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冀教版第十册:《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及习题

新学网 > 语文 >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 忆秦娥·娄山关 >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和习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 长沙》

首先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给一些字正音,如:咽等字,同时让学生体会一下录音在读的时候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跟着录音读,要求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意象这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意象”对于诗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明确:意象是寄予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回顾一下,上堂课我们所学习的《沁园春 长沙》那首词中所采用了什么意象?

明确:山、林、江、舸、鹰、雨等

然后根据意象的含义,找出这首词中所出现的意象

明确:西风、长空、霜、月等

介绍基本知识: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后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1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这个时候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后贵州军阀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这时战争打响了25日,红军与黔军再红花园一带相遇,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了高地,牢牢的控制了关口,这时已经是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的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敌军再次向娄山关反扑,红军再次击败黔军这次战役,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赏析词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刚才我们所指出的几个意象,作者在这里点明了战役的时间和环境?分别是什么?作者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一开始,即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叫凄厉,寒霜铺地,残月如钩这种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毛泽东继承了这种手法,以西风、霜晨、残月、雁叫等简练的十几个字构成了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张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来烘托出在此环境中行军的红军队伍作者初稿为“梧桐叶下黄花发”,意境远远不及“长空雁叫霜晨月” 景物描写中,既曲折地表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地战斗生活,又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地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地英雄气概

“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 这里又写了“霜晨月”,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 作者在这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3 作者运用了哪种感觉来写的?这样写的作用在哪?

4 找出你认为使用很恰当的字,并赏析

n 第一题,学生很容易答出顶真的修辞手法,除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以外,“霜晨月”,还包括另外两种含义:一方面是词调本

身所要求的复迭--因《忆秦娥》本身的词牌规定,上下阙的第三句必须是叠句,另一方面又与下两句构成完整的画面这里要学生明确

n 第二题,这里主要是通过听觉来写行军,并进一步强调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

意起到承转与推进作用

n 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使用最好的字,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来,是“碎”和“咽”字关于这样两个字,不同人有不同的解析

方法,我主要是采用教参的一种理解方法:

“碎”字,

写出了地势的凸凹不平,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乱,而且当时红军也没有多

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

“咽”字,

本指声音哽咽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的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

那么上阙到这里就解析完了,带领学生总结一下上阙所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这种场面显示了什么样的战争场面?

广阔的天空、如钩的残月、排成阵的大雁、铺满地的白霜、所闻的有风吹声、雁叫声、马蹄声、喇叭声,构成了一个有

声有色、有动有静、美丽而又有点悲壮的如画境界

天气的寒冷、环境的艰苦、任务的紧迫、气氛的紧张、心情的压抑,既精炼又形象在这里,没有一个字是提到人,但是作者以景写人,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能听见的各种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

转入下阙的讲解: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1 “漫道”写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状态?

2 对“真如铁”怎样理解?

3 怎么样理解“雄关漫道真如铁”这句话?

4 怎么样理解“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话?

首先让让学生理解“雄关”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是――娄山关紧接着是对于“漫道”的理解,“漫道”的主语是什么?学生不太理解,后指出是――红军那么转入第一题,“漫道”写出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漫道”两字,就不仅表现了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而且体现了红军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

“真如铁”,代用杜甫《潼关吏》:“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诗句,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而“漫道”两字,却用了红军

的大无畏的精神与险固的娄山关形成的对比

“雄关漫道真如铁”意为:不要说守备森严的雄关真是坚固如铁,但怎么也抵挡不了英勇的红军

“而今迈步从头越”,意为:红军挥戈东指,重新攻占了强敌入云、严加把守的天险娄山关,如今红军硬是从这个坚固如铁的

关口上超越高过去了也隐喻了,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征程,并且胜利地跨国了天险娄山关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这两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题学生很容易答出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老师再做进一步的引导,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奇特,有非常的生动自然,而且富有象征意味前句崇高磅礴,后句悲壮奇丽,意境壮

阔,表达了作者亦悲亦喜、亦忧亦欢的复杂心情,形成较为深邃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诗人浩瀚如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是波澜壮阔,但是还会有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并巧妙地利用了娄山关战役地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

同时这两句在时间上也与上文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战役已经胜利的完成,使得主题更为突

设置一些题目,及时地加强学生对于诗的理解:

下列加线字或词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chóu chàng)遏制(è)褒扬(bāo)万户候(hóu)

b.峥嵘(zhēng róng)遒劲(qiú)遨翔(áo)岁月稠(chóu

c.沧茫(cāng māng)百舸(gě)尽管(jìn)竟自由(jìng

d.寥廓(liào kuò)伴侣(lǚ)携带(xié)橘子洲(jú)

2.选出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个“争”字表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一个“击”字准确地写出了鹰的矫健飞翔;“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

b.“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而“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

c.“恰”、“正”、“方”几个近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

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3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 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

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是诗人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