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3.朗读课文,感受古典白话文的特点。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语感。
【课前准备】
课件及《西游记》原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中,有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它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神话小说,我们回味一下西游记的精彩片段。(播放动画片)你最喜欢那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猴王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根据古典神话小说第一回改编的《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语句 1.大声读课文,注意断句合理,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借助字词典解决,或向同桌请教。 2.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帮助解决个别字词。 三、浏览课文 感知内容 1.师:同学们把课文通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请你再次捧起课文细读,并在关键的地方画出记号。 要求: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用原文回答) 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这样的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 自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石猴如何成为猴王的? 二、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师: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语言写猴王出世和生活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感受。 预设重点研读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语言有何特点? (生动形象、简练、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板书 反复读 问: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石猴感觉怎样?(快乐、自由……)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活泼、机灵、快乐)板书 师小结:读着有节奏的语言,眼前似乎就有一只机灵可爱的小猴在跳跃,这就是内容与语言的融合,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2. 吴承恩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向我们展示“石猴成为猴王的”?请你抓住关键地方进行研读,用心体会语言的意味,做上批注。 预设重点品读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拟人的运用使句子生动,连用动词很准确)板书 (连呼三声、高叫道“我进去”石猴的冷静、自信;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石猴机灵、勇敢)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何不拜我为王?” (聪慧、机敏、有心计) 师:这样的语言还是一只普通的猴子吗? 师问:读着这些文字,一只怎样的猴王出现在你的眼前? (敢作敢为、自信、动作、灵敏……)板书 三 拓展延伸 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读《猴王出世》,感受到了一个活泼机灵、敢作敢为的猴王,走进《西游记》你就会发现不止一个这样活灵活现的人物,这都因语言的珍珠随处可见,捧起它肯定会让你爱不释手,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课下同学们读《西游记》原著,感受古代白话文语言的魅力。 | 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画感受孙悟空的形象,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想更清楚、细致的了解石猴出世及成王。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并进行教学信息反馈,以便掌握初读初学白话文的情况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印象,把握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中,感受经典名著的高人之处,深层次理解重点问题即猴王的个性特点。此环节是教学重点、难点同时进行。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语言积累。 |
《猴王出世》 习题精选(一)
一、形近字组词:
俱( )崖( )瀑( )胎( )
惧( )涯( )爆( )怡( )
二、填空: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 ),虎豹( ),獐鹿( ),猕猿( );夜宿( ),朝游( )。
2.你知道《西游记》中关于孙悟空的经典故事吗?写出几个,越多越好!
三、积累你喜欢的语言写到小本本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