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善于表达感情。
2、学会9个生字,掌握“汇聚……”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感受作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并感受作者对邓小平爷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通过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前预习:
1、收集资料:
邓小平图片、人物介绍或有关故事。
峨眉山
2、预习生字词语
查字典(必查)
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3、朗读课文最少三遍。思考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9个生字以及部分词语。“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3、体会人物感情。讨论课后问题1。感受作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感情。
重点:词语及人物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幸福的回忆
1、说说自己预习后对课题的独到见解。
2、检查预习:
词语:
读准音(可以单独也可以随课文)
理解词义质疑——可以小组也可以全班。
字形难点交流——选择抄写
朗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
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感情。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第一环节随机处理)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a、我随妈妈上峨眉山,路上突然听说邓爷爷来了心情怎样?
找到有关段落、词语、句子
理解“兴奋”体会并朗读。
怎样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自学单元提示。
“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
群众又是怎样的呢?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汇聚”。
b、当邓爷爷邀“我”和妈妈照相时,“我”的心情又怎样?(幸福)
交流收集的资料。——邓爷爷的生平。
找到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作业:
完成《课作》1——3题。
导读并推荐有关资料及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邓爷爷给“我”的印象。
3、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4、完成《课作》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建议与根据意思写词语相结合。
二、默读课文思考:
邓爷爷留给我是怎样的印象?
围绕“多么慈祥,多么和蔼,多么可亲!”展开。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找到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后作业题2有关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照片———回忆一件事
五、小结并完成有关作业。
《幸福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练习设计
一、我会思考
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为在峨嵋山巧遇邓小平爷爷的事感到幸福和自豪,所以我朗读的时候( )。
二、我会品味(下列句子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选择正确的填入括号)。
自豪 痛苦 急切 高兴 后悔 慈爱
1、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著名的。( )
2、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做。( )
3、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 )
4、孩子,别哭了,做错了事以后改正就行了。( )
三、我来炼词(填上合适的词)
( )( )( )
( )地看 ( )地问 ( )地笑
( )( )( )
( )地嚷起来 ( )地往里挤 ( )地做鬼脸
四、读一读,长见识。
峨嵋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嵋县西南部,主峰万佛顶海拔3100米。远在东汉时期,山上就建有道教庙宇,后又增加大批佛寺。现在存寺观佛光,为峨嵋山金顶的三大奇观。峨嵋山上的“佛光”最为奇特。每当午后三、四点钟,站在金顶往下望,往往会在崖下的云海中看到彩色的光环,光环中还有一个人影。这奇特的佛光,是由于太阳透过云海中的小水滴或雾粒,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环中的人影,就是观望者本人。
《幸福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 练习设计
一、我会思考
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为在峨嵋山巧遇邓小平爷爷的事感到幸福和自豪,所以我朗读的时候( )。
二、我会品味(下列句子应用什么语气来读?选择正确的填入括号)。
自豪 痛苦 急切 高兴 后悔 慈爱
1、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著名的。( )
2、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这样做。( )
3、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 )
4、孩子,别哭了,做错了事以后改正就行了。( )
三、我来炼词(填上合适的词)
( )( )( )
( )地看 ( )地问 ( )地笑
( )( )( )
( )地嚷起来 ( )地往里挤 ( )地做鬼脸
四、读一读,长见识。
峨嵋山,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省峨嵋县西南部,主峰万佛顶海拔3100米。远在东汉时期,山上就建有道教庙宇,后又增加大批佛寺。现在存寺观佛光,为峨嵋山金顶的三大奇观。峨嵋山上的“佛光”最为奇特。每当午后三、四点钟,站在金顶往下望,往往会在崖下的云海中看到彩色的光环,光环中还有一个人影。这奇特的佛光,是由于太阳透过云海中的小水滴或雾粒,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环中的人影,就是观望者本人。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