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九册:《将相和》教案及习题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下册 > 将相和 > 将相和教案和同步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顾全大局、爱国的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的写法。

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史记》这本书。

2、有关历史资料课件。教学时间:

布置预习:

1、查阅战国时期的有关资料。

2、把课文多读几遍阅读,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小故事,并试着给每个小故事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本书——《史记》,对这本书你了解多少?这些知识你从哪里获得?(引导阅读资料袋,师加以补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这本书中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将相和》,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呢?(抽生读,纠正读音)

2、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通过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抽生交流)

通过预习及读课题学生都能读懂“将”指廉颇(板书),“相”指蔺相如(板书),“和”是和好的意思

并且都想知道将相因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么和好的。

二、走进故事,深入探究。

1、感受两人间的“不和”。

过渡:、既然是“和好”,说明将相以前有过“不和”,他们为什么不和了呢?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廉颇说的话读一读。(生交流)

(1)“反而”是什么意思?故事中,廉颇处于什么职位呢?(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蔺相如处于什么职位?(结合理解“上大夫、上卿”)他封官之前呢?(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过渡:蔺相如的出身是一介布衣,平民百姓。而廉颇是赵国的一根擎天柱。所以廉颇认为蔺相如靠的是花言巧语把两人的位置弄颠倒了。

(2)对于这种地位的变化廉颇有何反应?他的话语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不服气”?(我……你……)除了不服气,你还体会出什么?

(3)练习读出廉颇的不服气及居功自傲。自由读——指名读。

2. 感受蔺相如的爱国思想。

导读:这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找出蔺相如对手下说的一番话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汇报交流 :

指导朗读:谁能把蔺相如的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读出来。

3、深入探究。

过渡:蔺相如和廉颇同朝为官,总躲着不是办法,万一躲不及碰上了怎么办?到那时,赵国就国将不国了。我们得赶紧劝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1).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服廉颇。

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2).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3)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勇敢机智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强暴

体会蔺相如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小结:事实证明,蔺相如不是只靠一张嘴爬上去的,他是有能耐的,他有“撞碎”“拼了’的决心和勇气,为了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自己。可以说,蔺相如同样是用生命拼搏,也堪称一员猛将,只不过他出入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战场,但战斗同样是惊心动魄的。

二、观察插图,大胆想象。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 ──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三、总结提升

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最欣赏哪个人物呢?为什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

四、课后延伸

1、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书籍,如《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中国历史故事。

2、课下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在课外把这个故事排成课本剧,可以演整个故事,也可以演其中的一个故事,准备活动课表演。

资料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帮手,引导学生了解资料袋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通过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为了避免将三个看似“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将学生的视觉拉向课题中的“和”字,抓住“文眼”,引出有“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廉颇的错误认识(蔺相如就凭一张嘴)。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

两人不和的原因在于职位的变化,因此利用搜集到的资料,了解二人身份的差异,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通过阅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忍辱退让,胸怀宽广的品质。

看看蔺相如是怎样凭着一张嘴官拜上卿的。这就将三件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不可分割的主线。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基础。此处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的写法。替蔺相如摆理。理摆透了,气才能壮。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为下面的感情朗读以及对话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抓住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用事实击倒廉颇的错误说法。

通过想象使廉颇坦率的性格,为了国家的利益知错就改的形象更加鲜明。

《将相和》 习题精选(一)

一、读一读,拼一拼,并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ào

zhào

nuò

qiè

 

( )国

和氏( )

( )集

允( )

胆( )

 

fǒu

qīnɡ

zhū

jīnɡ

鼓( )

击( )

( )绝

上( )

( )位

负( )请罪

二、比一比,再组词。

璧( )秦( )廉( )

壁( )泰( )镰( )

避( )奏( )谦( )

渑( )侮( )换( )

蝇( )诲( )唤( )

三、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四、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 )同甘共( )转败为( )

异口( )声 里应( )合 口是心( )

五、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 )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 ),结果是( )。三件事总起因是( )。

六、任选一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