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信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1.《月光奏鸣曲》片段的课件
2.搜集自信名言
3.制作“我”拉琴锯床腿时,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对话时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应同学们的要求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闭眼欣赏,师激情导入:曲子优美动听!好的音乐有诗一般的清幽,有画一般静谧,有火一般的热情,有水一般的清澈,音乐能与我们纷繁的心绪产生共鸣,走入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赢得热烈的掌声。可是,“我”作为小提琴手在上演《月光奏鸣曲》之前,曾是个音乐白痴,只有唯一的耳聋听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入作者落雪的成长故事。 二、乐曲伴奏,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音。 3.学习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 4.默读课文,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轮读课文,确定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 2.小括号标注“我”拉琴的六要素。 3.中括号标注老妇人的言行,并揣摩她的心理活动。 4.交流讨论文章的两条线索。 四、质疑问题,归纳设计 1.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并借助工具书试解决。 2.出声读文,边读边想,要理解课文内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列举出来。 3.小组交流设计的问题,比比谁的问题设计好。 4.教师归纳问题并总结确定中心议题。 第二课时 一、出示问题,品读感悟 中心议题: 1.为什么听众是唯一的?“唯一的听众”是谁?是一个什么样的听众? 2.“我”为什么最终能“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学生就中心议题,先自学;再足够的时间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讨论,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促讲,凭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激情范读,抓住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师适时点拨总结: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 这句话写出了“我”初学拉琴时糟糕,写出了沮丧和灰心。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形容“我”没有掌握拉琴技巧。 2.林子了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语句清新自然,把“脚步声”比作“一曲悠悠的小令”正是我热爱音乐的体现。 3.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这句话真实再现了我第一次偷偷来到铺满了落叶的小树林时的演奏,字里行间写出了我认真的态度。“庄重地”“隆重的”用词准确。 4.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吓了一跳”正是“我”自卑的反应。老妇人“静静地坐”“平静地望着”与“我”的妹妹父亲说我锯床腿,装着可怜的样子哀求:“求求你,饶了我吧!”形成对比,写出了音乐教授对“我”的宽容与爱护。 5.老人叫住我,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着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清晨?”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诗一般的语言,平静的眼神,老人的言行对“我”进行着有声的、无声的鼓励与爱护,这正是我由音乐白痴发展成奏出真正音乐的原因。老人的言行无不表达着一个谦和、善良、智慧。 (讨论交流时,适时播放课件,给学生以直观感悟)我的坚持,我的努力,不断地增强着我的自信心,也是我奏出真正音乐的原因。 二、感悟升华,角色表演 学生领会了“我”和音乐教授的特点后,选择喜欢的角色,带着道具表演,演出自己的理解。 母亲给我的蒲公英 让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一次午餐时间。学校排戏时,我被选来扮演剧的公主。接连几周,母亲都煞费苦心地跟我一道练习台词。可是,无论我在家里表达得多么自如,一站到舞台上,我头脑里的台词全部都无影无踪了。最后,老师只好叫我靠边站。她解释说,她为这出戏补写了一个道白者的角色,请我调换一下角色,虽然她的话挺亲切婉转,但还是深深地刺痛了我——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角色让给另一个女孩子的时候。 那天回家吃午饭的时,我没把发生的事告诉我母亲。然而,她却察觉到了我的不安,没有在提议我们练台词,而是问我是否想到院子里走走。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棚架上的蔷薇正泛出亮丽的新绿。我无意中瞥见母亲在一棵蒲公英前弯下腰。“从现在起咱们这庭院里就只有蔷薇了。”“可我喜欢蒲公英,”我抗议道,“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母亲表情严肃地打量着我。“对呀,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风姿给人愉悦,不是吗?”她若有所思地说。我点点头,高兴自己战胜母亲。“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到,“不可能人人都当公主,但那并不值得羞愧。” 我想母亲猜到了自己的苦痛,一边告诉她发生了什么事,一边失声哭泣起来。母亲听到释然一笑。“但是,你将成为一个出色的道白者。”她说,并提醒我是如何爱朗读故事给她听的。“道白者的角色跟公主的角色一样重要。” 演出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感到格外的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来到我跟前。“你母亲让我把这个给你。”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的边缘已经开始卷曲,从茎杆上懒懒地垂下头来。 散戏以后,我把放在戏装裙内的那朵蒲公英回家。母亲将它衬在两张面巾纸之间,烫平展后夹入一本字典。她做这些时笑着说:“咱们大概是仅有的会把这么难看的野花烫平的人!” ——所有的花儿都是美丽的,哪怕是蒲公英! 《惟一的听众》 习题精选(一) 阅读平台 最后一美元 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②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⑤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⑦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走到了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⑧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而发愁。 ⑨我再没有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第⑥段中加点的“困境”具体指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能表现“我”珍爱这“最后一美元”的语句(两处),用波浪线在原文中中标出。 3.文章具体描写了“我”的“困境”和“我”对“最后一美元”的珍爱,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4.第⑨段中加粗的“考试”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那名男子”的身份可能是:①一个乞丐 ②一家电台老板 ③一个骗子 ④一位应聘者。请你选择一种可能,然后展开合理想像,描写“我”在若干年后与“那名男子”相遇的情景。 答案: 1.①找工作四处碰壁。②我只有一美元。③我和他一样都在为吃穿发愁。 2. 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不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 3.衬托 4.既是我应聘工作时的考试也是我人生路上对我有没有爱心的一次考试 5.(略) | 用美妙的音乐,充满激情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进故事中。 学生自读课文,扫除障碍。 通过自学、勾画、圈点、批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讲,以读促思。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将问题解决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老教授的对作者的爱护、鼓励。 通过表演,使文章内容得到升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注重积累,使学生牢记名人名言,受益终生。 |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