是要让它适应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当教师思路不适应学生发展时,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导学,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同时,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分自信与成功。这样,课堂才会焕发生命力,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主动提问、主动回答、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2、二期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活动,也是相互合作的群体活动。教学中,正是学生们相互间一次次的讨论与交流、一次次的修改与实践,才使得那只冻得嗦嗦发抖、可怜的小山羊更加形象逼真,那头不懂礼貌、没有同情心的小熊更加栩栩如生。这些都归功于大家的集思广益,归功于伙伴间的相互合作。因此,我们既要为学生开辟独立自主的学习天地,也要为学生创设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群体合作的空间;既要提倡师生互动,也要倡导生生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见解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以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