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县楼底学区 苗秀娟 付珊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对比《颐和园》一文的写法,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了解东北大森林一年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时,采用了与《颐和园》一课进行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小组合作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贴切。
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东北大森林的图片和资料,赞美田园风光的钢琴曲。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1.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东北大森林》,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东北大森林的资料? 2..观看有关东北大森林四季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东北大森林的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流利。 2.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 3.出示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黑熊 松鼠 玫瑰 酿蜜 小鹿 一缕阳光 一把剑 叽叽喳喳 4.自学生字。 三、整体感知。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读得也非常投入。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奇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也许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爱……) | 通过查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课前观看图片,为文章的教学做好感性铺垫。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文的积极性,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让学生从整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谈了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四季的东北大森林各是什么样的。 二、品读文本,情感体验。 1.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谈谈理由。 预设: 冬天: 生1:大森林的冬天就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真是太美了。尤其是那雪花漫天飞舞,就好像许多仙女在跳舞一样。 师:雪花漫天飞舞,书中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来描写? 生:西北风呼呼地刮过,雪花便从树上飞舞下来。 师:“飞舞”这个词可以改用“飘落”吗? 生:不可以。“飞舞”描绘了雪花随风飘落的样子。看到雪花飘落,作者联想到了彩蝶飞舞的情景。用“飞舞”而不用“飘落”,既表现了雪花随着北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出了一种欢快的情感,给冬日寂寥的森林增添了一分情趣。而“飘落”只表示雪花往下落的动态。 生2:大森林的冬天真是太冷了,熊和松鼠都被冻坏了。不过他们的样子可真可爱。 师:是啊,动物们又冷又饿,那我们再用心的感受一下这些动物们此时会有什么想法? 预设:(他们一定非常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心想:春天快点来吧,我都要冻死了,又没有吃的,春姑娘快来救救我吧!……) 师:既然小动物们如此急切地盼望春天的到来,就让我们读一读,读出小动物的急切与寒冷。 春天: 生1.我觉得东北大森林春天的野草最美,因为我感觉到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可以从积雪下面“冒”出来,其次,树木也向人们展示着它无限的生机,作者用了一个“抽”字就把树木极快的生长速度生动地写了出来。 师:文中在描写野草时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句子呢? 生:“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冒出来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叶。” 师:“抽出”可以换成“长出”吗?“冒”可以换成“长”吗?小组来讨论一下。 师:小组汇报总结。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是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就非常贴切了。“冒”在这里也有此用意,写出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生机盎然的情态。 生2、我觉得东北大森林里的小溪非常美,那清澈的、缓缓流淌的小溪,让人感觉心情是那样舒畅、愉快。 生3、我觉得东北大森林里的小鹿太可爱了,他们就像小孩子一样。我真想去摸摸它们。 师: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动物们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植物们也开始舒枝展叶了,此时此刻,他们该是怎样的心情? (预设:高兴、兴奋、激动万分、欣喜若狂……) 师:大森林的所有的动植物都高兴起来,一切都热闹起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有一句话正好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春天来了!森林里一切都活跃起来!)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句?(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生几人读。 师:东北大森林的春天真是太棒了,那里简直成了一个动植物的乐园。那谁想把春天这幅画面展现给大家? 一人配乐朗诵春天这一段。其他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 夏天: 生1、东北大森林的夏天真是漂亮,我尤其喜欢当浓雾升起来之后,大森林一片白茫茫的画面,它让我感觉到自己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一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位“浸”字,这个字就把整个大森林都泡在浓雾之中的景象非常准确生动地写了出来,让我们感觉到大森林好像在泡牛奶浴一样,让学生反复看画面朗读) 生2、当太阳升起来之后,东北大森林就更美了,万道阳光刺透浓雾像利箭一样闪闪发光,真是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开朗起来。(师相机引导学生品位“刺”字体会比喻句的用处)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夏天的东北大森林里的气氛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从开始的沉闷、晨雾给大家带来的几许舒爽、接着是阳光万丈之时的豁然开朗、再到最后的热闹)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把夏天这幅画展现出来呢? 一人配乐朗诵夏天这一段。其他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 秋天: 生:我喜欢秋天的大森林。因为秋天,各种树木的叶子颜色都变了,变得金黄、火红或翠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色彩的海洋”。 师根据学生的感受,相机指导个别句子的朗读,然后整体配乐朗诵,这部分作为一个次重点进行处理。 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 的海洋。 夏天的大森林是 的海洋。 秋天的大森林是 的海洋。 冬天的大森林是 的海洋。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补充以上句子。) 三、总结升华。 刚才我们随着作者走过大森林奇妙的四季,那大家想不想再次欣赏欣赏这让我们为之着迷的大森林呢? 找几人全片朗诵,其他同学看电脑课件欣赏。 师:太美了,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最简短的话来概括一下你内心的感受?(感情的升华) 四、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 2.观察春天的田野。 |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来谈感受,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愿意学的欲望。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贴切。 读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体会文中动物的心理来读,能使学生内心的独特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创设平等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词语的准确、贴切。 配乐朗读能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感。 东北大森林与学生所生活的地方相去甚远,看课件(图片),配乐朗读,会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深化情感。 锻炼了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检验了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去东北大森林看了看,你觉得东北大森林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问题: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东北大森林的。 三、写作指导 1.回顾《颐和园》的写作顺序。 2.本文的写作顺序和《颐和园》一样吗?如果这篇课文和《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一样会怎么样?(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发言,师总结点拨:写景的文章采用什么写作顺序是由景物本身决定的。 4.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这段中,作者都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景物的? 5.学生发言,师总结点拨:(1)观察景物要多角度观察。(2)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四、说一说,写一写 1.春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把你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想,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吧。让他听听你观察得细致不细致,想象丰富不丰富。 2.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 3.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生朗读习作) 五、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收获大不大?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发言)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小。徐霞客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长见识,还得多读书,多出去走走。愿大家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 回忆相关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语文学习讲究读写相结合,交给学生写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意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深入生活。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
秋天的田野
十月的田野景色多么迷人,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晨,白蒙蒙一片,似薄纱的雾气笼罩着田野,好像在给水稻最后的滋润。太阳出来了,眼前金黄一片,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把稻秆都压弯了。露珠挂在稻粒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亮光,好似无数珍珠。一阵风吹来,水稻随风而动。午饭过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手拿闪着银光的镰刀,走出家门,急匆匆来到田头,开始抢收。汗水在他们脸上流淌,湿了衣裳,他们也顾不得擦一下。“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汇成了一支田园交响曲。这声音多么动听,多么欢快呀!你瞧,那大豆在豆荚里探出圆圆的小脑袋,向外张望,好像也在欣赏这丰收的景象。
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又过了两三天,睡在地上的稻子不见了,变成了绿色一片。呀!原来是绿油油的麦叶,多像一株葱绿的小草。麦叶又细又长,又柔又嫩,他们吮吸着晶莹的雨露,争先恐后地生长,好像在比谁长得最高,长得最快。
前面有块凹地,我上前一看,那里种满了蔬菜:火红的辣椒,翠绿的青菜,簇拥而生的草头……我拔起一棵青菜,他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那叶子和菜柄就像一块块乒乓板。
多么迷人的秋天田野呀!
巩固提高
栾城县楼底学区 苗秀娟 郄马学区 付珊珊
一、书法擂台赛
cōng shǔ dùn mì bǎi zhēn
( )树 松( )迟( )( )蜂 松( )( )子
二、小猴学样(照样子,写词语)。
例:软绵绵
黑( )慢( )红( )绿( )
三、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等待 等候
1.它们不耐烦地( )着春天的来临。
2.我在外面( )你很久了。
奇妙 神奇 沉浸 沉醉
3.你会觉得自己好像( )在奇妙的海洋里。
4.大自然是那么( )。
5.来到大森林,就来到了一个( )的世界。
6.姐姐正( )在美妙的音乐中。
四、找朋友(连线)
1.人类学家说 a.森林是绿色疗养院
2.经济学家说 b.森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3.艺术家说 c.森林是人类的乐园
4.生物学家说 d.森林是地球的空调
5.医学家说 e.森林是生命的摇篮
6.气象学家说 f.森林是绿色的银行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一)《东北大森林》一文按_______顺序描绘出了东北大森林美丽的景色,展示了大森林的丰富的特产,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东北大森林是一个奇妙的海洋。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的摘录笔记。
美的风景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美美地读课文,美美地摘录下你喜欢的句子吧!
巩固提高
永安街小学 张景琴
一、比一比,写一写
浸( )密( )缕( )剑( )
侵( )蜜( )楼( )刻( )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奇妙——( )收藏——( )欣赏——(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迟钝——( )软绵绵——( )漫长——(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草地 ( )的冬天 ( )地叫
( )的海洋 ( )的白雪 ( )地爬
三、照样子,写词语
软 绵绵 --------- ---------- ----------
叽叽喳喳 ----------- ---------- ----------
又肥又厚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酿”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酿”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蜜蜂做蜜;②逐渐形成;③指酒。在“酿蜜”一词中“酿”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佳酿”一词中“酿”字应取第( )种解释。
“蜜”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蜜”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蜜”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蜂蜜,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②甜美。在“酿蜜”一词中“蜜”字的意思是( )。在“甜言蜜语”一词中“蜜”的意思是( )。
五、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 )富力强 四( )常青 长年累( )
( )而复始 分( )必争 ( )新月异
( )不我待 ( )不容缓 ( )门别类
六、你能填出不同的答案吗?
1.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
2.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
3.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
4.走进( )季的东北大森林,就像沉浸在( )的海洋。
七、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说一说括号内的词语是什么意思,能用别的词代替吗?作者用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1.野草的叶尖从积雪下面( )出来了,树木( )出了新的枝条,( )出了嫩叶。
2.一层又一层的树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
3.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 )在了奶白色的浓雾里。
八、说一说,写一写
1.春天到了,田野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把你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想,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吧。让他听听你观察得细致不细致,想象丰富不丰富。
2.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
3.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生朗读习作)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