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寓言两则》片断赏析 还课堂于学生——《寓言二则》教学片断及反思

新学网 > 语文 >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寓言就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历经岁月长河,我们中国的寓言故事演变成为一个个经典的成语故事。虽说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可是我们班的学生因为平时特别喜于阅读,看过古今中外很多的寓言、童话故事。一些能力较好的学生,很多寓言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他们也早已经体会、感悟至深。

今天所要教学的《寓言二则》,《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虽说也蕴藏着深刻的寓意,但是故事却也十分短小浅显。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读自悟的故事,我要教吗?怎么教?

不管怎么,课文总还得学,我匆匆写下教学思路:第一步揭示课题,理解寓言;第二步学习《南辕北辙》,先结合插图理解“辕”与“辙”,再自学这一则寓言,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接着讨论揭示其寓意;最后表演课本剧。第二课时,再继续学习第二则《滥竽充数》。

在清脆的上课铃响后,我带着不是十分满意的教案迈进了教室,担心没有任何新意的读读课文,学学故事,说说寓意,悟悟道理,演演剧本的教学设计,一些学生会感到十分乏味,这节课会了无生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看两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我板书下课题,“在学习这两则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寓言的特点。谁来说说寓言都有什么特点?”

“寓言故事一般都比较短小。”“中国的寓言很多都是成语故事。如《守株待兔》、《邯郸学步》、《揠苗助长》、《南辕北辙》等。”“寓言一般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很多有劝告别人,还有讽刺的意思。”“老师,我看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还有外国的《伊索寓言》。”……学生们个个争着回答。

“你们懂的可真多。”我故作惊奇也却真的有些惊奇地说,“那还需要我教吗?你们可以小组自学吗?”

“能!”学生们大声回应我。

“好!就你们小组学习讨论着。”在我一声令下后,每一小组的成员有的四五个,有的五六个聚在了一起,展开了激烈的学习探讨。我也连忙下到其中想参与到一些小组中。

我发现一些小组先读读课文,圈圈划划;有的小组已经开始分工合作着什么;有的小组推开我,说先不让我他们在忙活什么;也有的小组请求我的一些帮忙。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似乎也插不上一脚,又把自己转到了讲台上。

不一会儿,看看手表时间已过十几分钟,我忙问他们可以向我汇报了吗?一些小组向我再讨要几分钟。看着他们兴致勃勃的样儿,我答应再给两分钟。看来,我还是十分吝啬的老师。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当我把所有的权利下放还给学生们的时候,学生竟也给了我无比惊叹的答案:

由班长为组长负责的小组第一个向我汇报:“老师,我们可以表演课本剧吗?”“可以啊,怎么不可以?”我忙把他们请了上来。班长扮的角色是季梁,同桌黄逸凡和另一个同学都饰他的朋友。只见他们举手抬足间还真有几分似演员。

我赶紧请众多评委来评一评。有的夸季梁的朋友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演的棒极了!有的说,季梁叫住他,还得亮开嗓子。有的评论着,这个朋友真是死脑筋,人家劝告他还不听。有的小朋友说出了:“这简直是‘背道而驰’”,用另一个成语概括解释了了“行动目标不相一致”。有的说“即使有好的条件,也不能任意滥用”。这个小朋友又说,“人不能固执己见,我们班很多同学有时就是如此。”“一意孤行对自己没有好处,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我想把这话对董芯芯说。”爱批评的林佳怡此时还真对他人进行及时的教育……

学生们纷纷发表着各自的想法,独特的见解、精彩之语层出不穷。他们不仅从表演的水平评价,还从故事的情节作分析评论,有的介绍了自己悟出的道理,还从生活角度,联系实际进行了言论等等。

一堂课下来,我没有半句讲解,倒是学生的滔滔不绝让我拍案叫绝。没有想到这则寓言故事能给人这么多的启示。我真是为他们而感到骄傲。

这边,这个小组又要发言了:“老师,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了,也要演一演。”

……

【反思】

课堂教学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情绪高昂地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主动参与,容易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人赞赏,就能做出更多惊人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

我们不妨把那些一直以来管用的“权利”还给学生。获得了这些权利,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表现欲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他们的热情自然会一浪超过一浪。并且我们要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玩玩;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精彩。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了,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欢欣。

课堂活动,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课堂于学生。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 返回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寓言二则 报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