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 |
教学时间:2课时 | |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们的读书成果(指名读),你的语气很像竺爷爷亲切、慈祥,而你把小女孩说的话读得很天真、活泼,注意了语调的变化,而旁白也很流利、认真,评委就像个小老师,评的很到位,真不错。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他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 谈话激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 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只有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才能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朗读与评价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会说会听会读。 继续用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仅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举多得。 调动学生课下自学的积极性。利用课本以外的教学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
《第一朵杏花》 习题精选
1.看拼音写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株( )顷( )概( )瓣( )
珠( )倾( )溉( )辨( )
3.填空
这篇( )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 )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 )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照样子给课文中的对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并分角色朗读对话。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连忙问道。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第一朵杏花》 习题精选
1.看拼音写汉字
2.理解课文填空
1.轻声读一读,帮它加个提示语: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2.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 )了柳梢,( )了小草,( )了河水,( )了杏树的花苞。作者用“飞箭”作比喻,写出了;几个排比句描绘出了。
3.竺爷爷( )像年轻了几十岁,( )( )( )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 )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 )地记下三个字:清明节。这句话写出了竺可桢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了的好消息后,①,②。如果这句话里没有要你填的词语,你会觉得;一个“捧”字写出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